语文是什么
文 | 刘旭昇
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这是我们民族对语文(语言文字)和其意义的最精准的定义与论述。爱因斯坦说:“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同高等动物不相上下。”这充分说明语言在人类教育、学习和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意义,更说明语言是人类智力的根本特质。
人一出生,就置身于一个无时无处不在的语言环境中,这个语言环境就是母语(语文)环境。人类对母语的学习和接受是极其自然的。通过初步的母语学习和教育,人们才能把感官获得的信息浓缩成经验和知识并加以储存记忆。随着母语水平和知识的增长,人们反过来可以更快地进行学习,用母语言去获得更广泛的信息。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增加,人们进入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母语语言文字的系统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的母语水平和知识快速增长,并由此获得受用一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获得对母语信息进行联想对比、分析判断、进而得出认识结论的能力。
早在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对母语做出了如下定义:母语是指一个人自幼习得的语言,通常是其思维与交流的自然工具。在近万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每个民族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各民族都用文字进行记录,以母语字为载体的民族文明成果,彻底打破了生物遗传的局限,使人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接受教育、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成果。母语是个人学习掌握全人类创造的历史经验和知识最有效的工具。
培养和提升人的学习、认知、思考、探索、研究和创新能力,是教育和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些能力现在都可归结为人的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母语是人的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和最有效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帮助中小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即母语学习。
母语是天然的思维工具,母语的学习和教育对人的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语文不但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我们认知、学习、描述和思考的工具和方式。人类的思考过程是先对事物的本质信息进行总结、概括、提取并加以描述,然后和记忆中的相关信息比对,通过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就是语文。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人们在思考时永远要直接面对母语文字信息。
母语文字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源代码和操作系统”。现代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思考,会激励由神经单元和神经突触组成的神经网络生长更为强壮。反之,枯燥地死记硬背会使之抑制和削弱。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人在学习自己的母语时,能轻易成功,并受其激励而更兴趣盎然和轻松愉快。也就是说,语文学习不但可以提高人们的学识水平,更可增强智商。
学好语文是提高阅读能力、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而大量的阅读又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余秋雨先生对素质的定义受到公认和普遍推崇——“素质就是常识”。而阅读就是获得常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学习语文和大量阅读是提升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一个人的母语水平代表一个人的学习、认知和理解水平,是分析思考能力、探索研究和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基础,也是思想水平、文化素质、生活工作能力及道德修养的基础。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一个民族创造并完善发展着自己的语文,语文又塑造着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风貌。由于人类一切精神和物质活动都以语文为中介和载体,因此,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态就是该民族语文的形态。民族语文是一个民族的根本特质,是一个民族现存文化文明成果最主要的载体和主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智力和文化文明的主要遗传基因,是一个民族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创新的内生原动力。
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集中表达了这样的中心思想: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一个伟大作家对母语重大意义的精确总结和评价。
(本文由光明日报“阅读公社”供稿)
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