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科学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2017-03-23 12:25周银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列宁科学

周银珍

(1.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2.中共安徽利辛县委党校 教研部,安徽 亳州 236700)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科学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周银珍1,2

(1.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2.中共安徽利辛县委党校 教研部,安徽 亳州 236700)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通过对自然科学革命进行分析,批判了马赫主义的科学伦理思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科学伦理观。科学伦理观主要涉及真、善、自由与必然的科学价值理念,坚持人类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科学评价伦理维度。列宁的科学伦理思想具有尖锐的批判性、鲜明的实践性、独特的创新性和深刻的辩证性等理性品格,对于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道德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列宁;唯物主义;科学伦理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简称《唯批》)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文本。学术界主要探讨《唯批》对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集中于3个议题:一是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贡献,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真理及其标准、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哲学的党派性以及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捍卫与发展等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不仅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对当代科学发展的启示意义。三是科学方法论研究,主要包括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法和文本解读等方法的分析。

总体上,现有研究成果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学术界对《唯批》中的科学发展的价值理念、评价的原则以及特征等研究得很少,难以真正揭示《唯批》的理论精髓和思想本质。鉴于此,本文从科学伦理角度研究《唯批》,并试图把它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进行诠释。

从一般的学理层面而言,科学伦理主要是指社会科学主体在科学活动中所追求的科学价值理念、科学评价的道德规范准则以及科学工作者的道德建设。运用列宁伦理思想分析自然科学革命内在的规定,其科学思想的伦理性具体表现在科学理念、科学情感、科学评价的伦理性等几个方面,形成了列宁科学思想的伦理品质。列宁的科学伦理思想与科学的发展规律、价值理念、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相联系,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为目的。

一、科学价值理念

科学价值理念是科学的指导系统,反映了科学发展、应用的精神内核。科学价值理念是人类科学活动的灵魂,为人们的科学行为规定终极目标,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列宁对自然科学革命的分析蕴涵着真、善、自由和必然性的价值理念。

(一)真、善的辩证统一

列宁通过分析马赫主观主义的唯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彻底地揭示出马赫唯心主义科学伦理观点的荒谬性,并强调科学求真思想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的始终,科学是其主体对客观真理的领悟和不懈追求的结果,科学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发现和追求真理。

列宁对马赫唯心主义科学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赫认为:“科学的任务只能是:1.研究表象之间的联系的规律(物理学);2.揭示感觉之间的联系的规律(心理学);3.阐明感觉和表象之间的联系的规律(心理物理学)。”[1]35科学的任务不是别的东西,而只能是研究感觉及其之间的联系。在《力学》中,马赫明确地解释了“感觉”与物质的关系,即“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的思想符号”[1]35-36。对此,列宁指出,马赫直截了当地承认了“物”是感觉的符号,已经公开地宣扬主观唯心主义的科学伦理思想,把自然科学引进“感觉”的死胡同。“感觉”是一个中性词,可以理解为来源于精神,作唯心主义解释;也可以理解为来源于客观物质,作唯物主义解释。而马赫选择的是第一种解释,进而必然得出结论:科学依赖于“我”的感觉而存在和发展。这样就违背了科学的发展精神,即求真、求实和求真知。因此,列宁指出:“尽管马赫使用了混乱的、似乎是新的术语,但是他的唯心主义表象是非常明显的。”[1]42

从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史来看,精神思想是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元素。科学发展是对已经形成的理论框架和思想观念的超越,必然会面临旧理论、旧思想、旧习惯的束缚,甚至是排斥和反对。同样,使科学真理被世界人民接受也很难,因为涉及到人们思维转变的问题,必然需要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科学工作者的恒心、毅力和献身科学的无畏精神以及探索真理的信念对科学发展和评价十分重要,它们是科学发展和评价的内在动力。但是,不能因此确定科学是心理要素的产物,更不能把科学的精神动力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客观规律)等同起来。列宁指出:“‘新物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就是用唯心主义精神解释现代物理学新发现,其基本精神就是否定我们通过感觉感知并为我们的理论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或者怀疑这种实在的存在。”[1]206这就是说,科学不是揭示感觉之间的联系,而是关于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在人类实践对象的活动中具有反映基础,是每次理论活动具体地历史地规定的结果。科学是对已经存在事物的追寻,科学的任务是尽可能地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尽可能地同对象相符合,尽可能地与对象接近、相似。就反映的角度而言,对象是什么样,科学认识的内容就应该是什么样,这就是求真。

科学的探索和发展是历史的产物,是在继承先辈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必然受到客观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包括客观对象发展状况、主观认识水平和经济关系等)。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不可以也不能随意地选择和改变。科学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受到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如列宁指出:“在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我们什么时候和在什么条件下发现煤焦油中的茜素或发现原子中的电子,这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1]96但是,人在科学发展面前是具有能动性的,科学的发展绝对是人们认识向客观真理的接近,绝对是不断地突破以往认识的界限,超越以往的科学思想,更进一步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1]96

科学以发现真理为旨趣、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的、以改善生活为归宿,这本身就是一种善的行为,蕴含着善的理念。科学善的价值理念的实现以科学真理为前提和基础。没有真理的存在,也就无所谓善的理念。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且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阻止科学变成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1]96。这就是科学善的特性。它反对机械地、僵化地看待科学理论,反对把科学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坚持科学理论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并不断地接近客观现实,正确地揭示客观规律,以便同盲目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在这里必须明确一点:科学发展不是取消原有的科学成果,也不总是重复前人的科学劳动,而是在继承前人科学成果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物理学的新发现就证明了这一点。经典物理学认为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后来,科学进一步从原子中分化出原子核和电子,实现物理学的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发展突破了经典物理学对物质认识的机械性和僵化性思维模式的限制,促使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并引导人们把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向,所以科学真理本身就含有善的目的。

科学求真的过程中蕴含求善的思想。也可以说,科学就是一种求善的学说。这里的善具有4层含义:第一,科学的人类价值,科学如实地反映客观实在,合理地揭示客观规律,否定宗教迷信,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第二,科学的社会价值,即科学发展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三,科学的主体价值,科学的发展不仅给科学工作者带来感情满足和内心的喜悦,引导和激励科学工作者形成良好的科学修养和道德素养,而且推进人们的思想进步和发展,敢于同迷信思想作斗争,敢于促使合理评价和利用科学成果为人们带来利益。

(二)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

科学伦理行为不是一种脱离现实、纯粹的理想行为,而是在自由与必然统一基础上的认识真理的行为,即科学工作者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并有意识、有目的地、自由地促使这一科学规律的发展和实现的行为。列宁运用恩格斯的话进一步论证了上述观点,即“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并且根据这种认识能够有计划地使用自然规律为一定目的服务。……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认识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Naturnotwendigkeiten)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1]150。在这里,科学发展蕴含三重价值理念:

一是科学发展尊重意志自由。自由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条件。没有意志自由,一切实践活动都将停滞不前。科学活动也不例外,科学活动是科学工作者的自主性活动。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工作者只有摆脱各种习俗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自由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真正地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如列宁强调:“发明家是些特殊人物,他们有自己的怪脾气,我们往往不了解他们,我们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2],并尊重他们的意志自由。自由是一切科学活动的活的灵魂。没有自由,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必然受到严格的限制,科学将停滞不前。二是科学发展以遵循必然性为前提。科学发展就是科学主体借助科学规律,促进科学进一步发展。科学发展是科学规律性、必然性的发展,自由只是认识科学规律的自由,只是摆脱一些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而不是摆脱规律的约束。科学发展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与发挥科学工作者意志自由相统一的结果。自由以尊重规律为前提。科学发展必须以遵循必然性为伦理前提。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马赫主义认为在道德、社会等领域,一切都是由“主观的”评定决定,科学新发现只不过是尚未被认识的主观性残余。列宁认为马赫主义的这种观点是蒙昧主义。科学发展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科学工作者立足于实践,发挥意志自由,对科学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结果。科学实践是自由与必然统一的基础,也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这里,列宁明确地指出:“决定论思想确认人的行为的必然性,摒弃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的神话,但丝毫不消灭人的理性、人的良心以及对人的行动的评价。恰恰相反,只有根据决定论的观点,才能作出严格正确的评价,而不致把什么都推到自由意志上去。”[3]129说明列宁科学伦理思想致力于解决科学发展中人们的道德选择依据和标准问题。既承认科学发展的必然性规律,又坚持人的自由理性对科学发展和评价的积极作用,即坚持自由与必然相统一的原则,为科学发展提供伦理思想的指导。

二、科学评价伦理原则

列宁科学伦理思想坚持了人类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坚持人类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科学评价是人们对科学发展和应用现实作出的评价,主要包括事实评价和价值评价。科学的事实评价主要是对科学的发展和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而价值评价主要是针对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满足人的需要的评价。科学评价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不管是事实评价还是价值评价,归根结底都会受到利益影响,部分人为了利益甚至会对科学作出歪曲的评价。

马赫主义批判自然科学新发现,用“事实”作为评价科学正确与否的标准,与“事实”相符合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列宁批判地指出:“西尼耳所谓资本家的全部利润是由工人的‘最后一小时’的劳动创造的理论和马克思的理论同样都是事实,至于哪一种理论表现资产阶级的偏见和资产阶级教授们的卖身求荣的问题,从科学的观点来看是毫无意义的。”[1]99也就是说,不管是正确的理论还是错误的理论都是“事实”存在着。而“事实”存在,不等于真理存在。其实,在这里,马赫运用了“事实”掩盖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列宁批判地指出马赫主义在狭隘的局部利益内评价科学发展,“始终没有超出狭隘的小学派的圈子”[1]235。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或者小集团的利益,以及消除科学革命给资产阶级统治带来的不利影响,他们千方百计地利用“迷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对立的“术语”,甚至虚构科学及其使用价值,以便从每一次的迷恋中获取利益,这从根本上歪曲了科学评价的原则,违背了人类整体利益原则。

追求利益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这里的利益绝对不是个人的名利或小集团的私益,而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需要的利益,亦即人类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统一的利益。利益的需求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自然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但科学发展和运用与人密切相关,科学活动和运用科学成果被不同阶级的人们掌控,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所以,列宁指出:“必须到生产关系中间去探求社会现象的根源,必须把这些现象归结为一定阶级的利益。”[3]480针对马赫主义在狭隘的阶级利益范围内主观地歪曲自然科学革命的事实,列宁站在人类整体利益与无产阶级利益相结合的立场,批判经验主义科学观,正确地概括了最新科学成果。进而,他正确地评价科学应用,促使科学为全人类服务,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正如列宁特别强调的:“让机器工厂、优化的现代技术和人类优异的成就不为剥削服务,而为改善和便利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服务。”[5]也就是说,科学的应用是以服务人们、维护人类整体利益为宗旨,这就彻底地把人类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统一的原则贯彻到科学运用中,指明了科学运用的正确方向。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的伦理要求,也是评价科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恩格斯说:“不论在自然科学或者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6]不仅科学创新要以实事求是为前提,而且科学评价也要以实事求是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遵循客观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保证一切基本材料的真实性,才能确保科学不断地发展。

首先,实事求是地评价科学的客观价值,即科学探索事物发展的真理价值,亦即“本有的实在价值”。马赫主义认为科学是人们为了方便而作的符号,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真理性认识。列宁引用了实证主义者莱伊的批判话语,“……依据这种看法,科学不过是符号的公式,是作记号(标记,reperage,创造记、标志、符号)的方法。……只要不曲解科学二字的意义,那么,科学若是纯粹人造的作用于自然的手段,若是单纯的功利主义的技术,它就没有权利被称为科学。说科学只是人造的作用手段,而不能是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否定真正的科学”[7]16-17。列宁强调,马赫主义认为科学只能提供实用的处方和手段,而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的观点,主观地否定了科学的客观价值。科学是人类高级的求“真理”的形式,具有真理价值,其根本任务在于正确地探索未知、发现事物发展规律。马赫主义者把科学仅当作使用手段,不仅违背了科学探索真理的本性,也没有实事求是地评价科学“本有的实在价值”。

其次,实事求是地评价科学创造的客观价值,即科学发展本身创造出的科学成果,亦即“应有的实在”。在列宁看来,马赫主义鼓吹“物理学危机”的地方,其实就是科学发展进步和创造客观价值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是最能体现科学革新精神的地方。他引用了莱伊的观点进行分析,“…… 在若干年后观察事件的历史家,会很容易地在现代人只看到冲突、矛盾、分裂成各种学派的地方,看到一种不断的进化。看来,物理学近年来所经历的危机也是属于这类情况的……不容争辩,危机会引起物理学的改革(没有这点就不会有进化和进步),可是这种改革不会改变科学精神”[1]186-187。列宁不因为莱伊是马赫主义者,就完全否定他的观点,而是充分地肯定了莱伊对“现代物理学的危机”的看法,即科学暂时“危机”的地方就是科学发展进步的地方。列宁认为科学新发现是在继承以往科学理论基础上而产生新的理论或真理。新理论的产生,意味着旧理论危机的到来。因此,我们必须敢于直面科学暂时“危机”,挖掘“危机”背后的本质,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科学创造的客观价值(即新理论或真理)。否则,机械地、僵化地迷恋于根本不存在的旧理论的永恒,必然阻碍科学发展。

实事求是的重点在于“求是”。马赫主义主观地否定自然科学发展的事实,甚至把科学发展的最根本的根基否定掉了,这是他们坚持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机械的方法论的必然结果。在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他们百般狡辩地修正马克思主义,企图掩盖他们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行为。但是,“在事实上,他们完全背弃了辩证唯物主义,即背弃了马克思主义”[1]13。列宁称之为“跪着造反”。列宁不仅以严格的证明和确凿的证据作为批判马赫主义的依据,而且从科学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系的本身出发,不局限于物质存在的具体结构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自然革命的新成果,为促进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因此,科学发展及其评价必须以坚持事实为准原则,只有从客观事物内在本身及其一切相互关系的现实情况出发,力求“是”,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科学发展,才能引导科学创新工作顺利进行。

三、列宁科学伦理的基本特征

列宁科学伦理思想是在与马赫主义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具有自身独特的基本特征。

马赫主义借助“自然科学革命引起新旧理论冲突”的契机,大肆宣传唯心主义科学观。列宁则肩负起引领先进的无产阶级前行的重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驳斥了马赫主义的错误思想,并从自然科学革命中提炼出唯物辩证法思想,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伦理思想。在特定的时代和理论背景中产生的列宁科学伦理思想,必然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首先,列宁科学伦理思想具有尖锐的批判性。列宁科学伦理思想是在与马赫主义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的,必然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征。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打破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机械观。马赫主义为了资产阶级统治,利用自然科学革命引起人们思维震荡的时机,公开地宣传资产阶级的科学伦理观点,错误地解释自然科学革命的新成果,提出“物质消失”的谬论,并产生了误导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严重后果。列宁指出“物理学危机”的实质是,“至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从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哲学的唯物主义同承认这个特性是不可分的。”[1]191-192这说明科学认识的客观对象永远不会消失,消失的是原本的、僵化的认识结构和不正确的认识论断[7]。

为了彻底地批判马赫主义的错误思潮,揭开资产阶级科学伦理思想的假面具和消除资产阶级伪科学的思想根基,揭示马赫主义唯心主义的实质,列宁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伦理思想和俄国的优秀道德传统,又对俄国政治生活和无产阶级革命现状进行了批判反思,并提出任务。他指出:“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注意自然科学领域里最新革命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并吸收自然科学家参加哲学杂志所进行的这一工作。如果不解决这个任务,战斗唯物主义根本就既没有战斗性,也不是唯物主义。”[8]可以看出,列宁始终以坚持唯物主义为基本原则,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伦理思想的纯洁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伦理思想。

其次,列宁科学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列宁坚决反对马赫主义以“感觉”为基础的唯心主义科学观。他认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103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科学评价都与实践紧密相连。列宁科学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如下3点:

一是科学发展是实践活动的结果。科学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列宁强调,“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9],科学与实践辩证统一。二是科学评价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紧密相关。针对马赫主义科学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攻击以及对工人阶级革命运动造成的不良影响,列宁实事求是地评价科学发展。他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总结和评价了自然科学革命的伦理思想,并且又把这种科学伦理思想提高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这就从根基上揭露出马赫主义的本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并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伦理思想。三是坚持把科学成果运用于实践。科学成果只有运用于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只有积极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高效地开展。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实践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列宁科学伦理思想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创新”的概念最先由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列宁没有对“创新”进行专门的论述,但是列宁著作中蕴含大量的创新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坚持科学本身是不断创新的结果。自然科学革命、创新、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创新预示着新的真理的产生、新的真理的出现,预示着科学革命的到来。科学革命是科学创新的必然结果,是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如列宁所说:“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这个绝对真理的总和增添新的一粟。”[1]95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创新思维。在列宁看来,自然科学革命是科学主体创新的结果。在科学创造活动中,科学主体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创新思维,科学活动很难有创新结果;即使有,科学主体由于缺乏创新思维,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创新的结果。针对马赫主义机械地解释和歪曲自然科学革命的成果,列宁强调:“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1]77说明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思维认识和评价科学的发展,否则必然会阻碍科学的发展。

最后,列宁科学伦理思想具有深刻的辩证性。马赫主义巧妙地运用自然科学革命的新成果,得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结论——“物质消失了”。列宁指出:“新的物理学陷入唯心主义,主要就是因为物理学家不懂得辩证法。他们反对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反对它的片面的‘机械性’,可是同时把小孩和水一起从浴盆里泼出去了。他们在否定了迄今已知的元素和物质特性的不变性时,竟否定了物质,即否定了物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1]193

列宁以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为依据,重点阐述了科学发展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规律性过程。列宁从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事实判断和道德判断的辩证统一的角度分析了科学的发展与运用的关系,如他所说:“认识只有在它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时,才能成为生物学上有用的认识,成为对人的实践、生命的保存、种的保存有用的认识。”[1]100人们既要尊重科学成果,又要合理地、正确地评价科学发展的价值。列宁坚持了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的方法,揭示了科学通向真理的辩证路径;坚持了历史和现实辩证统一的方法,解释了科学认识论的根本宗旨:如实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指导人们合理地改造客观世界。同时,列宁较为系统地回答了科学伦理思想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的问题,分析了科学评价的人类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相结合的问题,既反对科学道德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又坚决排斥机械主义,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既丰富了科学伦理思想的内容,又为革命提供了科学的伦理指导。

四、列宁科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列宁紧紧把握自然科学发展与科学伦理思想之间的唯物主义精神实质,实现了科学伦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不仅坚持了科学伦理的正确方向,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伦理思想;不仅探索了科学发展的伦理精神,而且阐释了科学评价的伦理理念,对于促进当代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价值。

首先,坚持事实求是的精神。科学发展是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过程。实事求是是促进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正确地评价自然科学革命的伦理准则。列宁指出:“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片断的和随便挑选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10]这就是说,必须从全部中把握科学发展的事实情况,否则必然歪曲科学发展的本来面貌。它启示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中国科技发展的价值、现状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制定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维护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和平发展的科学方针、政策;要客观地分析科学技术的利弊,科学技术的运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具有的,而是由于人的不合理运用造成的,不应该把一切的弊端都归结于科学技术本身。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地认识、分析、解决科学发展和运用的问题,才能取得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丰硕成绩。

其次,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密不可分。没有与时俱进的理念,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和科学革命的产生。同样,没有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无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然科学的发展。马赫主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赫主义在自然科学革命到来之时,没有认识到科学革命所带来的创新,而是机械地、唯心地认识科学革命。列宁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批评了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马赫主义的错误思想,正确地评价了科学发展,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引导。这启示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地认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这个历史是新旧理论不断更替的历史,是科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不断丰富的历史。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科学日新月异,世界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善于接受科学革命成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并激发科技创新;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的科学伦理思想,开拓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新境界。

再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一切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列宁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评价要超越狭隘的阶级立场约束,坚持人类整体利益的原则。这就启示我们:制定科技战略、政策以及具体实施科技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于全人类”的理念。“以人为本”作为科学技术活动的原则,贯穿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的各个方面,突出了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将人的发展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原则。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以维护人民整体利益为根本。为此,我们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地解决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刻揭示科学发展和运用的客观规律,探索促进科学发展和运用的合理路径,进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利益。

最后,坚持和谐世界的理想。资产阶级时髦哲学家马赫主义者,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反动派统治及其利益,主观地得出错误的结论,歪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引起了无产阶级革命阵营的分化。列宁批判地指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把科学发展与人类整体利益相结合。它启示我们要超越阶级斗争和国家间斗争的狭隘性思维,走出科学发展、和谐世界之路,展现人类社会的光明与和平的发展前景。一是促使国家间和谐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关系错综复杂,发动战争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好处,特别是高科技战争,对任何国家及其人民来讲,都是灾难。只有和谐发展,才能合作共赢。二是尊重文化多样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世界丰富多彩的基本特征,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人为地制造任何文化矛盾和冲突,都不利于科学发展、引进和利用,都违背了国家之间的和平发展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规律。只有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平等对话和交流、共同发展,才能让科技更加进步,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人类社会更加和睦美满。

[1]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回忆列宁: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48.

[3] 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5] 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6:436.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9.

[7] 张鸿奇.探索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存在方式——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视角[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29(5):88-93.

[8]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9.

[9]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2.

[10] 列宁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79.

ResearchonThoughtofLenin’sScientificEthicsandContemporaryValueinMaterialismandEmpiriocriticisms

ZHOU Yinzhen1,2

(1.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Part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Beijing 100091, China; 2.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Leysin County Party School of CPC of Anhui Province, Bozhou 236700, China)

InMaterialismandEmpiriocriticisms,Lenin criticized the scientific ethic thought of Machism, and forms a systematic theory of scientific ethics, by analyzing the natural science revolution. Lenin’s scientific ethics mainly relates to the scientific value concept of the true, the good, freedom and necessity, insists o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 human interests with the local interests and the scientific ethic dimension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Lenin’s scientific ethic thought has the reasonal qualities of the sharp criticism, vivid practicality, unique innovation and profound dialectics, which hav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moral practic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oday.

Lenin; materialism; scientific ethics

2017-07-22

安徽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项目“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科学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QS201707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础理论研究”(14JJD71003)阶段性成果

周银珍(1978—),女,安徽宿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伦理学。

周银珍.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科学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2):109-116.

formatZHOU Yinzhen.Research on Thought of Lenin’s Scientific Ethics and Contemporary Value inMaterialismandEmpiriocriticism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2):109-116.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12.015

B82

A

1674-8425(2017)12-0109-08

(责任编辑冯 军)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列宁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科学拔牙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