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武
(重庆市蚕业制种公司,重庆 江北 400000)
2017年是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计划的启动之年,三峡试验站在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在黔江区推广华康2号新蚕品种2万余张,覆盖乡镇面达93%,蚕茧单产35kg以上;在云阳县示范推广渝蚕9号等新蚕品种800余张,合计示范推广新蚕品种2.1万张,与2016年推广4100张相比,实现跨越式增长。
(2)在黔江、云阳、武隆等示范基地推广栽植强桑1号733hm2,嫁接改造113hm2,比2016年推广34hm2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强桑1号从2014年引进3000株栽植后推广面积三年三大步的跨越式增长。
在不断引进试验示范各种省力化机械设施设备的同时,通过调动各方面资金推广省力化机械,如组织推广单位免费赠送、基地建设项目资金补贴、龙头企业配套奖励等,省力化设施设备推广量大幅度增长。如云阳县峻西实业公司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按每平方米补贴60元的标准,扶持蚕农新建省力化大棚28个,小蚕共育室6个;黔江区财政对新建小蚕共育室(45m2/个)、室外省力化大棚(30m2/个)分别补助1万元和1500元,同时龙头企业配套补助,全年共新建小蚕共育室35个,养蚕大棚3035个,利用各类项目资金购买高压消毒机1250台、电动桑枝剪450台、切桑机350台、微耕机300台,各类省力化机械使用量较2016年同比增幅达100%,蚕桑生产省力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随着省力化机械设施设备的推广,蚕农的养蚕规模不断扩大。如云阳县2017年养蚕量5张以上的农户有2263户,其中养蚕10张以上的1586户,30张以上的217户,60张以上的67户,100张以上的3户,占全县养蚕农户的70以上;黔江区2017年产茧0.5t以上的农户有1685户,2.5t以上的农户有126户,5t以上的农户有28户,10t以上的农户有1户。由于这些集约化养蚕农户的发展壮大,使蚕桑产业基地的基础更加稳固。
(1)积极开展桑园间作模式试验示范,如黔江区开展“桑菌、桑菜、桑药、桑姜、桑薯”等综合间作模式推广,667m2桑园产值提高1500元以上,全年增收3500万元,使黔江区户平蚕桑综合收入接近1万元的高水平。
(2)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开展桑枝条利用,如黔江区龙头企业双河丝绸公司牵头组建的以桑枝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厂已于10月份开始试运行,该厂投产后将年产生物质燃料1万t,收购桑枝条将进一步促进蚕农收入的增加;云阳县峻西实业公司牵头扩建桑枝食用菌厂,2017年收购桑枝450t,加工制作菌棒30万袋,产黑木耳8万kg、鲜香菇30万kg,产值1220万元,有效带动了蚕农增收。
(3)在开展果桑品种选育、果桑菌核病防治药物筛选、果桑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协助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于4月份承办了重庆市首届桑果采摘节,联合重庆市20个果桑园参与,将果桑产业融入旅游观光产业发展,实现桑果采摘收入2600万元,带动周边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旅游收入3000万元。目前,全市发展果桑面积已超过1067hm2,桑果产值0.7亿元以上。
黔江区把蚕桑产业列为治理石漠化和精准扶贫的第一产业,云阳县和武隆区都把蚕桑产业列为部分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的精准扶贫产业,强化蚕桑产业领导力度,抓好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明确部门帮扶责任,加强工作过程监督与结果考核。通过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建卡贫困户流转土地发展蚕桑生产,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黔江区蓬东乡麻田村贫困户周适合,现有桑园7hm2,今年养蚕194张,产茧7.5t,收入32万元,3年来不但脱贫奔小康,修建了新楼房,还带动周边农户20余人就业增收;太极乡新陆村徐西安,2015年返乡栽桑5.3hm2,今年养蚕93张,产茧4.3t,养蚕收入15.8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返乡规模化栽桑养蚕的农户有12户,2017年全村蚕茧产量突破千担;云阳县宝坪镇永高村徐峰通过流转土地栽桑7hm2,2017年共养蚕378张,产茧16t,收入59.5万元,成为“重庆市第一养蚕大户”;武隆县在对建卡贫困户连续三年实行“四个一”帮扶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实行桑苗补贴1元/株,蚕种补贴10元/张,销售2kg蚕茧奖励1kg尿素的做法,20户定向帮扶贫困户养蚕量增加了13.6%,产茧量增加20.5%,蚕茧收入增长27.8%,今年年底,该村已有4户流转土地7hm2栽植强桑1号8万株。
在三峡试验站大力推广省力化生产技术、当地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有力扶持下,今年又迎来了蚕茧价格的上涨行情,各基地蚕农收入稳步提高,其中黔江区1.98万户蚕农,全年发种11.3万张,蚕农售茧收入1.54亿元,比2016年收入增长7.6%,户平养蚕收入7880元,加上蚕桑多元化利用收入,实现户平收入近1万元;云阳县0.93万户蚕农,全年发种4.96万张,蚕农售茧收入0.8亿元,比2016年增长8.8%,户平养蚕收入8670元;武隆区收购价格、发种量、产茧量、蚕农收入实现“四增长”,分别增长15.8%、8.3%、2.4%、18.6%。在这种形势下,各地都计划2018年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其中黔江区计划新建“强桑1号”桑园667hm2,嫁接改造低产桑园333hm2,云阳县计划新建桑园133hm2,嫁接改造52hm2,武隆计划新栽植“强桑1号”25.8万株,实际已经组织栽植20万株。出现了蚕桑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三峡库区消落带龙角试验点,2017年调查共有1237株桑树成活,成活率95%,树冠高度在2-3m,已全部成林,消落带桑树栽植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在开县渠口镇大浪坝试验点,近67hm2试验基地内部分桑树树冠达2-3m,根颈部直径最大的超过6cm,海田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生态湿地建设,配套开展了荷花池荷花观赏、鱼池垂钓、桑叶养羊等项目、并配套建设农家乐餐饮服务,推广蚕桑全席宴,吃桑叶菜、桑叶鸡(蛋),饮桑果酒,探索生态桑建设与观光休闲相结合的产业模式。
在开州区饲料桑面积已达1333hm2,按每667m2(一亩)栽植3-5万株、无主干养型,全年4次收割。桑之叶收割后杂草生长旺盛,三峡综合试验站从2016年开始进行了药物除草试验,筛选出了合适的药物类型,明确了用药时间,为饲料桑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该区利用饲料桑开展蛋鸡、生猪等饲养的企业和农户运行效益良好,全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
(1)与桑源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在开州区白鹤街道高楼村建立了133hm2的饲料桑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桑树品种以粤桑、桂桑系列为主,栽植密度3万-5.25万株/667m2,并试验了行距(120cm+40cm)×株距25cm、行距(120cm+30cm)×株距25cm等宽窄行栽植模式,编制了《重庆市饲料桑栽培技术规程》。无主干养型,全年4次收割。桑枝叶收割后运输到烘干车间粉碎加工制成桑叶粉作为养鸡和养猪的添加料,基地建有8万只的蛋鸡场1个。
(2)开展了饲料桑园药物除草试验,供试药剂有草铵膦异丙胺盐水剂、氯氟吡氧乙酸乳油、草甘膦异丙胺盐。试验调查了不同除草剂对桑园除草的效果,及对桑树生长的影响,开展了药物除草与人工除草的成本调查。试验结果如下:1.药物除草比人工除草效果好,费用少,经济效益好,工效提高3倍;2.广谱内吸性药物草铵膦水剂和草甘膦胺盐效果较好,对桑树发芽和桑叶产量没影响。饲料桑园用药时间以每次收割清除树体上叶片后立即用药为宜,应采取边收割边清除树体叶片后及时用药。
(3)在岗位专家黄先智、赵爱春、潘敏慧的指导下,与重庆汇田农机有限公司合作,在开州区饲料桑园进行了桑园除草机械、桑枝收割机械、桑枝粉碎机械、桑园植保机械的现场操作试验,对各种机械的型号和性能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4)在重庆市蚕科院建立了1个果桑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
(1)在近40个果桑品种中对适用于采果和景观兼用的品种进行了初步筛选;高产优质果桑品种“渝果1号”经过几年的优选培育,基本达到性状稳定,今年在重庆市蚕科院、三峡农科院、合川、涪陵、江津建立了5个区域试验点。
(2)在三峡库区消落带龙角试验点,2017年调查共有1237株桑树成活,成活率95%,树冠高度在2-3m,已全部成林,消落带桑树栽植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在开县渠口镇大浪坝试验点,近67m2试验基地内部分桑树树冠达2-3m,根颈部直径最大的超过6cm,海田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生态湿地建设,配套开展了荷花池荷花观赏、鱼池垂钓、桑叶养羊等项目、并配套建设农家乐餐饮服务,推广蚕桑全席宴,吃桑叶菜、桑叶鸡(蛋),饮桑果酒,探索生态桑建设与观光休闲相结合的产业模式。
(3)在武隆县引入岩桑、山桑、新疆桑等抗逆高产型桑树品种开展对石漠化治理比较筛选试验,在示范基地建成山地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示范园8hm2;今年在示范园内修建了一条0.8km的机耕道,扩充栽植强桑1号2000m2,开展了各品种桑树不同剪伐方式生长情况的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强桑1号具有发芽时间早,3月10日前发芽,停止生长时间晚,11月30日调查还有60%以上的桑树没有停止生长;与农桑14号比较,具有树势紧凑,侧枝少,枝条直立性强,叶肉厚,叶片大的等特点,十分方便片叶采摘和桑园管理,劳动效率大幅度提升,根据蚕农现场采叶试验,采桑叶35kg用时20min,比农桑14号采桑叶节省10min,采桑效率提高30%以上,且劳作轻松;通过调查自然生长与每年冬季重剪两种剪伐方式的桑树生长情况,发现每年冬季重剪得桑树根茎部围粗平均15.4cm,树冠高度285cm,只有自然生长区桑树的59.2%和61.2%。如何做到既保持树势发挥治理石漠化的生态效益,又多采叶发挥桑树经济效益,还有待继续试验。
(1)开展了9种杀菌剂对桑椹菌核病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了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新型药物,推荐使用10%苯醚甲环唑、70%嘧菌酯900-18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50%腐霉利600-1200倍液;选择使用25%戊唑醇1500-2100倍液、45%咪鲜胺1500-1800倍液1次。
(2)抓好果桑生产一虫一病(菌核病、椹瘿蚊)防治技术的培训
近年来,果桑成为蚕业多元化的亮点和热点。为了推动果桑生产的稳定健康发展,站继续继续了较大规模的培训活动。3月2日,举办了全市果桑丰产栽培技术培训。来自我市各蚕桑区县蚕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果桑种植大户、蚕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业主、果桑产业化企业技术负责人等61家企(事)业单位、个体户共计127人参加了果桑丰产栽培技术培训及现场会,邀请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余茂德教授、赵爱春教授,重庆三峡农科院蚕桑所所长张明海高级农艺师分别作《果桑菌核病及早春桑树病虫防控技术》、《果桑丰产栽培技术》、《果桑椹瘿蚊的防控技术》、《果桑菌核病综合防治方法》授课培训。
(3)编印《重庆市桑树病虫害情报与防治要点》7期,每期130份,指导全市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利用《重庆蚕丝》网站和“蚕信通”手机短信平台向蚕农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4)在重庆市蚕科院建立了1个果桑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建立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点3个,针对重庆市气候异常,个别地方春季桑象虫和桑螟发生较严重,并有蔓延之势,我们邀请西南大学教授余茂德一道现场调研、现场指导,研究对策。及时下发《关于密切监测桑树病虫情况做好病虫防控的紧急通知》、《密切监测桑螟虫和桑象虫虫情,严防两虫爆发成灾》,全年共发布重庆市桑树病虫情报及防治要点7期。
针对重庆市春蚕期间,铜梁区、云阳县、忠县等出现较为集中的农药中毒事件,在组织专家实地查看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蚕期防止工业和农药污染工作的通知》。
通过以上这些工作,及时解决了蚕业生产中的病虫害危害问题,为蚕桑生产丰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与重庆汇田农机有限公司合作,在开州区饲料桑园进行了桑园除草机械、桑枝收割机械、桑枝粉碎机械、桑园植保机械的现场操作试验,对各种机械的型号和性能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2)通过多方资金支持,新建小蚕共育室41个,省力化养蚕大棚3035个,并在黔江和云阳各建立1个省力高效桑园管理机械及养蚕设施设备应用示范基地,其中2个小蚕共育自动化机械试验点的共育室及塑料蚕箔等配套设施均已安装到位,并进行了机械安装调试;黔江区利用各类项目资金购买高压消毒机1250台、电动桑枝剪450台、切桑机350台、微耕机300台,各类省力化机械使用量较2016年同比增幅达100%,蚕桑生产省力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1)开展了以家庭农场、养蚕大户为主要形式新型蚕桑经营主体培育试验示范,一是动员返乡为主体,二是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三是通过省力化轻简技术支撑,四是通过桑园简作、桑枝蚕沙利用等蚕桑多元化开发作为补充,提高亩桑产值,提高户均收入,从而提高蚕桑生产在当地的比较效益优势。其中年养蚕规模在5-10张的农户在黔江、云阳都超过10%。
(2)配合岗位专家顾国达完成了对养蚕农户和主产蚕区的抽样调查和数据资料收集。
三峡试验站从2011年开始进行三峡库区消落带桑树栽植试验,2011年按常规技术(一年生小苗秋季栽植)栽植的桑树在水库蓄水淹没后次年和第三年陆续死亡。2012年,采取了2-3年实生苗栽植、深挖排水沟、春季栽植等技术措施,蓄水淹没后第二年,172米水位线以上桑树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其中173m水位线以上的桑树成活率在90%以上。栽植成活后,经过2013-2016年的淹没,每年退水后的成活率都保持在90%以上,目前树冠高度已达2-3m,根根茎部直径最大的达到6cm,栽植在173m水位线以上的桑树已全部成林。四年内,对桑树的管理采取了冬季不伐条,春季退水后修枝整形,控制桑叶采摘,限制肥培管理的技术措施,桑树成林后结合修枝整形适度利用嫩枝叶,桑叶主要用于山羊、蛋鸡等饲料。2016年开始,在172m水位线以下开展了栽植中山杉、开挖池塘栽植莲藕、开挖鱼池养鱼垂钓等生态湿地建设工作,同时结合175m水位线以上已建成的蛋鸡场、养羊场、养牛场、桑叶饲料加工厂等,修建农家乐开发桑叶全席宴,将生态桑建设融入休闲观光产业。
三峡库区生态桑产业化试验示范只是取得了前期桑树栽植及桑园管理两个阶段的成功,后期的技术熟化、复制推广及产业化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目前已有万州、涪陵等三峡库区的部分企业和机构通过实地考察之后表达了在当地消落带复制推广的愿望。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桑产业化试验示范成果的成功复制推广将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治理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为重庆市的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在岗位专家计东风所长的支持下,三峡试验站2014年引进栽植强桑1号3000株,分别在重庆市蚕科院、武隆、云阳建立试验点,当年即表现出长势旺盛、枝条长,当年枝条长可达4.5-5m,叶型大,叶肉厚等丰产性能。2015年栽植147hm2,2016年栽植33hm2,2017年栽植733hm2,嫁接改造113hm2,四个基地县今冬明春计划再栽植820hm2,嫁接改造387hm2。短短3年,强桑1号的推广速度曾跨越式增长势头,很有可能在今后几年成为重庆市第一当家桑树品种。
强桑1号除了较好的丰产性能以外,通过调查发现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树型紧凑,枝条直立,适宜在坡地石漠化区域栽植,能满足农民开展桑园间作的要求,便于片叶采收,也容易开展条桑育和桑园管理,片叶采桑比农桑14号节省时间30%以上,且劳作轻松,因此,我们认为,推广强桑1号本身就是一项效果良好的轻简化省力技术措施;第二,强桑1号具有发芽早,停止生长时间晚,据武隆试验点调查,发芽时间在3月10日之前,11月30日还有60%的桑树没有停止生长,这个特点非常契合当地推行的多批次省力化养蚕布局,有利于增加养蚕批次,对提高我市蚕桑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分别在云阳县凤鸣、高阳、大阳等乡镇,黔江区太极、新华乡,武隆县平桥镇等选择一个村或合作社,然后将新桑、蚕品种、省力化技术及机械等作为标配集成打捆,形成集成化、标准化、菜单式生产要素,建设蚕桑生产技术高地,以此高地为示范点,开展蚕桑产业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等科技扶贫工作,通过现场培训、发送技术资料,赠送蚕需物质等形式,辐射带动贫困户。特别是华康2号、强桑1号等新品种的推广,不但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而且保证了在高温天气条件下贫困户养蚕的成功率,夏秋养蚕单产保持在35kg以上,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栽桑养蚕的信心和积极性。
一是委派试验站3位团队成员蒋贵兵、郑琳、胡文龙,2名示范县技术骨干雷霆、黄传书作为精准扶贫科技特派员,深入黔江区太极乡太和村和新华乡中安村,巫溪县城厢镇城哨村,武隆县平桥镇高屋村,实施进村入户,开展蚕桑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手把手指导,解决栽桑、养蚕、蚕病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二是通过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建卡贫困户流转土地发展蚕桑生产,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黔江区蓬东乡麻田村贫困户周适合,现有桑园7hm2,今年养蚕194张,产茧7500kg,收入32万元,3年来不但脱贫奔小康,修建了新楼房,还带动周边农户20余人就业增收;太极乡新陆村徐西安,2015年返乡栽桑6hm2,今年养蚕93张,产茧4285kg,养蚕收入15.8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返乡规模化栽桑养蚕的农户有12户,2017年全村蚕茧产量突破千担。三是在市级贫困村武隆县平桥镇高屋村继续开展技术指导,2017帮助建成桑葚酒加工厂2000m2、产桑椹18t左右,帮助其从四川德昌外调部分桑椹,酿制桑葚酒100余t;精准扶贫初现成效。
如云阳县峻西实业有限公司按照“一人1340m2桑脱贫奔小康”的思路,继续对精准扶贫户免费提供建设桑园的桑苗,每户送复混肥200kg,送纸板方格蔟200片,送切桑机1台;宏美达武隆公司在连续三年实行“四个一”帮扶政策(选择20户贫困户按照每667m2桑园1包肥,1张蚕1套方格蔟或省力化蚕台,每季上门技术指导1次,栽桑只收每株1角钱嫁接良桑苗款。)的基础上今年又对20户贫困户实行桑苗补贴1元/株,蚕种补贴10元/张,销售2kg蚕茧奖励1kg尿素的做法,20户定向帮扶贫困户养蚕量增加了13.6%,产茧量增加20.5%,蚕茧收入增长27.8%,今年年底,该村已有4户流转土地7hm2栽植强桑1号8万株。
搭建完成蚕农农信通手机移动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公众微信号服务平台,开展对特殊困难养蚕户和专业大户点对点技术咨询,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累计发送各类技术信息20余万条。
(1)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到示范基地县视察指导工作,向他们汇报三峡试验验证的试验示范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并争取地方项目资金的配套支持,仅2017年市商务委就给予5个示范基地县各种项目资金补贴100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三峡试验站在各示范基地县各项工作的开展。
(2)加强与全国同行的交流合作。今年5月,邀请体系内岗位专家以及畜牧、林业等方面的专家100余人,到三峡库区消落带试验示范基地指导工作,开展技术交流和学术探讨。
(3)组织媒体单位开展专题报道。一是今年4月协助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承办了重庆市首届桑果采摘节,试验站各位专家参与了丝绸文化宣传、桑果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讲座等科普宣传活动,同时组织重庆电视台、华龙网、腾讯网等新媒体进行全方位报道,宣传体系的工作,发展桑果消费人群,培育桑果消费市场;二是邀请开州区地方电视台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桑产业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专题报道。
(1)今年蚕茧价格增长幅度较大而蚕茧产量增加不明显,说明城市化进程加对产业冲击较大,通过提高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轻简化省力化水平来提高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的任务还很重。
(2)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桑园老化现象并存,前期过度使用除草剂和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引导有技术有资金实力的返乡农民工参与蚕桑生产,加大基础设施和轻简化省力化技术和设施投入,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按照体系“十三五”任务书制定的工作计划继续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工作。
(2)结合示范基地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体系重要研发成果落地推广,力争推广华康2号等新蚕品种3万张以上,推广强桑1号桑树品种800hm2,嫁接改造333hm2,引导各方面资金支持,加大省力化技术和机械设施设备的推广力度,提高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优势。
(3)抓好蚕桑典型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蚕桑产业在地方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