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当前我国青年思政工作的新形态新动向
高 峰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当前我国的青年思政工作涌现了许多新形态和新动向,各级部门都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新科技、新思路为青年思政工作创新风.一直以来意识形态的工作,都是国家层面非常重要的工作;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而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更是重中之中.研究了当前我国青年思政工作中的新形态和新动向,为弘扬及培育我国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实操性的助力,且有利于巩固与建设青年思政工作中的创新型实践成果.
思政工作;中国青年;流行新形态;探讨
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青年的意识形态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社会的整体价值倾向.中国的高校一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主阵地,党中央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非常重视,明确强调这是一项固本工程、战略工程和铸魂工程,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续有人.当前中国流行的青年思政工作新形态也主要诞生于高校,随后便流行于社会各阶层的青年思政工作领域.
2015年1月19日,中办、国办以高规格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部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强调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关乎社会道德的培育,关乎青年价值观的引领;高校要切实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1984年4月教育部为了新时期党和国家青年思政工作的需要,下发了《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如何推进青年思政工作进程.如今,伴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30年的实践历程,高校的思政工作已成为“培植中国青年人向善向上的人生根基”的主阵地,也诞生了一批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思政工作新形态.
当前中国青年思政工作的面貌,可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中窥得一斑.如清华大学在“学堂在线”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通过“萌萌哒”动画和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提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活泼度,为青年人真学真用、真懂真信、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了客观条件;“首都经贸大学以‘微电影’创作大比拼的方式,吸引广大青年学子进入思修课;福州大学思政课推出了‘舞台课堂’……这些场景展示了30年后青年思政课的新形态.”[1]
中国高校的思政工作一直承载着培养青年的理想信念、引领青年价值取向的时代重任.当它置身于当前空前互动、高度开放的时代,置身于融合、开放的社会大潮流中时,也面临着教学方式和学科建设的双重挑战.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心,切实增强青年思政工作的有效度,我们就不能沿袭传统的思政工作形态,而要用当前流行的思维传播方式,使教与育互动、理论与实践兼备、融情于理、融事于理,通过这些新形态来占领思政工作的新高地.
“意识形态工作极其重要,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是重中之重”.继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后,2015年1月19日国家再次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来部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全国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风向.政策一经推出便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这一高规格文件将对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政工作影响深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从如何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如何壮大国家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阵地,如何提高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加强高校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如何增强高校对思想宣传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要培养怎样的青年和如何培养的问题,给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使高校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具体的抓手.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的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整体社会价值的走向,非常之重要.因此,国家对青年的意识形态工作非常重视,一再从国家政策层面给予政策纲要性的指导服务.希望青年的主群体——高校青年,能成为中国青年思想政治先锋,坚守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阵地,进而影响国家未来社会的整体价值走向.搞好这一国家层面的固本工程、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事业.
当前为了加强基层团组织、党组织的建设,提升基层团组织和党组织的活力,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团员、党员的积极主动性,涌现了一批创新高效的思政工作新形态服务于青年.
2.1 “思政教育活动超市”类的创新型思政工作形态
“思政教育活动超市”是2005年由武汉大学团委在全国首创的一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武汉大学的这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也在不断走向全国.2010年,他们据“思政教育活动超市”的子项目——团支部风采大赛活动案例编写的《团支部宝典》在全团1669个团支部青年思政工作中进行了推广,获得了高达95.3%的支部成员满意率,非常受广大青年学子的欢迎.“2011年受到团中央的委托再次编写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宝典》面向全国发行,目前已成为团中央向全国青年团员推介的经典思政工作案例”.[2]
那何为“思政教育活动超市”呢?它是指在贴近和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由学生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性选题,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思政教育工作项目、公开竞标推荐自己的思政项目,学校团委实施项目制目标管理的一项思政工作新形态.“思政教育活动超市”中的思政活动如“商品”一样一件件摆上架,由高校的各级团委组织人员担当“售货员”推销给作为“顾客”的全体青年学子.“思政教育活动超市”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它颠覆了思政教育中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格局,实现了“自下而上”的推进.因为由青年人自己来设计思政活动,才能最贴近其生活和思想实际,毕竟只有青年学生才最懂得自己的需求.
武汉大学青年思政工作中的“思政教育活动超市”,目前已由最初的14个项目拓展为四大活动版块的近30项子项目活动,这些思政教育活动主题多样、陈列有序,采取循环推出的方式.学校校团委还采用了竞标和淘汰机制,确保每年的思政教育活动保持着20%的更新率,而是否具有青年特点和时代特色则是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指挥棒”.
武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也表示,“思政教育活动超市”改变了高校青年思政工作传统“自上而下”的运行模式,促进了校、院、班三级团组织由“三级自转”到“三级联动”的转变.经过十年的发展,此活动已成为学校开展青年思政工作,培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进取的人生信念、全面拓展青年综合素质的综合型育人平台.
武大团委书记聂磊也一再表示,“思政教育活动超市”是校团组织引导青年的重要抓手.武大近几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典型,他们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优秀的精神风貌.如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最孝博士”黄碧海、支教玫瑰“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赵小亭、武汉锐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2009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吴斌……这些事例和荣誉都展现了武大青年思政工作的成效,校园内崇德向善、热爱祖国、互助友爱氛围浓郁.
此外,武大“思政教育活动超市”的思政工作形态,也在全国各大高校广泛推广实施,如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工程与安全学院,这一青年思政工作新形态已在全国高校开花结果.
2.2善用新媒体平台,打造青年思政工作新形态
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类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终端设备为载体的新媒体,日益成为各类思想观点、社会舆论、信息知识的重要集散地,青年们尤其热衷于新媒体传播平台.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的兴起,社会舆论的基本传播形态、形成与发展机制都已发生了深刻改变.面对着“个个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社会传播图景,我们的青年思政工作也迎来了一系列的新变革,呈现了一批新型的工作形态.高校青年思想活跃,这也迫切要求青年思政工作需大力提升科学化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青年,赢得青年.
例如,为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学子面对各类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北京大学整合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等优势资源,规划建设了全校性的“网络教研室”,将网络素养教育推入课堂教学,此工作已成为该校开展青年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同等列入教学考量体系.一方面学校通过传统教学形式向广大青年学子全面、深入、系统地普及网络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规律,另一方面通过案例互动、小组报告、课外实践等途径“深度启发”青年学子认知网络.此外,北大还建立了24小时舆情报送值班制度,力求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确保第一时间控制和减少负面言论带给青年学子的不良影响.
青年学子热衷于新媒体,也促使高校在思政工作中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传播载体.如中国航天学院开展的“一分钟+”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就是一项在新媒体创新工作推动下开展的思政教育新形态.活动在“一分钟航天”工作室制作的《一分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视频中开幕,开场中运用新媒体中的微视频,一下子激起了青年学子的热情,也为后序的讲座打了一针兴奋剂.“整个讲座充分运用了各种新型电教设备,在一种生动活泼、短平快、紧贴时代、传递正能量的氛围中进行着,青年学子也很喜欢这种思政教育模式.”[3]
“微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一批青年思政工作的新形态.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传统的“意见领袖”权威备受挑战,许多新闻都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微视的形式流传开来,高校思政教育者“把关人”角色一直在被弱化.“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青年思政工作需更重视和善用新媒体,营造出青年思政教育的“微环境”,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微权威”,打造出丰富多样的青年思政教育“微内容”,从而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微力量”.
2.3以“红色理论的系列学习”来引领青年的思政教育工作
红色理论是青年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笔宝贵理论财富,值得我们在当代反复研磨其精髓,使之真正助益于青年学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成型.四川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是西南高校政治教学及马克思理论研究的主阵地,该校努力探索了一套受青年学生欢迎、极具推广价值的青年思政教育新模式,即以“红色理论的系列学习”引领青年思政工作.该校在这一主导思想下研发了一系列特色品牌思政教育活动,使红色理论真正入了青年的脑、耳、心,使之愿意在人生实践中唱这些红色主旋律,引领了高校青年思政教育的新风向.
例如,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举办了一系列“以红色理论的系列学习”为主导思想的思政教育活动,打了一组青年思政教育活动的组合拳.如其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办的“研读马恩著作,感受经典魅力”、“读红色经典,建文明校园”、“如何读经典”沙龙活动、“畅享经典、悦思人生”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心得、“红色理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系列讲座、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幸福论”之感悟等活动,还定期开展了针对青年学子的“党史国情”知识竞赛.这些特色的青年思政教育活动,大大提升了学子们红色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红色理论思政教育模式,也非常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指导青年学子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引导并鼓励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红色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为此学院也开展了一系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三是专项课题调研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献爱心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出青年学子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使青年成长为社会“向上向善”的主力人群.
此外,将红色理论的精髓融于各类文体活动中,培养出青年学子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该院以红色理论引领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如2012年开展的“红歌会”、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就令该校再次看到了红色理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目前,我国青年思政教育活动中,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思政工作新形态.我们要如何合理固化这些优秀的实践成果呢,使其能够更持续、更广泛地服务于广大青年人呢?
3.1实施思政教育活动改革“择优推广”计划
青年教育活动中一些创新做法,已经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应该实施思政教育活动“择优推广”计划,这样才能使青年思政工作中的成果得到合理固化.国家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都要使力,共同促进这一工作的顺利推进.如2014年福建省就针对青年思政工作中的新形态成果,推出15项省级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示范项目,包括福建师范大学的“对话式教学”、福州大学的“舞台课堂”等.2011年由武汉大学据其“思政教育活动超市”子项目团支部风采大赛活动编写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宝典》,也经由团中央向全国发行,成为团中央向全国团组织推介的经典工作案例,这些都有利于青年思政工作新形态的固化.
3.2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
国家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于1984年决定在部分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了30多年的实践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已初步确立,也形成一批优秀成果在思政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我们的学科建设基础依然薄弱,存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理论界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客体、学科边界、研究范式等问题上还有分歧;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教育本质及某些教育概念还未达成共识等.”[4]
此外,面对如此多元开放的时代背景、中外文化交流日益纵深化发展的趋势,我们青年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体系,都会受到大趋势和大环境的深刻影响.要想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科学化水平,就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放眼于全球,用世界的眼光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不断拓宽理论视野,把握学科的规律和特点,在不同学科与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张力和自信.
最后,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青年的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就必须考虑当代青年人的社会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还要直面数据时代中大数据对思政教育实务、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上创造的新条件,这些都可助益于固化青年思政工作的新形态.
综上所述,青年思政教育活动是一项关系着青年自身品格的建设,关系着社会品格、民族品格和国家品格建设的大工程.我们在如此开放、多元、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必须使教与育互动、理论与实践融合、研究与教育同步向前,才能打造出情理、事理、道理共通共融的青年思政教育新局面,使我国的青年思政教育活动不断焕发出新生机,培植出中国青年“向上”、“向善”的人生根基,助力于强国复兴的“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1]魏哲哲.培植青年向上向善的人生根基[N].人民日报,2015-01-22.
[2]雷宇.思政活动摆上“超市货架”[N].中国青年报,2014-12-19.
[3]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 :10-14.
[4]张栋贤,谢爱华.当代青年价值观认同研究[J].人民论坛,2015,(2):144-147.
NewFormsandTrendsofYouth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inChina
GAO Feng
(Ma’anshan Technical College, Ma’anshan Anhui 243031, China)
At present, China’s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s emerged many new forms and new trends, and all levels of departments are making full use of new media, new technology, and new ideas for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novation. Ideological work has always been a very important work at the national level. Youth is the future of a country and a nation, 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youth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e paper studies new forms and new trends of current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help for the promo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view of Chinese youth, which is also conducive for the consolid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in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hinese youth; popular new form; discussion
G641
A
1008-4681(2017)05-0107-04
2017-09-09
高峰(1975— ),男,安徽郎溪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校: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