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红,张怀艺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7)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科技社团服务供给
潘建红,张怀艺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7)
科技社团参与国家治理是对现代治理理论与治理政策的回应,也是对社会发展、社团进步需求的满足。而科技社团本身的目标选择、组织存在和功能表现为其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必然性支持。为保证科技社团对国家治理的充分参与,科技社团建设需要从发展理念、组织基础、服务内容上做好准备。
国家治理;科技社团;志愿性组织;科技工作者
国家治理理念中所带有的包容性,从国家层面提高了社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使得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政府一起,成为当前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科技社团作为服务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组织,在工业化社会中是社会组织的关键组成。它广泛作用于科技工作者与其他社会群体的科技服务,能够弥补政府与市场组织科技服务的不足,促进现代社会的科技创造,提高生产力,提升社会生活质量。
(一)科技社团服务参与是对国家治理的理论回应
第一,科技社团服务参与国家治理体现了现代治理理论的选择。现代治理理论有别于传统治理理论,它一方面提出了对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需要,认为国家治理不是单一主体能够承担的责任,需要市场组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等不同性质主体的共同参与。另一方面,现代治理理论中公共管理主义认为,“政府不该亲自承担公共服务供给,而应尽可能通过承包或其他类似的安排来确定由别人去具体实施。”[1]全球治理委员会则认为,“在全球治理层次上,治理基本上是指政府间关系,但现在我们必须理解,它也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运动、多边合作和全球资本市场。”[2]俞可平认为,治理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增进公共利益”[3],也即是公民服务的满足。这从两个方面表现了现代治理的要求,而科技社团服务参与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技社团参与,二是提供服务。前者是对现代治理的主体补充,后者是对治理内容的有效供给,正回应了国家治理的理论需要。
第二,科技社团服务参与是现代治理理论发展创新的需要。“国家治理是个结构性的动态均衡调试过程”[4],它需要不断面对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形态变动而调整创新理论内涵。社会在不断变化,治理的条件也在不断变化,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治理的持续科学合理性。科技社团虽不直接进行创新活动,但它在通过中介服务推动创新上具有较强动力。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科技奖励、服务科技工作者等服务为创新主体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从而加速创新进程。所以,引入科技社团的力量,能够激活科技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在治理各主体之间的流动,不断优化治理结构,使得治理理论在与实践的碰撞中不断成熟。因此,科技社团对国家治理理论发展创新具有必要性。
(二)科技社团服务参与体现国家治理的政策导向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从人民利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对社会建设做出要求。认为人民利益得到保护、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社会管理得到规范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国改革进程中的地位。而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调,实际上等同于强调对满足人民服务需求的强调。所以,立足现实,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治理改革进程,希望通过社会建设、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而促进对公民服务的需求满足。而科技社团一方面能够以对科技工作者供给服务满足科技工作者服务需求,同时又能通过服务科技工作者,而满足社会其他群体对科技服务的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从整体上促进国家对公民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大大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三)科技社团服务参与反映社会发展需求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有人宣称,“当科学与商业分离时,科学失去全部功用,而商业则丢掉所有的尊荣,而二者合二为一则能创造实业、能量、财富、荣誉和幸福”[5],充分强调了科学与商业发展的紧密联系。而科技社团从它最初产生时,即以其能够促进学术交流,帮助科技工作者成长,加快知识创新过程而受到欢迎,凝聚了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成为了知识储备最为丰富的组织之一。依托于科技社团人力与知识优势,科技社团服务于科技进步,从而助于经济发展。其次,熊彼特借鉴凡勃伦的经济演化思想,“通过对创新做出经济学的全新解释,将经济增长与创新视同一物”[6],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该国创新的水平。科技社团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组织,推动科技工作者与知识资源之间的循环互动,促进知识增长和知识应用而作用于创新,从而促进国家治理中经济的发展。再次,它还可以直接参与生产,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在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当下,它可以通过为市场组织供给基础知识,由市场组织自主负责应用开发,或者是科技社团组织专家学者直接进行知识应用开发,市场组织只享受转移成果这样的方式与市场组织合作,增强市场组织生产活动中的科技含量,提升市场生产力,促进合理资源配置优化。最后,还可以帮助政府实现宏观调控职能,构建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环境。当代社会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分工,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差异。面对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单纯依赖专于公共性、宏观性的政府力量已经不现实。在处理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政府正需要引入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力量,共同出谋划策。而科技社团作为具有跨领域性特点的组织,正具有这样的资源优势,能够广泛发动专家学者,对经济政策进行咨询、论证、评估。
(四)科技社团服务参与国家治理是科技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社团的社会职能包括来自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职能,内生职能主要出自科技社团在产生之初与逐渐发展中对自己定位的演变,而外部职能则在于科技社团根据自身特点与时代机遇结合和发展出来的职能。基本职能保障了科技社团的基本价值,扩展职能丰富了科技社团的社会形象。科技社团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需要在保证基本职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主动融入社会发展过程,丰富自己的扩展职能,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科技社团的力量。如今,我国正大力推进国家体制改革,由传统政府中心治理的范式走向以治理理论为指导的治理范式。徐湘林认为,国家治理的目标是维护国家的基本秩序和稳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前者是传统治理的延续,后者是现代治理的新内容。而在这样的治理背景转变中,科技社团恰需要抓住国家体制改革、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良机,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通过吸引国家资源投入和承接国家治理职能,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公信力,从而壮大自身。
从国家治理需求来说,科技社团服务参与,能够加强我国社会力量,补充市场、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不足,推动国家治理改革进程,同时,科技社团国家治理参与具有自身必然性。
(一)参与国家治理是科技社团的目标选择
科技社团的目标与历史深度融合,它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它的发展壮大也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科技社团社会角色定位几经变革,从最初学术“三主一家”到 “三服务一加强”,再到2007年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中团结动员科技工作者、推广普及科学技术,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科技社团,角色定位的演变显示了科技社团对自身社会定位认识的不断加深。根据其角色定位的变化,科技社团的服务目标也产生了相应的调整。最初,科技社团强调自身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形式而存在,因此,主要以通过学术交流、科普活动、服务科技工作者活动而谋求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但随着时代进步,对科技社团的目标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与社会接轨、融合的倾向。虽然科技社团谋求促进科技事业的基本功能依然没有改变,但基于其基本目标的其他目标却日渐扩展,它不仅追求科学事业的进步,同时追求科学事业对社会的影响,从而使得科技社团的目标链条得到了伸长,延伸到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专门提及要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推动全社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再次确认了科技社团要注重其依托科技而影响社会的目标取向。而科技社团这一目标取向正体现着国家治理的现代诉求。
(二)科技社团服务参与是国家多元共治的直接实现
科技社团在两个层次上是国家多元共治的表现。一是组成性多元共治。组成性共治是将其作为国家治理组成成分来看待的治理,强调科技社团治理是国家治理中科技治理的组成部分。从外部来看,首先,科技社团是在双重管理体制下构建起来的社会组织,政府作为登记注册机关,各级科协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另外还存在挂靠单位。其次,科技社团还是一个级别分明的社会组织,有国家级科技社团、地方科技社团和基层科技社团。从内部来看,科技社团是在会员制基础上由理事会行使决策职能、秘书处行使执行职能的社会组织。结合科技社团内外两方面,形成了一个以科技工作者为治理目标对象,从全国性科技社团到基层科技社团,从政府管理部门到科技社团,从科技社团管理组织到会员末端这样的治理系统。但这是个柔性的治理系统,它通过网状组织,将广泛的科技工作者集聚到一起,既反映科技工作者诉求的同时又起到对科技工作者的规范作用。二是交互性共治。交互共治所强调的是科技社团参与国家治理的整体性、交互性。科技社团作为社会力量而获得与政府、市场组织相应的治理主体地位,在国家治理中,通过与政府、市场形成互动而发挥治理作用。
(三)科技社团服务功能的发挥是国家治理的现实组成
在国家治理理念下,科技社团本身就在国家治理之中,科技社团服务蕴含治理的形式。
一是作为治理实行者,进行科技规范。这方面主要表现为学术规范。科技社团章程规定,科技社团要“促进科学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通过利用科技社团专家优势,形成同行评议,对学术不端行为做出限制,规范学术发展。通过道德建设,将科技成果与人类自身的发展相结合,寻找科技知识发挥其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这是发挥科技社团在国家治理中参与科技活动管理的功能。
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参与、项目计划制定以及权力维护活动,促进治理优化。首先,科技社团通过直接参与协商,如在国家制定科技政策时,作为制定者成员,出谋划策;或是间接参与,如项目购买,方案委托等多样化的方式,参与政府、企业决策,实现不同治理主体的决策优化。其次,可以对所出台的政策、计划进行评估,寻求政策计划的最优方案,最终促进国家治理优化。最后,还通过维护科技工作者权利而作为协商主体参与国家治理。科技工作者在现代社会中是个不断成长的群体,而科技社团社会功能之一是服务科技工作者,具有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作为科技工作者代表,科技社团有必要参与国家治理,通过与国家治理其它主体的协商,在协商参与中“反对、补充或改革国家”[7],落实现代治理协同合作的理念要求。
三是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应用、科技推广而为国家治理提供科技人才与知识储备,提供科技知识转移应用,从而从基本面上提高国家治理的科学性。首先,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科研奖励活动,科技社团实现了为科技成果生产调配人力资源、供给信息资源、整合知识资源、凝聚科研信念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必将推动科技社团参与国家治理,使得科技社团成为国家资源配置主体之一。其次,通过组织包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基础理论成果研究类、开发应用类在内科技社团共同参与国家决策,紧抓掌握知识的直接拥有者和创造者——科技工作者,使得科技社团在参与决策中,能够服务于政府,也能够服务于企业,为政府不同方面的政策、战略制定,也为企业不同层次的项目、方案提供智力支撑,从而提高政府企业的决策科学性,形成专家治理,“决策通过知识、技术规则和专长的应用与解释而被赋予合法性”[8],更好地为国家治理服务。再次,通过组织科普活动,科技社团广泛传播科学理念、科学方法,提高人民科学素养,为国家治理政策、计划实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科技社团参与国家治理,既满足国家治理需求,也满足科技社团自身发展需要,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必然性。为实现科技社团参与国家治理,从意识、组织、服务三方面进行实践构建。
(一)形成科技社团供给服务的经营意识
我国当前科技社团管理体制还未有所变化,依然保持着双重管理体制的管理模式。双重管理体制的产生,来自国家需要加强对科技社团的管制时期,当时为了强化对社团的控制力,国家主动走到了社团的对立面。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科技社团虽然能够从挂靠单位获得资源支持,但同时也受到挂靠单位的挟制,从而失去了自主性。如今,科技社团的发展渐显蓬勃之势,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社团团体形成起来的二政府性质,以其过高的行政性质,形成了等、靠、要的惰性思维,不利于当前科技社团的发展。要加强科技社团的服务能力,首先要遵守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中心的原则,积极进行科技社团经营意识建设,提高竞争意识。一是建立主动意识。科技社团在进行科技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自己的主动意识。主动向政府争取职能委托与转移,主动参与企业项目合作,主动进行自主职能开发。二是提高服务意识。随着科技社团逐渐增加,科技社团的服务供给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科技社团需要转变思维,从行政性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以提高公民服务质量享受为目的。三是增强理财意识。科技社团的发展局限主要在于其资源来源较窄,在受到公益援助较少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社团存在,需要争取挂靠单位及业务主管单位的资源投入,而这造成了科技社团需要满足这两类单位的要求。在此情况下,科技社团首先要加强自己的理财意识,提高财务自主能力。四是培养管理意识。科技社团进行服务经营过程中,需要具有凝聚力、生产力的组织基础,而这需要加强科技社团管理建设。经营管理意识建设需要以提高科技社团服务效率为原则。从服务生产、服务消费、服务反馈几个部分以提高科技社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科技社团服务实效。
(二)加强组织多元主体协作
从外部来说,科技社团作为社会组织之一,在国家治理中有其一席之地。当此实践国家治理理论,进行国家治理改革,推进我国治理成效之时,更需要推动科技社团与治理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同时,根据钱旭潮等人的研究,科技资源的配置主体有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还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供给主体是个多元系统,各具特色,各有优劣,不仅限于科技社团。在此情况下,科技社团的主体地位就明确出来,它既是国家治理的当然主体,但同时又有其作用范围。因此,科技社团要与其它主体联系起来,疏通科技社团与其它主体的沟通渠道,避免各主体凭借权威而相互争执的零和竞争,而以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促进科技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作用发挥为目标,形成科技服务组织多元协作有机系统。
从内部来说,在组织方式上,科技社团以各级科协为纽带,将不同层次的科技社团联合在一起,形成了层次分明、渗透性极强的组织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社团的基层组织,这类科技社团生长于高校、企业、科研单位里,充分体现了科技社团的高渗透性。结合科技社团组织特色,要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科技服务功能,一方面,要通过调整科技社团管理制度,放松入口、强化过程监管的方式,继续扩大独立科技社团数量,提升服务质量,形成独立科技社团协作组织系统。另一方面,着重加强基层组织协作系统建设,大力推动企业内部、高校内部社团组织成立、成长,发挥科技社团的高渗透性,嵌入其他组织团体,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科技社团的科技创新直接参与能力。
(三)推进国家治理协作服务系统构建
在服务供给上,我国科技社团与国外科技社团有所不同,如英国皇家学会是追求“通过实验来促进自然知识”[9]。而我国科技社团的服务供给,从内容上来说,一是对内部科技工作者的信息服务、学术交流服务、维权服务,以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二是对群众的科普服务、咨询服务,对政府、企业的咨询决策服务。
对第一部分服务项目要强调“它助”协作服务模式。科技社团主要通过为会员提供讲座、继续教育、培训、报告、沙龙、以及圆桌会议等类似的实体学术交流平台,组建学术论文、书籍等学术成果出版发行等服务项目,以及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申诉渠道、维权服务、信息服务等。通过这些平台的供给,为科技工作的学术交流提供渠道,促进学术交流,维护其权利,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帮助科技工作者提升创新能力。这部分服务项目是科技社团互益性的集中体现,社团在其中主要充当联系人与平台构建者角色。在这部分服务供给过程中,科技社团的资源供给主要通过自给自足与“它助”形式来输入。要加强科技社团这部分服务内容的供给,需要加强科技社团的资源输入。其中,通过会费及会员捐赠等自助方式所输入的资源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动。但在国家治理视野下,社会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模式为科技社团的这部分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科技社团的资源输入可以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创新,推动政府、企业向科技社团输入,形成“它助”来取得。
第二部分是“助它”服务,这是科技社团公益性的体现。科技社团既有存在于高校之中的高校社团,也有存在于企业中的企业科技社团,还有社会中的民间科技社团。于是,围绕各级科协,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团体形成了具有极高渗透性与系统性的科技工作者系统,从而拥有了广泛的科技人力资源。因此,科技社团的“助它”服务中,应该依托于其人力资源优势而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系统。一方面,要针对政府强化科技社团两方面的科技咨询服务。正如英国皇家学会“通过对专门向它提请咨询的问题提出它的意见以及通过其会员在政府各咨询机构中广泛开展活动”[10]所做出的咨询服务那样,一是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相关的科技咨询,参与国家科技相关决策,维护科技工作者权利,并接受政府委托,对表现突出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二是重点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国家政策咨询,为国家经济发展重大决策进行科学论证和科技咨询。另一方面,要扩大对企业项目进行评估、评价的业务,同时承担科技工作者职务资格评审,承担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职能。最后,群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科学发展的土壤,“只有创造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社会风气,创造自由的科学气氛,科学才能健康地发展,科学家才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11]。面对社会大众,要注重提高群众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促进群众更好地融入科技社会之中。同时,为群众的科技生活服务,提供群众科技咨询,满足群众在生活中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1][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
[2]The Commission of Global Governance.Our Global Neighbe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3.
[3]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3.
[4]徐湘林.“国家治理”的理论内涵[J].人民论坛,2014(10):12.
[5]J·Hays.Science in the City[J].The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1974(7):146-147.
[6]周大亚.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4):84.
[7]Clark J.Democratizing Development:the Role of Voluntary Organizations[M].London:Earthscan,1991:75.
[8][英]托尼·麦克格鲁.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J].陈家刚,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155-156.
[9]Lyons, Henry George.The Royal Society,1660 -1940:a historyofits administration under its Chart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44:41.
[10]P.A.哈维.英国的科学组织概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1]英国皇家学会.公众理解科学[M].唐英英,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69.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and Service Suppl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PANJian-hong,ZHANGHuai-yi
(CollegeofPolit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7,China)
The particip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in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is not only the response to modern governance theory and policy, but also the satisfaction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progress. Moreover, the associations' selecting targets, their existence, and their function performance, provide the necessary support for their participation in national governance. To ensure the 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in national governa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rganization foundation and service content.
national governa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voluntary organization; sic-tech workers
2017-03-10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ZD006)
潘建红(1972-),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研究; 张怀艺(1990-),男,贵州水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
C26
A
1672-934X(2017)03-0012-06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