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张气钡灌肠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讨

2017-03-23 11:08庄晓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0期
关键词:胆总管灌肠乳头

庄晓东

十二指肠憩室为临床消化道疾病, 多发于降段, 尤为乳头旁2.5 cm内乳头旁憩室, 极易并发胆胰疾病, 并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统称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 亦可出现憩室压迫胆总管, 阻碍胆汁及胰液排泄而导致梗阻性黄疸、胰腺炎或胆管炎等症。病情反复, 迁徙难愈, 加之临床医生对疾病认识不足, 仅注重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忽视其病因, 漏诊现象严重。相关研究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常与胆管下段、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急性胰腺炎及胰头等疾病混淆, 误诊率较高[1]。为提高对疾病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情况, 本研究采用低张气钡灌肠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 探讨其诊断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 2017年5月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患者48例为研究组, 均经临床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患者, 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排除严重心肝肾类、合并精神类疾病及哺乳期患者;男25例, 女23例, 年龄13~74岁, 平均年龄(43.58±12.37)岁, 其中20例曾行MRI检查, 28例曾行中上腹螺旋CT检查。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 男37例, 女33例, 年龄14~75岁, 平均年龄(44.65±12.81)岁。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两组均行MRI、低张气钡灌肠及螺旋CT检查:①MRI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 T SIEMENS-Verio磁共振扫描仪, 轴位T1WI采用FSPGR序列(TR/TE 160/4.2 ms), 轴位T2WI采用FSE+Fat SAT序列(TR/TE 7059/85 ms), 视野 36 cm×36 cm, 矩阵 320×192, 层厚 3 mm,层间距5 mm, 冠状位T2WI采用FIESTA序列(TR/TE 42/1.6 ms),翻转角60°, 视野36 cm×36 cm, 矩阵224×224, 层厚5 mm,层间距1 mm, MRCP采用(SS-FSE)序列单层投射法, 视野36 cm×27cm, 矩阵 256×224, 层厚 3.0 mm, 层间距 0 mm, 屏气采集。②低张气钡灌肠检查方法:采用东芝数字胃肠X线造影机, 肌内注射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l后进行检查。③螺旋CT检查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机(GE公司Hispeed,CTi)扫描患者胰胆部位, 螺距1, 准直10 mm, 重建间隔7 mm,局部薄层重建3~5 mm, 均于扫描前15 min口服500 ml纯净水充盈胃及十二指肠。由2位及以上经验丰富医师阅片, 均知晓胆胰管评估及乳头区病变, 先评判是否显示胆胰管系统病变, 后评估乳头旁憩室和胆总管下段解剖关系及压迫程度。若阅片者意见不一致, 先作一致性分析后讨论统一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低张气钡灌肠检查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敏感性(95.83%)、特异性(90.00%)、准确率(92.37%)均高于MRI(37.50%、65.71%、54.24%)及螺旋CT(72.92%、60.00%、65.2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螺旋CT及低张气钡灌肠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结肠较为常见, 其次为十二指肠。其发病机制为憩室炎或乳头旁憩室直接刺激引起壶腹部慢性炎症反应, 致十二指肠乳头区纤维化;或乳头旁憩室引起奥狄括约肌功能失常;亦或乳头旁憩室长时间压迫胆总管远端和壶腹部[2-4]。因此病不常见, 且需与壶腹部、胰头部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临床医生缺乏此类疾病相关经验, 无法有效诊断。

既往临床常用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方法主要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螺旋CT、MRI及低张气钡灌肠等, 逆行胰胆管造影虽能直观了解憩室位置及其与胆胰管关系, 但其为侵入性操作, 易引起胆道出血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多数患者难以接受[2,5-8]。螺旋CT扫描范围广、分辨率高,可多角度重建以获取丰富诊断信息, 了解憩室具体位置、憩室与胆总管解剖关系, 并能判断憩室乳头上、下类型, 可详细了解肝脏、胰腺及胆道形态学变化。相关研究显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有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及胰头囊袋状典型CT造影, 且部分憩室能疝入胰头内, 呈现气囊、液囊及液-气囊等状态, 对临床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有一定辅助作用[3,4]。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MRI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及胰头间囊状态气体影, 其内可见气、液面, 但庄东海等[5]研究显示, MRI对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敏感性较低, 不能检出<1.0 cm病灶。低张气钡灌肠检查采用药物降低肠壁张力, 缓解肠蠕动, 能使憩室开口完全开放,钡剂更易进入憩室腔, 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疾病进行检查, 大幅提高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9-11]。

本研究结果显示, 低张气钡灌肠检查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敏感性(95.83%)、特异性(90.00%)、准确率(92.37%), 均高于MRI(37.50%、65.71%、54.24%)及螺旋CT(72.92%、60.00%、65.2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张气钡灌肠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准确度较高, 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低张气钡灌肠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诊断方面, 检出率较高, 可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1] 杨培金, 周建中, 陈学军, 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阻塞性黄疸的影像表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4, 20(3):257-259.

[2] 丁俊, 李甫, 唐坚, 等.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治疗方式的选择.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26(1):58-60.

[3] 赵云峰, 张丽瑶, 杨卓, 等.ERCP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胆总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医学与哲学, 2014, 35(12):34-35.

[4] 潘昌远, 叶小青, 梅淼华, 等.多层螺旋CT在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评价.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11):1835-1838.

[5] 庄东海, 张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胆胰疾病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操作技巧.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32(9):1760-1762.

[6] 杨小庆, 龚永驰, 邵华, 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影像学诊断价值的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 23(4):309-312.

[7] 孙典学, 姜传武, 李文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MSCT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7, 18(11):821-823.

[8] 王豪杰, 曾小伟.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8, 19(8):599-601.

[9] 杨小庆, 龚永驰, 李国强, 等.ERCP结合憩室造影对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4):322-326.

[10] 刘辉, 王暖林, 刘红光.CT对壶腹旁憩室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7, 8(1):26-28.

[11] 宋冬喜, 王丽华, 谢瑞峰, 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MRI及MRCP表现及诊断价值.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13(9):183.

猜你喜欢
胆总管灌肠乳头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灌肠缓解便秘是否合适?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