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敏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心理沟通的意义来了解:体育教师该如何找到师生心理沟通切入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师生;心理;沟通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重要的部分,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由于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过于注重“教”的部分,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内容,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导致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体育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和心理互动。
一、师生心理沟通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强师生心理沟通的意义
人际沟通作为现代人最为看中的一项能力,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交流手段。现代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要主动地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架构。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必然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由此可见,心理沟通的效果好坏是师生教学关系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之一。
(二)加强心理沟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促进
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和无趣,学生对体育学习也是兴趣平平。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才能了解清楚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具体看法,明白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期望。在这样的沟通之后,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三)加强心理沟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应该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体育教师也逐渐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只能通过心理沟通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然后以兴趣和激情为引子,不断引导学生主观能动地进行学习行为。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是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二、教师如何构建师生心理沟通
(一)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育理念
目前,在师生人际交往沟通中主要是以自负、忌妒、多疑、干涉、羞怯、敌视这六种情绪为师生心理沟通的交流障碍。因此,教师在加强师生心理沟通时应该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注意上面的这些沟通上的障碍,逐渐走进学生的内心,慢慢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性格情况,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具体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依据学生兴趣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主要目的,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应该要非常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充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中反馈出的教学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三)以探究的思维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以研究和探究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这个过程本就是一个探究和研究的过程,是学生逐渐形成学习习惯、人生理念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能动地、机动地去实行教学计划,自身也要以研究的思维去看待教学活动,如此,才能通过不断的探究来改变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教师只有自身也具备探究思想,才能带动学生逐渐形成探究意识。通过建立探究的意识来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解决师生之间的交流难题。
(四)教师优化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艺术
水平
加强师生心理沟通,还要求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地优化自己专业知识,扩充教师自己的储备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感受、学生针对体育问题向教师的提问、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教师向学生了解体育教学效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自身不具備充足的体育基础知识的话,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和正常开展教学活动。并且,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扩充自己的体育相关知识,了解当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信息,才能找到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沟通畅通,也才能保证“代沟”问题的有效解决。
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充实自己的体育知识和了解与时代接轨的体育信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保持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孙绍宁.基于过程视角下体育教学中的师生沟通[J].教学与管理,2010(30).
[2]苏晓红.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下师生人际关系的剖析[J].教学与管理,2013(3).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