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写实改,打造高效作文课堂教学

2017-03-23 11:26涂更娣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课堂教学

涂更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写,几乎就是“命题—指导—写作—讲评”,恰恰把最为关键的作文修改提高环节给忽略了。导致作文课堂教学一直在“高耗低效”的困境中徘徊,师生俱疲,收效甚微。

著名的教育家袁微子说过:“教学有一个总的方法,那就是活。”困则思变。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先活写后实改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作文课堂。

先活写后实改,就是我给出作文题目或者写作方向,不作写前指导,学生自主审题,自由发挥,按自己的理解灵活完成作文。我检查批阅作文初稿后讲评,对症下药地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作文修改,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四步走:

第一步:自由发挥写作文

《古文观止》说:“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这句话表明,作文是作者出于内心表达的需要而自然流露于笔端的产物。在“先活写”阶段,我只给出写作题目、话题或者方向,不作具体的写作指导,以免禁锢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思路先行动笔,大胆抒发,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放胆为文。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果题目较难,我也会让他们先议议。

以往,我是滔滔不绝地讲解写作的方法,再用范文引路,然后才让学生动笔写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四平八稳,中规中矩,没什么大的问题,但千篇一律,鲜见亮色。现在,相同内容的作文,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感觉当堂写作,独抒性灵。这些作文,或者在内容上不是很丰富,或者在结构上不是很完美,或者在立意上不是很鲜明,却充满了他们独特的观点和新意,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张扬,能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写他们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不就是新课标要求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吗?

第二步:不拘一格评作文

“先写”就是为了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寻找作文指导的起点,而作文指导的关键是对学生首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指导修改时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这是活写与实改之间的桥梁,是实改的依托,马虎不得。

不得不说,一文两改,老师的负担和压力是相当重的。多数语文老师教两个班,不少班级的人数是接近半百的,让学生写了再逐一评讲显得有些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也得尝试创新作文批阅方法。

1.分组(层)抽阅,以点带面

我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批阅,以点带面,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用以指导修改作文。多数是一次批阅一个组,依组类推,每一个组都有被批阅的机会。有时也按优良中差各抽取几本来批阅,总体把握情况。

2.组长分拣,找出异同

请各位组长阅读本组的作文,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作文放在一边,写得不好的作文放在另外一边。然后分类写批语,好的作文的共同点与与众不同之处,不好的作文的相同之处与独特地方。我再从中找准症结,准备指导。

3.相互评阅,一试深浅

学生按习作要求各自批改自己拿到的习作,然后在组内交流批改情况,互谈体会,拟写批语。其间,我巡回把关,点拨指导,摸清行情,积累材料,为相关指导作必要准备。

这样的批阅方法,既把阅卷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欣赏能力,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第三步:对症下药改作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始终认为,好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学生初次就某一话题作文,或多或少有些粗糙,语言运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详略剪裁等都不可能达到最佳,需要多次修改和订正。

指导修改我就贯彻两个重点:一是作文内容选择的指导,优化素材,帮助学生开阔“写什么”的视野;二是作文形式手法的指导,框定格局,帮助学生提高“怎么写”的能力。

当然,在修改时要坚持先求其“通”,后求其“好”。即先做到文从字顺,进一步的要求,才是具体生动,见解深刻,文采飞扬,个性突出。而且每次修改,围绕一篇作文训练重点,不必面面俱到。这样的修改才能循序渐进,也才能将作文的重点训练落到实处。

第一次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就是全员普及“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

一看题目是否恰当精练:(1)不走题。(2)短小精练。二看格式是否正确:第一行正中间写题目,第二行空两个字写正文。三看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工整,有无涂改,乱画。四看字数是否达标:作文须达到要求字数。五看语言表达是否正确顺畅:(1)错别字。发现错字或者别字,要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2)标点符号。强调句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准确使用。很多学生把冒号双引号写在行尾,把问号、逗号、句号写在行头,没有意识到引号和问句号等一定要跟着文字走;有的破折号、省略号只占一格,或者行尾与行头断开。(3)用词是否准确、生动、形象。(4)病句。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原句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根据上下文或者表达需要酌情修改。

此后的作文,就是針对作文初稿中出现的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各个击破。每一次的作文,问题都会很多。我们不可能一次全部解决所有问题,只能是每次有所侧重,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比如,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习写人的记叙文,我指定只能写我和同班同学,不能写我们不认识的人。古人云:“画鬼魅易,画犬马难。”不认识的人无法评价写得好不好。老舍说:“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果戈理说:“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所以本次作文我重点抓人物描写及不同事件中的神态细节描写,以突出叶圣陶所说的:“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

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需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

印象。”

针对作文初稿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我选择典型的学生作文片段,当场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形象与否,在学生的笑声中已经有了答案。至于如何修改,学生已经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通常的做法是,我高调展示作文中的独到之处,鼓励学生“偷偷地借用”;对于作文中的普遍性问题,我指明修改方向,展出修改示范,其他学生便“暗暗地修改”;至于作文中的个别问题,我就在巡视中个别指导,“悄悄地干活”了。集体指导与个别点评融为一體,让每个学生得到了反馈和矫正,也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动机和信心。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好比是“巧妇”,“写什么”好比是“米”,“怎么写”好比是“炊”。指导巧妇有米下锅并学会炊煮,就成了“巧妇易做有米之炊”。

第四步:形式多样展作文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法宝之一,就是会和学生分享作文。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认可,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我还有一节作文交流课。这是写后改好的后续环节。

对学生的二稿作文批改之后,我会把有独到之处的习作登记在案,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并在此下足功夫:让这些习作的小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因为这些习作写的是学生的真心话,表达的是他们的真情实感,所以往往台上的学生会读得入情入境,而台下的学生也会听得如痴如醉,师生共同陶醉其中。每读完一篇习作,我都会让台下听众就此习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达到了练笔与评析相结合,练笔与欣赏相结合。

有时,我也会亲自绘声绘色地朗读他们的作文,动情地赞扬文章的巧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学生敬佩的眼神,报出作者的姓名;或让学生猜一猜是谁的作品,再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

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张贴在宣传栏、推荐给校刊,也是常用的方法。

在这文来书往中,学生对于作文的感悟水平、理解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从而使他们对作文的评析能力、欣赏水平也逐步提升。

作家刘厚明强调:“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都是练出来的;好比游泳,不跳到水里去练习,就永远不会游。”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写,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会爱上写。先活写后实改的作文教学尝试,让学生摆脱了教师的“指挥棒”,真正成了学习作文的主人,走出了传统作文课堂教学的困境,有效地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雷其坤.中学作文高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