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阅读理论的亲情教学

2017-03-23 10:57黄世余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背影孙子亲情

黄世余

案例背景:

当今,语文教学正开展整合阅读理论的研究,课堂整合阅读教学更是大势所趋。在同一个主题下,集中多篇文章进行整合阅读,可以是某个单元整体教学,也可以是不在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甚至是几本书的整体教学;整合阅读的主题可以是内容的主题,也可以是形式的主题。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大部分是四到六篇文章,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得到该主题文章的学习方法,可以迁移至略读课文之中。在精读与略读的求同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在精读与略读的求异中感悟不同文章的特点。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通盘考虑整组单元的共性,对各篇文章进行大胆取舍、合理整合,完成单元学习目标。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该单元共五篇文章,分别是《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本单元安排的写作是“叙事要详略得当”。在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整合出其中一个生长点——亲情。首先,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亲情。其次,文章中是怎样表达的。第三,在材料的取舍方面,是如何做到详与略的。

课堂实录:

师:朱自清先生在《背影》里,以买橘送别为中心事件,四次背影、多次流泪传递出浓浓的父子亲情……

(砰—砰—)

师:(开门)你干什么?

她说:“我找张雪山——山娃儿,你舅外公去世了,我要去坐夜,马上走,明天上午才回来。”

“你爸爸喊你也去,我想不能耽搁你的学习,你莫去,要不要得——乖——听话——好好读书。我跟你送点钱来,晚上去吃快餐,早上吃馒头,再买杯豆浆,给你十块钱。”

师:(催她离开。)

“好好好——我走了,山娃儿——你放学就回去哈,莫乱跑哦——”

她转身往门外走,我也松了一口气。她突然转身:“晚上喊阳儿哥跟你搭伴儿——其实也莫怕,个人睡也没得问题。”

她转身刚要出门了,又转过身来:“你要完成作业哦——”

同学们都不耐烦了。

师:同学们,你们对刚才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生:张奶奶,扰乱学生上课,干扰正常教学秩序,说轻点,不礼貌,说重点,是违法的。

张雪山:同学们,对不起,我为我奶奶刚才擅自闯入教室,影响了同学们学习表示歉意。我的奶奶没文化,分不清场合,请大家原谅。要不是事情急,我的奶奶也不会这样的。

生:我原谅张奶奶,也非常理解张奶奶的心情,要不是事情很急,怎么会这样?但是我能感受到奶奶对孙子的关爱之情。虽然她老人家说话不太漂亮,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家爷爷奶奶的写照呢?

师:同学们,这就是亲情,这就是亲人之间的关爱之情,我们经常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可还会认为他们说话不太漂亮,感到很烦。朱自清先生在《背影》里,不是也有感觉父亲说话不太漂亮的情形吗?可是他通过《背影》,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理解与感谢,平实朴素的语言传达出父爱子、子爱父的浓浓亲情。现在,同学们通过《背影》,看看朱自清先生的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生:通过特定环境,揭示典型事件的意义。刚才,张奶奶来了,亲人去世,赶着奔丧,这是一个特殊的情况,跟朱自清先生当年的情形很相似。所以,奶奶的行为我们不但可以理解,而且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亲情课。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奶奶的亲情呢?

生:事件本身的特殊性。不顾保安阻拦,闯教室见孙子,安排孙子的吃与住,叮嘱孙子安心学习等,可以感受到奶奶忍受着巨大悲伤来安顿关心孙子的真挚亲情。

生:从奶奶的语言上来感受亲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奶奶共说了七句话,从第一句的着急寻找到最后一句的警告性叮嘱,无不透露出奶奶对孙儿的关爱、体贴。

生:张奶奶刚才“一进门”“二数钱”“三转身”的动作,刚才同学们都不耐烦,可细细品味一下,不也表现出张奶奶对孙子的关爱吗?

生:三处细节,一是数钱,一元一元地数,说明经济很不宽裕,却对孙子很大方。二是爸爸同意儿子与奶奶一道去奔丧的,可奶奶却以乖、听话为由,阻止一同前去,可见奶奶非常关心孙子的学习。三是喊阳儿哥搭伴睡觉的细节,表现出奶奶对孙子的精神世界既担心又鼓励。这三点也可感受到奶奶对孙子的关爱。

案例反思:

本堂整合阅读教学案例,让我感受到打破传统教学格局,拓展课堂空间,树立以生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心里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学习的魅力。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教本”到“以教本教”

在本单元的整合阅读中,大胆地整合出多个生长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学习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建构,传统的课课必教、段段必学的老套路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各个整合点学到的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整个语文学习中,以提高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时,我就根据课文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并将教材与“事件”紧密结合起来,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对知识开拓创新,学生不但进行了思想的交流,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碰撞,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强烈的洗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动态生成的,是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智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场所。”华东师大的彭玉华老师对新课改课堂作了很好的定位。由此观之,本课教学基本做到了师生、生生互动,个性化的情感交流,新课改理念在本课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二、“改变自己”到“改革课程”

新课改注重理论的研究,课堂形式的改革。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要重新定位角色,坚决做到以生为本,顺应学生的需求去“主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变动。”本课时,因为我不久之前才开始整合教学,可以说备课之充分是肯定的。当偶发事件结束,如果马上平息学生,继续原来准备好的课程内容,学生就会被迫地按照教师的导向听课。可是,心里会久久不平静,心不在焉,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由于我及时调整思路,顺应学生需求,在學生情绪高亢的情景中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情、理、法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亲情

教育。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背影孙子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两个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孙子壵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孙子垚
孙子垚
清明话亲情
山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