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会
摘 要:小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系统学习阶段,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这种求知欲和积极性非常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以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方法
小学生来到数学课堂,不是为了获取填鸭式的教学体验,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精心地选择提问设计方法,对于问题进行仔细甄选,创设数学问题的有效情境,以数学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在整个数学教学扩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正确地沟通师生间的思维认知。这需要教师能够更好地驾驭小学数学课堂结构,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一、分析小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问题设计之前,教师应当充分地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小學生实际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问题的预备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问题设置更有针对性,并且更加行之有效。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充分调动班级中所有小学生的参与度。
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应当确保问题的难度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易于被小学生快速接受。比如,在进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老师应当注意学生兴趣维持的时间有限,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可以以街心花园的几何图形为例,通过对于街心花园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的讲述和分析,询问学生如果想要计算花坛的面积应该如何入手,采用熟悉的场景让小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引导学生关注长、宽、高和半径,抓住课堂提问的重点。
二、数学课堂提问中引入实践生活元素
数学是非常抽象的自然学科,数学教育具有极强的思辨性。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却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如果数学老师仅仅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来教书育人,就非常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小学生实际生活的能力,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同的问题经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引导小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数学探讨。在日常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要点如果仅仅依靠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是无法进行精细化描述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课堂提问的设置更加有针对性,应当根据小学生爱动手操作的特点,让小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操作进行数学奥秘的探索,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从基础性学习阶段就养成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从而慢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遵循学习规律,进行分层问题设计
数学知识学习本身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进度有充分的了解,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问题的设计,组织推进、呈阶梯式的导入方法,从而导入新的知识点。实际上,这种阶梯性的学习方法可以内化到小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当中,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发挥良好的学习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是整个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因此,对于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技巧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阶梯式的问题设计,能够让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难度的提升,更加符合小孩子的思考习惯,能够更好地让小学生找到学习的规律,发现数学的乐趣。首先掌握简单的数学原理,最后再逐步加深理解,明白更加复杂的算法,可以让小学生内化理解算法和原理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延伸计算,这样,对于原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对于算法的理解也能更加快速地突破难点,同时加深了小学生的课堂印象。
人的思维都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小学生走进思维的死胡同。比如,在引入方程式的新课中,在黑板上划分两个区域,分别有未知数等式和无未知数等式:3+x=8,A+25=37,□+3=9,7-5=□…然后引发学生激烈地讨论,通过等式的案例来自我总结什么叫方程。通过对于等式中未知数的引导提问和进一步地分析,老师可以在争论中询问学生方程式是否含有未知数,从而得出方程的定义,使每个学生心中对于方程式和未知数的认识更加清晰明朗。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课堂氛围的构建和整个教学实践的效果。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只有多方面、多层次地确保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贴近教学目标、贴近生活,才能合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规范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德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2]张凡强.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探讨[J].祖国(教育版),2014.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