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61-01
课件制作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也是公开课、竞赛课必备的课前准备。但如何制作好的课件,如何在公开课、教研课以及展示课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使自己教学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懂得小学数学课件制作的"潜规则"。具体来说,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教学有机渗透于课件始终
《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件制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例如:在《认识10-20各数》课件里,要求学生认识多少只蝴蝶,多少棵小树,多少只小猫,以树立"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把三年级教材中第十五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统计图制成课件,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借此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教《元、角、分》时,可进行爱护人民币教育;在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应用题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也可以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课件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件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教学的内容是孩子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把孩子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化归于教学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在上《生活中的数》时课件中制作成视频放在其中,让学生观察视频,体验到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出示校园里的美景,让其寻找校园中的数,课堂教学中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然后结合课件,将课件与生活中相关的物品结合起来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教学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合作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超市、书店、少儿节目、卡通、做游戏、书画、舞蹈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数学课件制作素材,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课件中,让课堂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
3.课堂设计故事化、游戏化符合孩子审美心理特征
制作小学数学课件,通常把一节课或具体到一个小题的内容设计为一个故事或一个游戏,从而营造出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符合孩子审美心理。
如:在制作"100以内的比较大小"的课件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票。小坐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比如,在制作"元、角、分"的课件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實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充分利用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等载体,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达到教学目标。而现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课件制作简洁、美观、启迪智慧,在多媒体教学中有机结合传统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板书、简笔画和普通话的特长,适时点拨,常常会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总之,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数学教师只有在课件制作中有意识地贯彻"潜规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数学课件的功效,展现小学数学的魅力,才能把"兴趣数学"这颗种子成功植入孩子的心灵,使其在老师们的共同呵护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