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郁利
摘 要:思想品德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素养,影响一个学生以后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角色扮演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的社会常识、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由于小学生的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懵懵懂懂还不稳定,而且小学生在小学时期是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在小学时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虽然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偏少、阅历尚浅、认识能力较差,但是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良好品德逐渐形成的基础。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多方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因材施教,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运用社会上的真人真事、有趣的寓言故事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方法,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中,抽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自行分组来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表演出书中的故事情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亲身体会书本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趣味性。通过实现角色的转换,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课本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互动,增强社会中对角色的认识,唤起责任感。学生表演后再逐一进行评价,在评演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谈举止,学生的道德认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为学生的行动并且表现出来。
二、展开辩论,加强理解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通过设置活动拓展认识,开展激烈的课堂辩论,是达到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一些适合小学生辩论的有关思想品德的问题,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法解决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研究,从而达到在辩论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与道德行为能力的目的。在辩论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表扬学生善于辩论、勤于思考的精神,更加可以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将思想品德教育学以致用。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应该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让学生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例如,班级里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思想总是不能集中,作业完成得不够用心,而且字迹潦草。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发现,他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不错,他需要的是对他的肯定,这样他就会积极地去表现自己,带动其他同学,将优点展现出来,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使课上没有互动内容,他也能够思想集中,一段时间之后,他的作业不再是以前潦草的样子,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加突出,作为老师看到他的改变,我很是欣慰。这件事也充分说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四、融入集体,培养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也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进入校园后,他们就不再是家中的王子、公主,而是要在集体中生活和成长,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没有在家中的优越感,真切感受集体的力量。从集体中受到教育,得到激励,充分培养学生为他人、集体着想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和才艺比赛等,都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非常好的集体活动,有意识地调动每位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集体的荣誉与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为班级增光添彩,一定会产生胜利带给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享受集体荣誉感带来的喜悅。
五、家庭教育同等重要
仅仅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孩子往往将父母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这就要求家长多与老师沟通,并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孩子的榜样,感染孩子,为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模范作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我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不容忽视。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美好的心灵,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真正地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为社会有用的人。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