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雄
青年教师的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全面培养,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逐步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以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2013年我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41.74%。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業成长,我校2013年5月17日成立了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通过这个平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班级管理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形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培养策略
1.形成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系统
给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龄五年内(含首轮教高三)教师指定一位师德表现优良、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年级教师做师傅,并举办师徒结对仪式,签《“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甲乙双方应该做什么,如何进行指导,并分类说明对外倾型、兼顾型的徒弟在具体指导上有哪些不同。如对外倾型的教师在教案检查、作业批改等要更仔细一点。通过这种师徒结对,传帮带的方式,帮助他们上岗。具体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上课速度比有经验教师慢一节,上每节课之前先听一节、思考一节、消化一节,教案经师傅审查指导,签字后再上。课后必须写教学反思:思得、思失、思改进。
2.形成了“名师引领,双向交流”的常态
主要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工程来加以实施。所谓“请进来”工程,即学校想方设法请特级教师、名师来校开示范课或讲座,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引领作用。平时积极承办市名师送教活动、市优质课比赛、龙游县教育大讲坛等活动,并要求所有没有课务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员去听课,聆听专家的指导。所谓“走出去”工程,即利用各种机会送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在本市范围内的各学科教研活动,相应学员尽可能外派参加,在金丽衢六校联谊、吴越联盟的各项活动中,外出学习的学员写好总结体会在备课组内交流。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教研组外出考察学习,2014学年我们13个教研组全部安排外出学习。
3.形成了“以赛促培,赛培结合”的培养途径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举行各类比赛来夯实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如新教师板书设计比赛、青年教师“科信杯”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技能大赛、青年教师“展示选修课风采,打造高效课堂”的课堂展示活动、新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教学展示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校本教学展示周暨飞龙杯教学选拔赛、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校级比赛。平时参加县、市级以上各类比赛的教师,都在校级比赛基础进行选拔推荐,如2015年11月推荐龙游县第十一届“飞龙杯”教学比赛名单,就有25名青年教师报名参加校级选拔,通过一周的赛课最后推选出13名青年教师参加县级比赛。
二、推动青年教师个人成长
1.提升了青年教师教育专业知识水平
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龄在5年之内和新参加任教高三的学员每年参加两次高三学生的衢州市统一测试,就是和学生一起考一样的试卷。通过这种考试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从近几年的衢州市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成绩中可以看出,我校的市团体优胜奖和市个人优胜奖都有明显进步。2015年衢州市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信息技术组获市团体优胜奖;邓轶春等18位老师荣获市个人优胜奖。2016年衢州市教师文化专业知识考试体育组获市团体优胜奖;陈杰蕾等8位老师荣获市个人优胜奖。
2.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引导教师到龙游科研空间、龙游科研微信平台、小熊老师的科研空间及其他网络空间交流学习。平时加强校本科研培训,如《县规划课题结题校本培训》《课题的结尾与成果表述》等培养青年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努力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科研与信息处做好各级课题的规划、立项、实施、中期小结、结题、成果申报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工作,每类课题结题都组织课题结题培训会。近两年来学员共计有90项课题在省市县级立项或获奖。
3.丰富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新教师板书设计比赛、青年教师“科信杯”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技能大赛、青年教师“展示选修课风采,打造高效课堂”课堂展示活动、新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教学展示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校本教学展示周暨飞龙杯教学选拔赛、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近两年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学员在省市县优质课、课堂教学、说课、教学技能、命题、一师一优课、微课程设计、微课、微报告、教学基本功、解题等各项比赛中共有227项获奖。
三、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月月组织活动与学校教研组每两周组织一次活动相辅相成。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每学年专门组织立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优秀学员”评比、立足科研的“科研骨干教师”评比、立足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能手”评比、立足班级管理的“优秀班主任”评比、立足教育教学素养的“十佳教师”评比。学校研修氛围蒸蒸日上,教师的个性发展得到体现。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培养出衢州市名师2人,衢州市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1人,衢州市115人才3人,龙游县优秀人才3人,龙游县学科带头人6人,龙游县教坛新秀1人。
总之,通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充分证明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将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利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平台切实提升广大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编辑 孙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