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旖旎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中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而且在实施建议中也明确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可见,想象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非常重要。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力;培养
想象是什么,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拥有合理丰富的想象可以帮助我们阅读深入理解,也可以给我们的作文增光添彩。小学生正处于想象活跃时期,如果老师能正确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一定能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挖掘每篇课文的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運用留白,激发想象
“留白”的美学价值便是给人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也叫“艺术空白美”,通常会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我尝试抓住课文中的留白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此处出现了省略号,我们可以利用此处的留白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先让学生阅读,体会这句话所隐含的思想动态。接着观看课文插图,设身处地想象人物当时的心情、语言。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体会到老班长的尴尬,没有食物要故意掩饰的苦心。学生说出:“我怕浪费了”。我又让学生再读其他与此关联的段落,进一步引导,学生还会说“别往心里去,没事”。此时,学生已经可以体会到老班长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品格。用想象填充“留白”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抓住续写,扩充想象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做延伸。学生在续写时,他们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更大,因此,抓住续写的机会,扩充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结尾句子“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让学生展开想象,叙说后来会发生什么?刚开始时学生说:“德国的军官走了”还只是局限于文本中的人物。后来,我提示学生,这个蜡烛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让学生从文中的人物跳出来,把注意力放在出现的重要物品上,再扩充想象。这个问题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路马上被打开了!有些学生说:“蜡烛里的小金属管得以保存完好,这个非常重要的秘密没有被德国佬发现。”有些学生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将想尽办法继续保护这个秘密。”还有些学生想得更好:“星期二终于来到了,米德叔叔按约定时间到来了,拿走了这个蜡烛”。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了合情合理的想象,写出了精彩的续写,这些都是学生想象力提高的表现。可见,这样的续写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表演体验、创造想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最开始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能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小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我利用模拟表演来创设情境,揣摩人物。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异常活跃,参与积极性特别高,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课,这是一节以经典的历史故事为背景的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课本剧”表演。首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感知人物。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特点。最后,让学生表演。学生发挥想象,让历史重现。表演前,我会提示学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重要,比如晏子理直气壮地说,要表现得不卑不亢,而楚王的三次笑则各有特点“冷笑”“赔笑”“笑嘻嘻”,要表现出楚王由傲慢无礼到自愧不如的变化。武士、大臣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些提示,无疑是给孩子们提供一把想象的钥匙。学生的表演越来越精彩,说明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的想象越来越多。这种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学习语用、再创想象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要让学生应用想象力,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如,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通过回忆来表现对童年怀念这句话,“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进行“微格语言训练”。学生会这样补充:“问骆驼去向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我引导道:“可以使用一些表示时间或者地点的词语。”这样,有些学生把自己的句子修改为:“夏日乘凉问骆驼去向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春天温暖想剪骆驼毛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学生不仅在使用想象,而且在想象的同时适当加入了修饰词语,这既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对语用的学习。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这说明想象能自我深化,能认识世界。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加强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