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反思

2017-03-23 21:41宋润合
新一代 2016年18期
关键词:高中新课标教学方法

宋润合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终身学习的必要手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一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核心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已经不是单纯地以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技能为主了,而应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上。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危害更大。信息伦理道德在信息时代更应加强,这是因为传统社会条件下的人與人面对面的交往已变成了虚拟的、隐形的交往,要教育学生在网上使用文明语言,不做黑客,不发放病毒,预防网络犯罪等,了解并遵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要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具有较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把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像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让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自我探索信息的意识,主动高效及时地获取、处理和加工信息,具有信息的通讯能力。使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乃至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连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word制作电子小报时,我让学生观看许多获奖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去感知制作优美小报的方法,先剖析每个小报精美处的制作去模仿,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三、照顾差异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高一学生现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上电脑课,有的同学家中有电脑,俨然一个计算机小专家;有的同学平时很少摸电脑。针对这种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我们要因材施教,不能借口差异,整班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让走在前面的同学感觉吃不饱,也不能对后面的学生放松要求,导致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学习内容上,要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多层次教学。在学习方式上,对于前面的学生提出任务后,可以让他们以自学为主;对于一般的学生,通过自学加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对于后面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较多的关注与耐心指导。或者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前面的学生帮助、带动后面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基础有较大的差距,为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四、联系生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计算机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Excel软件时,我用到了数据搜集的方法。在学生有了两节课的学习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消费统计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花费的,然后计算出总开支。在这个数据的搜集过程中,同学们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关注自身的生活消费支出,认真制作了《每周个人消费统计表》。完成了表格的数据计算,并且有的同学主动算出各个方面所占的比例。这样不仅使教材上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同学还给表格加上了生动的图片或者是美丽的背景图片,从而结合了前面所学的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了表格中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五、注重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传统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查,这种观点在一些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而在新型的、建构性的课堂中,评价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我们还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认清和避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误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高中新课标教学方法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