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
如果我们的教育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我们的教育产出就是次品;如果我们的教育没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那么我们的教育产出就是废品;如果我们的教育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我们的教育产出就是危险品。因此,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的同时,应该在建构学生健康心理上花大力气,尤其是“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受到关注。
背景材料:
这个案例发生在2016年10月,是我新接的高二的一个班。学校开展大型的第十一届“新苗杯”课本剧大赛活动,因为挑选演员的学生人选,让我遇到了这个“优秀生”的问题,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故事:
学校要开展大型的课本剧演出活动,同学们经过几番研讨选定了《抄检大观园》的剧目,我很重视,与语文科代表商量对策。语文科代表极力推荐班上成绩优异的张某某同学,说该同学音色好、胆子大,是最好的王善保家的扮演人选。
课堂上我宣布了演出活动的事,鼓励大家自荐、互荐。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荐张某某,可是我发现她的热情并不高。于是,课下我找到了她,我说:“张某某,学校要搞一个课本剧演出活动,大家都想让你参加比赛,怎么样?”还没等我说完,她却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师,我不想参加!”这着实让我大吃了一惊。我耐心地解释道:“之所以让你参加这个课本剧演出活动,原因有几个:一是因为你经常参加这样的大型活动,你有丰富的经验;二是你音色好,胆子大,不怯场,能放得开;三是这次课本剧演出活动是代表我们全班参加的,学校要评奖的,是为班集体争光啊,是很光荣的事情,有好多同学想要参加还选不上呢。怎么样,参加吧?”她表情漠然地看着我,沉默了一阵,我意识到她可能有难处,便问道:“你能告诉我你不想参加的原因吗?”她注视着我,好长时间都不说话。在我的再三追问之下,她终于开口了:“马上就要期中考試了, 我怕影响复习、做作业。要背台词,还要不断地排练,很麻烦,会浪费我很多的时间。”她实话实说,我百思不得其解:居然还有学生会拒绝这样的机会,还敢拒绝老师的美意。我有点生气,但源于暂时没有更好的人选,对她没有死心。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开导她,结果还是令我失望,她的态度虽然没有刚开始那么强硬,但还是不愿意参加。
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硬逼着她,肯定适得其反,便立即采取行动:不再盯着她,而是另选他人,让她意识到,没有你,班级活动照样能进行。于是,我在班里公开竞选课本剧演出活动的人选,全班同学每人都有机会,竞选的时候先声明:自愿为班集体争光添彩的同学请报名。经过同学们的一致推选,选出了13位同学。他们精心地准备,我悉心地指导,在班级里多次试演,最终在课本剧大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不仅给班级增了光,也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为了纠正她过高的自我定位,我开始特别注意观察她,然后针对她身上确实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指导时讲究一些策略,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指责、甚至挖苦,更多的让她看到身边同学的优点,以身边的事例教育她。之后,在学校开展其他活动时,我有意欲擒故纵,当其他同学取得成功时,我便在班里郑重地表扬,既鼓励了参加活动的学生,也有意地帮助了她正确认识自己。这一招还真有了一点效果。看到别人都在积极参与活动,而且学习成绩优秀,她被触动了,做事比以前认真负责了,“我是天下第一”的霸气收敛了不少。
原因分析: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了解到,她在班里各科学习优秀,多才多艺,表现比较突出,思维活跃,全面发展。但是这个同学骄傲自负,像个骄傲的小公主,有时候对老师交代的事情不认真对待,甚至连老师也不放在眼里,而且听不进任何劝阻。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她有自我中心的性格障碍倾向,其主要表现为:有严重的自负心理,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了不起,“我是天下第一”,不愿意跟同学、老师交往,生活中与同学、与老师交往能力比较差;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案例反思:
为了纠正“优秀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要特别引导优秀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我们现在常说的优秀生往往是在学习上特别优秀,当然其他技能方面也可能有一些特长,但并不等于他们就没有缺点和短处。然而,优秀生往往由于关怀效应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所以,在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
2.给优秀生创造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优秀生需要更多的表扬,优秀生难以忍受别人的忽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优秀生遇到挫折更加难以面对,他们一旦遇到不顺利的情境,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过分自负转变为过分怀疑自己,自信心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这就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因此,要给学生创造一点儿遭遇挫折的机会。
3.重视优秀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对于学生是否优秀,好多老师的误区是只从学习成绩上来评判,而忽略了他们的思想品德。假如从学生的表现,从家长反馈的表现上看,并不觉得他们很优秀。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做人教育。对待优秀生,教师首先必须一分为二地给予评价,不能言过其实地赞扬和鼓励,要善于发现优秀生身上被掩盖的消极因素,对他们的缺点,不能轻描淡写、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规定过,健康人的一个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管理是学校教育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主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是否健康的问题,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问题。学校不仅要对“优秀生”进行心理辅导,还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在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传授其本领的同时,更肩负着引领学生进入道德殿堂,培养完善学生独立人格、高尚情操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