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璐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从免费教育到收费制度的大跨越,这就难免会带来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将无学可上的尴尬处境,于是,国家大力发展贫困生资助工作。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教育学界关于我国高校贫困生生资助工作的理论研究结合自身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浅析当前的高校贫困生生资助工作制度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等教育 贫困生 资助 贫困界定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家也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意识到,教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源头。切实搞好高等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修养以及知识能力水平是当下中国在教育方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于是,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贫困资助工作,意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接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提高社会的发展进程。笔者在工作范围内有幸承担了贫困生资助工作,同时也在其他相关资料中具体接触了一些有关高校进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相关内容,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收费制度改革。这样的改革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有效的缓解了国家对于教育的巨大支出,学生家庭相应的分担力教育成本,使得教育发展的速度空前迅猛,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这样的收费制的改革同时也会加重贫困家庭的负担,以我们学校为例,西北政法大学是全国范围内一本、二本招生收费最低的学校,法学、经济学以及哲学等专业每年的学费是3500元/人,这样的学费虽然不高,但是对于一个生活贫困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样会成为一个家庭沉重的负担。
根据网络搜集到的资料可以测算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和住宿费的总和基本保持在5000—6000元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得知,在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后,201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为19118元,其中的“恩格尔系数”值为36.3%,而农村居民家庭年收入为6169元,其中的“恩格尔系数”达到了40.4%。结果很显然,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但城镇和农村家庭的年收入依然存在不足,恩格尔系数维持在40%前后,也即是说,城镇和农村家庭每年的近一半收入要来维持生活必需品的购买,这其中是不包括家庭中孩子的学费问题的。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支出比例仍然存在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浅析笔者工作之中的个人见解。
二.我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的理论支撑
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事业的公平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前进的优越性,我们的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就读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资助政策,经过近些年来的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以国家提供贷款为主体,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岗位、学费减免以及发放补助等为辅的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有效的建立起了贫困生档案库,进一步完善了资助工作应当体现的功效,为广大师生谋福利,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就读保障。
在我国的教育建设中,贫困生资助工作是20世纪中后期,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处于攀升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笔者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对于目前国内关于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理论支撑做了一下总结:
(一)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体制问题的综合研究。
体制的完善是事关教育职业蓬勃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在近几年的摸索中,也正在力求建立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力争在既能够维持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的同时,也能兼顾贫困家庭的经济现状。
1.徐国兴教授在自己的著作《关于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大学生资助体系中政府定位的中日比较研究》一书中这样认为:通过选择日本育英会奖学金制度作为全文的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以及其中关于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强有力的为该理论引进中国提供了理论保障,与此同时,该书还选用了国家对于资助工作的体系作为了比较客体,全面研究了当前中国教育资助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2.李暖均教授则在其著作《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优化与重建》一书中针对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即关于如何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如何维系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实效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1)由政府民政部门构建贫困生的助学保障制度,统一负责进行管理,切实保障政府把钱用到真正贫困的家庭手中,让每一个经济困难的家庭的孩子都能切实的享受到国家带给他们的福利。
(2)由高校搭建和优化奖、助学金的制度体系,完善奖励机制,切实有效的通过奖、助学金的体制鼓励每一位在校认真学习的家庭却确实困难的大学生,明确国家对于教育的投资是用来就读,而非提供免费场所,更多的让贫困学生有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而非混个文凭。
(二)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贫困资助工作制度体系发展历史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为我们搭建一个开阔的视野平台,通过对建国以来各个时期我国对于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总整理,旨在为研究体系建设提供便捷的借鉴通道。
例如:杨宝东教授在自己的著作《建国以来高校学生资助制度再审视》中这样写道:建国以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经历了免费和收费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跨越了从单一到多元混合资助的五个历史时期,在资助理念、资助内容和资助主体上都做出了重大的改变。重新审视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发展的现状,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转变原有的资助理念,细化工作内容,统筹利用资助资源,提高资助工作应有的效能,完善制度上的设计以及维护高等教育贫困资助工作的蓬勃发展。
(三)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贫困资助工作本体的研究。
1.刘明然教授在其著作《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的探究》一文中明确指出,当前,如何有效的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了阻碍我国高等教育贫困资助工作体系建设的一道障礙。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问题,从而使有限的国家资助资源合理的分配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是十分必要的。刘明然教授为此提供了几个入手途径:(1)建立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监督和责任倒查机制,把责任具体落实到职能部门的肩上。(2)采用合理的申报制度。完善申报要求,严格进行审核。(3)建立诚信档案制度。加强贫困生个人承诺制度,有效的组织有限的教育投入资源流失。(4)动态认定和统一管理。
2.林瑞青教授和盘健教授在他们二人的合著《责任生存:贫困生生存发展的伦理范式》一文中具体提到,高等教育贫困资助工作应当以有偿资助的育人制度为主。
三.当前我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及其解决新思路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正在逐渐走向完善,随着该体系的确立,贫困生资助工作也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尚存在一些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严格的制定程序标准,恪守职责,此外,还应当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
总的来讲,笔者认为当前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贫困生的界定标准不明确
我们应当明确的是,贫困生的认定是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中的重头戏,也是一切程序的开端,也就是说,贫困大学生的认定是起点和基础。也许制定一个明确的界限并不困难,而困难的是难在实施过程,具体的贫困生界定细则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完整的认定一个贫困生的过程会导致成本的增大,若将责任外化,分配给该生所在户籍地,则有可能造成各方推卸责任的现状,反而不利于有效的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
(二)现实中存在虚假申报的现象严重
在现实的贫困生申报过程中,有些学生违背诚信原则,肆意的填报家庭年收入,更有甚者,不惜编造家庭成员病重的谎言来骗取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补助。亦或是有的同学欺瞒家长自主申报,却用国家用以扶持教育的钱进行挥霍,这些都是虚假申报的典型案例,骗取国家的资助,有悖诚信。
(三)奖学金与贫困挂钩导致非贫困生内心感到不公平
高校将奖学金、助学金统一发放给在贫困生档案库中建档立卡的贫困生,从而忽略了对于非贫困且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奖励。使得非贫困生成绩虽然优异,却难能获得任何奖项,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公平与不平衡。
(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提出一些个人的浅显观点。首先,建立诚信制度,严格考察学生的申报情况,确保每一个应当受到资助的同学有效的获得资助。其次,应当完善贫困生认定标准,提高资助资源的运用效率。最后,将奖学金与助学金分离开来,奖学金不再限制必须为贫困生,给广大同学一个平等获得奖励的平台,助学金仍然按照贫困标准,择优发放。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笔者从事高校贫困资助工作的这几年中,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甚至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贫困生资助制度给了更多的贫困生一个更好的就读平台,让真正贫困的学生享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我也相信,随着我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及社会文化水平建设也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克明.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及对策研究.安徽工业大学.2012-05-18
【2】郭昕.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03-01
【3】陈緖清.武汉市高校贫困生自我贫困定义问题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13-06-
01
【4】吴宏宇.浅谈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25
【5】鄭凌燕.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重庆高教研究.2014-03-28
【6】王品,刘勇.浅谈贫困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科技信息.2012-12-25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