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占相当大的比例,且这部分贫困人口又是脱贫攻坚的难点。陕西健康扶贫工作做得如何,省决咨委给出了评估和建议。
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陕西省将健康扶贫列为脱贫攻坚“八个一批”行动的重要内容和攻克难点,印发了《陕西省健康扶贫实施方案》,从提高贫困地区医疗保障水平、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分类救治、开展签约服务、加强疾病防治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十个方面,部署健康脱贫重点任务。提出了“四个100%”的工作目标,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100%、大病保险保障100%、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100%、县域内“一站式”结算覆盖100%。
首先实施精准识别、数据比对,夯实健康扶贫基础。按照国家卫计委健康扶贫数据库更新的要求,结合全省脱贫攻坚数据大清洗,各级卫计部门逐户逐人摸清底数,横向与同级扶贫部门数据无缝衔接,纵向与各级卫计部门数据保持一致,全面更新了我省健康扶贫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78.3万户,因病致贫户20.2万户。在致贫的十大原因中,因病致贫排在第一位。
义诊到咱家
府谷县赵五家湾办事处健康扶贫
其次,实施三个一批、分类救治,扎实推进健康扶贫。一是大病集中救治一批。以县为单位,对农村贫困人口和特困、低保人员中,患11种大病(国家救助范围9种,陕西省增加了2种)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集中进行大病专项救治,降低贫困患者自付费用。二是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由基层医师团队与贫困人口家庭签约,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全省贫困人口慢性病签约率达到81.83%。三是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对重特大疾病贫困户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群加大救助力度,通过医保政策倾斜、民政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建立县级医疗救助基金等措施,实行兜底保障。
第三,实施对口支援、助力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是深化对口支援。截至2017年7月,省内86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2家贫困县医院,共派出750名中高级医护技专业和管理人员,诊疗患者270367人次,培训县医院医务人员38720人次,新建临床专科58个。结合医改推行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建医联体55个,涵盖二、三级医院6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1000余家,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由2016年的68.37%提高到目前的80%。二是加快人才培养。2013-2016年,为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生7000多名,农村基层人才振兴计划招录大中专毕业生3500人。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县级医院技术骨干482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02人。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中央投资10.14亿元,用于新建或改扩建县级医院、妇保院、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补助建设20个贫困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017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卫生计生项目共涉及39个项目,总投资10.2亿元,其中县级项目34个、总投资9.5亿元,全部投向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
一是多头管理,运行机制不畅。我省规定省卫计委在健康扶贫中“起协调牵总作用”。省卫计委对于健康扶贫的推动实际依托于“新农合”体制,但我省一些市的新农合归口人社部门管理,这样就造成了陕西健康扶贫卫计、人社“两条线”管理体制。分属人社、卫计部门的城乡医保尚未整合,使得我省“两保合一”步伐缓慢,相对滞后。
二是卫生信息化系统标准不一,信息共享程度偏低。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提高健康扶贫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省于2013年9月制定出台了《陕西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2-2015)暨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现基本建成省、市、县、镇、村五级网络,但标准不统一,且没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导致共享程度底。
义诊送光明
三是健康扶贫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贫困地区群众最普遍的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和看病远叠加。针对此现象,中央、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通过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分级诊疗,以及推广医联体模式等引导群众分级诊疗。但由于基层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差距,分级诊疗中“只上不下”的现象时常发生。
四是实际报销比例与政策宣传不完全一致,降低了群众获得感。虽然新农合报销比例全省有统一规定,但在政策实践中,各地市通常会根据地方实际、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协议,确定医保药品目录清单,特别是对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进口药、罕见药、新药特药和器材规定差异较大。实践中,地区间容易出现“同病不同保”“同药不同保”。
五是健康帮扶措施差异化不足,动态管理机制乏力。主要表现在健康扶贫帮扶措施方面还不够精准,对不同病种状态,不同类型病人的施策不够精准。另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许多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往往只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而对处于贫困线附近、有可能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户缺乏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健康扶贫工作效能。本着降低工作协调成本,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通过打造健康扶贫“一盘棋”管理模式,在省扶贫办统筹协调下,由省卫计委统筹全省健康扶贫资源,包括城乡医保、大病保险等。同时,通过整合医疗、保险大数据,做实“医联体”,并协同医保部门、商业保险公司,规范全省医院诊治业务,严查、严控医保目录外药品、器械的使用。由省民政厅统筹全省低保、五保等扶贫救助资源,做好贫困户的救助兜底工作。其他部门重在配合落实健康扶贫具体工作。
二是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探索健康扶贫“云中心”服务模式,提高信息共享能力和水平。按照国家的基本要求和框架设计,立足我省实际,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益,规范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完善全省卫生信息化架构体系,助力精准健康扶贫。
千名医生进社区活动
三是以贫困户需求为中心,一户一案个性化施策,实现靶向健康扶贫。针对不同的因病致贫家庭和每户不同的状况设计脱贫方案,配备专业的健康帮扶团队,一户一团、一户一案做到靶向扶贫。按患病类型进行差异化扶贫,对于慢性病可实施签约供给制。针对不同病情差异化施策,保障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和生存。
四是统筹报销目录,推进统一支付标准,提高群众获得感与公平感。基于医疗大数据分析农村医疗药品及器械使用分布,厘定城乡医保、大病保险等全省报销清单,核定并简化保险理赔计算公式及清单。降低医保内容与报销水平的地区差异,增强政策渗透力,提升群众公平感。加速“医改”、“药改”进程,加强居民重点疾病治疗监控与综合指导,严控“高价药”。规范和细化医保支付标准,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五是做强以县级医院为核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夯实基层基础公共卫生工作,减存量与控增量并重,重视预防为主减病减贫。全面实施城市高等级医院对贫困县、乡、村医疗机构对口帮扶,进一步强化县一级医院的人才和高精医疗设备的配备,以县级医院为核心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到健康扶贫减少存量与控制增量并重。加强贫困地区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整治农村公共卫生环境,同时引导农村居民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有效降低发病率,减少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