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新红
(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审计处 襄阳审计科, 湖北 襄阳 441002)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途径
解新红
(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审计处 襄阳审计科, 湖北 襄阳 441002)
新常态下企业提质增效有了新变化。结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分析在新形式下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存在的问题,可以促使审计部门通过转变审计工作思路,完善审计管理机制,运用先进审计方法,推动审计成果转化,拓展审计业务领域和提高审计职业素养等途径,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加快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目标。
新常态;内部审计;提质增效;实现途径
“新常态”一词,业内一致认为最早是由原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穆罕默德·埃里安(MohamedEl-Erian)在2010年第4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首次提出的,其初意为形容金融危机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笔者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指应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并沿着科学、可持续和包容的轨迹运行。[1]“新”是改革、创新、突破等一切能带来发展活力的事物的特征,“常态”即延续、平衡、固化等一切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新常态”是指在创新中寻求平衡的科学经济发展理念。
中国石化总经理王玉普在2016年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拖不起绕不过躲不开,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必须过的关口。”因此,内审部门有责任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上,通过创新审计思路为决策层提供服务,通过完善管理体制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服务,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为提高企业效益服务,通过转化审计成果为完善企业各项制度服务,通过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为企业提质增效服务。
提质增效是新常态下对经济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保持效益的稳定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石化作为国企改革的先行者,同样面临着在新常态下如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问题。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的内审部门,必须顺应新常态带来的变化,不断完善机制转型、方法创新、价值提升,强化自我修复功能,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石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推的动力和坚实的保障。
原来存在单纯追求发展速度,造成资源无序消耗、生态环境恶化、低端产能过剩和资本产出率低等诸多问题。现在通过采取政府简政放权,合理疏导资金流向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方法,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和科技带动发展,能有效促进企业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以中国石化为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究。
(一)提质增效意味着转变发展思路
现阶段企业要迈入提质增效的轨道,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新常态的含义,转变发展观念。[2]中国石化在接受低油价带来的影响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各板块的资源协调与配置,彻底摒弃规模速度情结和等靠高油价的幻想,彻底摆脱依赖铺摊子、上项目的发展路径,彻底改变粗放外延式的发展模式,把企业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凝聚到提高发展质量上来。
(二)提质增效意味着调整发展方式
国家对国有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在涉及企业改革、重组、创新、降本、减负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中国石化在新形势下,面对挑战与机遇,在市场对石油石化高端产品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需求较大的情况下,转变发展方式,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领域渗透融合,推进中国石化产业的升级换代,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的新空间。
(三)提质增效意味着资源合理配置
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带来资源要素,在部门之间的合理转移,更多来自部门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石化在立足整体效益最大化,加强一体化协调的同时,注重压减上游企业亏损幅度,增强炼化企业盈利空间和提高销售企业盈利水平,在原油采购、库存管理、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筹融资、清理“两金”占用和股权转让等方面,做到了资源在各板块之间的合理流动及有效配置。
(四)提质增效意味着科技带动发展
科技进步是推动行业效益提升的不竭动力,在行业领域中只有掌握最前沿的科学理论和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并屹立于不败之地。[3]中国石化重视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现已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超深井超稠油高效化学降粘技术、MTO技术、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的工业转化等方面处于世界同行业领先水平,为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积蓄了大量的科技成果。
新常态下企业提质增效发生诸多变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思路滞后、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成果未转化利用、审计业务领域较窄和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偏低等方面,影响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效果。
(一)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滞后影响企业提质增效
我国现阶段某些企业内部审计,还停留在审查账务合规性与纠错防弊上,检查内部控制各控制点是否执行,或者是检查各项指标是否完成,并将问题产生的原因,简单归结于违反相关的法规制度。这种“查问题套制度”的现状,束缚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使审计的视野狭窄,层面偏低。
审计工作未从制度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未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使审计工作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随着被审计单位业务水平逐步提高,业务处理和隐蔽的手段也越来越高,审计查出问题越来越少,审计工作开展也越来越难,审计工作被迫逐步走进“死胡同”。这与国际内部审计强调较高层次的组织价值增值存在较大差距,严重降低了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能力。
(二)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了企业的提质增效
内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职能部门,其管理体制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现在某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审计部门由企业副职或总会计师主管。审计项目立项多为管理层或组织部门安排什么项目,内审部门就被动地完成什么项目,审计项目的安排未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决策部署和宏观布局。
内审部门未与财务、纪监、法律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未参与到内控系统各个节点和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了解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工作未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
未建立企业内审合理的管理层级、责任层级和业务层级,未形成适合企业内审发展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方法体系。[4]。审计资源的配置不科学,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了企业提质增效能力的发挥。
(三)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影响了企业的提质增效
目前,我国某些企业内审部门的方法和手段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审计查证的方法还停留在访谈、查询、调查、分析等传统方法上,特别是基层审计部门更是方法单一而且形式落后,对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信息化数据的采集分析,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及维护等技术方法的运用,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内审技术方法单一滞后,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落后的审计方法这个“瓶颈”,也必将影响内审部门职能的正常发挥,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落后,影响了企业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
(四)内部审计成果未转化利用影响了企业的提质增效
内部审计成果未实现有效转化,主要表现为:首先,内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不高,个别企业审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的局限性,只针对问题本身,就事论事的查找问题,不善于提炼与综合分析所发现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予分析,未给被审单位提出可操作性的整改建议,使审计成果无法转化;其次,被审单位对审计成果的运用不重视,对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当面虚心接受,事后置之不理,造成审计问题屡查屡犯,加之内审部门无处罚权,因此,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审计成果化为乌有;再次,审计成果的运用得不到制度保障,企业没有在制度上明确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大量的审计信息和审计成果闲置,审计成果利用渠道不畅通,造成审计资源的严重浪费;最后,管理层只关心企业有没有问题和问题的大小,对内审部门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并不关心,内审人员精心撰写的审计报告往往上报管理层后,就被束之高阁,审计成果未得到应有重视。
上述因素严重地阻碍审计成果的转化,使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得不到真正的整改和落实,审计工作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风险不能有效防控,从而影响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效果。
(五)内部审计业务领域较窄影响了企业的提质增效
现阶段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及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经营活动的监督上,审计工作范围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工程审计为主,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内部审计工作仍停留在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状态,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明显狭窄,审计工作没有很好地深入到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不能给管理层提供有建设性的改善建议,影响内部审计为企业提质增效服务的范畴。
(六)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偏低,制约了企业提质增效
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审计人员原来从事的是财务或工程工作,缺乏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生产技术和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复合型”和“专家型”的领军人才更是稀缺;年龄普遍偏大,人员呈现明显断层,不利于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审计人员缺乏系统的、良好的后续教育,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工作内容的不断延伸和工作目标层级的不断提升,使内审人员感到力不从心。对于企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的新风险和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掌握不足,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开展审计项目,制约了企业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
现阶段内部审计要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认清当前国际经济形式仍处于动荡调整时期,国内经济发展则进入速度调整、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各方面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状态都不同程度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近期对我国政治、经济采取打压政策,干扰我国的经济发展。内审部门要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促进企业实现提质增效方面,不断探索内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新内涵,从审计工作思路、管理机制、方法手段、成果转化、业务领域和人员素养等方面不断自我完善,从而达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转变工作思路,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思路决定出路。审计思路的转变是指要不断地创新、优化和升华审计工作的意识与能力,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转变工作思路,要走出细节用全局的视野看待问题,用宏观的视角解读微观的问题,用完善制度来解决发生的问题。
面对新常态,内审部门要主动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促使企业管理层顶层战略决策和重大措施落实到位,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优势关注战略执行的整个过程,向决策层报告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建议。
现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已从单纯地查找问题,提出建议,转变为综合检查制度层面、体制机制方面的核心问题,提出完善体制和制度的有效措施,并针对管理层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经营管理中的难点问题,通过运用各种审计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保障企业在健康的轨道上持续发展。[5]
内部审计要在企业提质增效中发挥作用,还必须摆脱传统职能的束缚,以增加企业价值和提升发展质量为目标,加强前瞻性和预警功能,防控企业存在的重大风险,保障企业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只有转变思路,才能打开工作局面。
以中国石化为例,内审部门针对上下游、产业链等核心业务及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防范重大经营风险,及时消除各种隐患,保障企业平稳、高效、持续运营。
(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已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安排,转变到积极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共同研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参与到内控系统各个节点和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发现内控节点和经济环节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偏差和失误,解剖各类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对企业重点职能部门、重大资金、重要经济事项等进行事前参与和事中跟进,检查经济活动是否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发现存在的经营风险及隐患,及时予以指出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及建议,保护企业的经济正常运行,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体系,达到促进企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目的。
中国石化内部审计持续推进管理体制的转型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审计管理体制,形成了“三个层次、双重管理、分层负责”的管理模式,通过“上审下”与“同级审计”相结合形式,创立了审计业务与审计管理适当分离的审计管理体制。[6]合理管理体制,促使内审部门在企业提质增效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三)用先进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提质增效意味着审计手段的变革,面对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不断膨胀、业务不断增加的现状,审计部门必须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的疑点和问题,评估存在的风险和等级,开发风险预警系统,使违规问题早发现、早制止,使审计工作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建立企业共享数据库,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现场审计、业务管理、质量控制、事务管理等各板块的审计信息化、数字化网络格局,建成完整的审计信息化工作体系。
中国石化内部审计现已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审计,已从财务数据分析的“低层次”模式,提升为大数据关联分析的“高级”模式,突出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比对分析,切实提高“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水平。面对财务大集中带来的审计对象、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审计查证系统(AIS)又进行了系统升级,为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先进的技术方法,提高了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工作效率。
(四)推动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内部审计不仅要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对于审计成果的转化,要做到审计整改内容落实到位,在主管领导高度重视并亲自部署下,建立审计整改机制,落实整改责任,对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或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开展审计项目时,要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那些屡查屡犯的问题,更要深挖问题的根源,要将查出的问题分类整理,从完善制度机制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问题途径。
建立审计查出问题定期汇报制度,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将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决策层。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进步,从而有力地提高企业提质增效水平。
(五)扩大内部审计业务领域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现阶段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已由事后检查向事前参与、事中跟踪延伸,审计的内容也从企业的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管理效益、工程造价(结算)、竣工决算和各种专项审计,拓展到宏观决策、生产经营、安全隐患、风险防控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内部审计业务领域已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7]经济发展要求内审部门工作应围绕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更深更广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提供更多的高端咨询服务。
内部审计只有实现审计领域的扩展,才能适应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规避经营风险发挥的积极作用,内部审计领域的逐步拓展,提升了在企业中的地位,为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将发挥更大作用。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素养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素养是素质与修养的统称。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素养,首先,要严格选拔政治素质高、个人修养好并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对每一位审计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实施严格的统一考试,选拔内审人才。要对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构成进行统筹考虑,组建一支多元化、高素质的内审人才队伍。
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法规制度不断更新,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持续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要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
最后,要完善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审计人员考核激励制度,激发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中国石化不仅拥有健全的内部审计队伍,现在还组建了45个兼职审计专家库,逐步形成专业门类齐全的“大审计”队伍,为推进审计转型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提升了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的水平。
[1]王玉普.转变观念、改革创新、聚焦提质增效升级,全力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EB/OL].http://www.sinopecnews.com.cn.
[2]叶俊甫.试论“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要强化五大意识[J].审计月刊,2016(3).
[3]王杏梅.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新策略[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6(3).
[4]丘君.新时期国有企业依法依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6(1).
[5]金志大.国有企业审计研究——基于国家审计的功能[D].东北师范大学,2008.
[6]杨庆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33).
[7]陈萍.新时期企业审计的创新发展[J].中国商贸,2014(36).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2017-01-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GL052)
谢新红(1971-),女,江苏泰兴人,会计师,主要从事石化企业财务审计研究。
F239.45
A
1673-1395 (2017)03-00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