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厉,韩西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钟厉,韩西
针对目前部分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设置-人才选拔-长效合作-校企互动反馈”四位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的提高。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四位一体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长,部分地方高校硕士毕业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情况,硕士生从原来的供不应求向企业买方市场转变。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满足企业不断提高的用人需求;如何建立校企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帮助企业甄别选取需要的人才,是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本研究围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进行探讨。
武晓峰等提出了实习与课题相结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构想[1]。黄卫华等分析了自我定位、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等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3个主要因素[2]。范文静提出了聘请校外导师、建立实习基地、加强辅导员工作3个方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3]。赵振强研究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探讨了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4]。刘淑芳等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模式为例,分析了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策略[5]。吴蔚分析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和影响因素,得出了实习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较为薄弱的环节[6]。以上研究成果表明,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和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的问题,对专业人才快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目标的实施,必须依靠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然而,由于目前高校和地方企业的发展不均衡,导致部分西部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相对较少,实习模式单一,实习质量无法保证。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只能采取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导致培养模式的混乱和就业能力的削弱。因此,亟需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7-10]。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主要以高校教育为主,采取研一上课,研二、研三开展课题研究的形式。虽然高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会聘请相关的企业专家进行评鉴,但是课程一旦设置好后一般几年不会改动。同时,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衔接不够,难以有效促进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另外,由于企业的技术、生产等问题通常较为复杂,而学生的实习时间相对较短,难以解决企业的需求。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不够完善,如何建立长效、稳定的实习模式有待研究。企业的需求通常以解决企业的生产问题和培养后备技术人员为主,单纯的半年乃至一年的实习模式无法解决企业的需求,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因此,高校亟需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式培养。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需求和培养体系必须保持一致。企业需求和实习基地建设之间如何实现紧密对接,如何保证人才质量,是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另外,如何与效益相对较好的企业构建“实习+签约”培养模式也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目前,由于部分地方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力相对较弱,不能保证足够的实习基地数量,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有效筛选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习内容、研究课题相冲突,难以帮助企业获得最佳人才。另外,由于实习基地条件和数量的限制,无法保证实习基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特定专业的研究生不能进行对口实习,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高校不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价,仅仅是“走程序”,没有起到有效的实习效果。因此,亟需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效果和实习过程的监督,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另外,及时反馈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实习基地建设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高校实习效果和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还不够完善。
第一,针对企业需求,围绕对口企业生产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课程体系,将知识点分解融入课题教学,加大课程实践环节的比例,融入职业教育环节,聘请企业导师进行企业生产实际的讲解和生产活动的介绍。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创新实习基地模式下的具体实践体系,为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第二,以竞赛为主线,通过和企业之间的对接,对企业生产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进行层层分解,并将其作为研一、研二学生的竞赛题目。采用竞赛和课程实践相融合的方式,建立校企协同竞赛机制,由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将竞赛成绩作为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满足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
第一,积极开展企业课题竞赛活动,分解企业的需求点,有效地激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热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与企业进行实时互动,解决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保证培养质量。构建能力培养与实习实践互动发展机制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长效合作模式。
第二,构建有效的实习基地保障机制和服务机制,以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动模式,不断推动与实习单位的深入合作。结合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与研究生能力培养相结合,把实习实践过程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相结合。
第一,设置竞赛环境,将其融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和学分环节,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同时,专业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门辅导,由课程理论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共同对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教育,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企业的认可度。
第二,建立实习基地和研究生的双向二次选择机制,将一次分配过程中不合理的实习环节重新进行二次分配,强调过程的有效性,保证针对性实习的效果。
第一,加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中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比例,保证更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课题来源于实际并接受实际的检验。
第二,构建实习实践过程的评价反馈机制。监控和评价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过程以及实习效果的跟踪分析,能够实时反映实习过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模式进行反馈,并根据反馈信息修正实习过程乃至实习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制作网页、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情况进行实时跟踪。
重庆交通大学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地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研究生相关管理人员在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过程中,积极联系重庆长安集团、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建设摩托、华中数控(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企业,聘请相关的高级专家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估,保证了课题的针对性。同时,学校每3年根据毕业生的反馈效果和企业的需求进行课程更新。在竞赛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上,重庆交通大学机电学院相关人员积极走访重点企业,梳理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列表并归纳总结。对于需要深入的理论问题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与相关教师进行立项,而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优化设计、生产等工艺、制造问题,则以竞赛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选题,由校内理论指导教师、校外企业合作人员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竞赛题目。在此基础上,针对选拔的研二学生与长安集团等企业开展了“2+1”实习联合培养,将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实习项目和毕业设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企业按照比例支付一定的报酬,由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课题,并予以转化成企业的科技成果。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是否录用。这种竞赛模式的推广,使得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保证了长效合作的实习基地建设。重庆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的创新建设,使其研究生的专利数量和全国性大赛获奖数量取得了较大的提升,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企业满意度也逐年提高。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前期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后期的就业能力提升的中间纽带环节。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将人才课程体系和竞赛环节中研究生的表现和水平融入实习基地建设和企业人才选拔,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保证了高校和企业实习基地合作共建机制的长效性。提出了“课程设置-人才选拔-长效合作-校企互动反馈”四位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素质的提高。
[1]武晓峰,岳旭东,李青春,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2]黄卫华,刘斌,章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就业需求为导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5).
[3]范文静.全日制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8).
[4]赵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5]刘淑芳,周明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学科创新: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模式[J].职教通讯,2010(4).
[6]吴蔚.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7]黄勇,王凌云.研究生就业实践实习基地一体化建设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8]刘云,李阿利.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9]孙向荣,马彦兵.毕业实习对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的研究[J].职业杂志,2010(5).
[10]韦岚,全守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认同的意义解读与整体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
(编辑:刘姝)
G643.6
A
1673-1999(2017)11-0109-03
钟厉(1965—),女,博士,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及材料表面工程;韩西(1964—),男,博士,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桥梁工程与结构动力学。
2017-09-13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YJG142029);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研究”(YJG20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