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
浅析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人才现状与对策
王可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
基层卫生人才是解决广大人民“看病难,看病贵”,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阐述基层卫生人才现状及基层卫生供需矛盾,调查分析传统医学人才培养与基层卫生事业需求的矛盾,探讨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有助于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基层卫生人才;现状;供需矛盾;有效途径
由于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广大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加,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性日益突出,人才匮乏已成为严重制约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1-2]。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差,妇幼保健力量弱,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能力不足等民生问题如影随形,成为困扰基层人民的首要难题[3]。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屡见不鲜。基层卫生人才的奇缺仍然是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症结[4]。为此,本文以四川达州为例,探索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的有效途径,将有助于欠发达地区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解决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瓶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基层卫生人才供需矛盾凸显。据2016年达州市卫生局统计报告:全市有乡镇卫生院30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所,村卫生室2 99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3所,有乡村医生6 677人,全科医生541人,卫生员514人。全市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存在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1 人才不足,不能满足基层群众治病的基本要求
在基层卫生机构中,现有在编人员不到核定编制的1/2。有1/2的医院人员配备不齐,有1/5的医院只能维持基本运转。1/2以上的村卫生室没有配备正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是跟师学艺的人员。
1.2 素质较低,不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生学历以专科、中专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村卫生室绝大多数医生无学历、无职称。
1.3 结构不合适,不合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医疗等综合性、连续性服务,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网底,需要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全科医疗团队服务[5],而这方面的人才在基层卫生中十分匮乏。
1.4 人才培训的体制机制创新不够
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培养还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和体系,政府投入效率不高,低水平重复培训多。一方面培养的人才不想到基层,到了基层也不愿意长期扎根基层;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现有在岗人员工作与学习积极性都不高,因此,老百姓不够信任,导致业务量少,形成恶性循环[6-7]。
1.5 待遇条件差,难以留住人才
基层在编卫生人员人均工资2 000元左右,还不如城市一般服务人员。许多业务技术骨干由于不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待遇、条件及环境而离开。
大、中专医学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基层卫生培养人才,鉴于此,笔者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医学影像检验系、护理系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和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访谈,发放问卷1 100份,收回问卷1 065份,有效问卷1 000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0.9%。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选择学医的动机;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意愿及相关原因;对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的意愿及服务年限等[8]。调研结果如下:
2.1 学医动机比较盲目和功利
1 000名医护类学生中,选择“想学一门技艺”的有781人,占78.1%;选择“医生的社会地位高”的有664人,占66.4%;选择“医生收入可观”的有955人,占95.5%;而选择“对医学感兴趣”只有682人,占68.2%;选择“救死扶伤”的仅有342人,占34.2%;选择“父母的意愿”的有337人,占33.7%。上述结果表明,当前医护类专业学生选择学医的动机比较盲目,功利性明显,对献身医学事业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比较淡薄。
2.2 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意愿偏低
1 000名医护类学生中,选择“愿意到基层工作,这是我的志向”的仅有152人,占15.2%;选择“可以考虑”的有465人,占46.5%;选择“除非其他医院进不去,否则不到基层工作”的有280人,占28%;选择“宁愿转行也不去”的有240人,占24%。对于医护类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原因调查中,有99人(41.3%)选择“基层发展前景不够好”,87人(36.3%)选择“基层工作环境差,医疗条件差、待遇低”。对于医护类学生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原因,有422人(47%)选择“工作实在难找,先去基层积累几年经验”;有296人(32.9%)选择“基层工作轻松,竞争压力小”;而只有66人(7.4%)选择“立志改善基层医疗现状”。由此可见,主动愿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护类学生极少,而接近1/4的医护类学生宁可转行也不愿到基层工作;相当一部分医护类学生认为下了基层就意味着没有前途,另外基层各方面条件较差、待遇低也是阻碍他们到基层工作的重要原因;只有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加大的背景对大学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3 最希望的政府优惠政策
1 000人对“最希望政府给予哪些优惠政策促使你下基层?”的回答中,高达802人(80.2%)选择“基层医院带编制订单培养”,有660人(66.0%)选择“到基层后逐年返还学习期间学费(或给予一定程度减免)”,527人(52.7%)选择“提高基层工作待遇,畅通基层工作人员晋升通道”。可见,想要改变当前基层卫生人才匮乏的局面,在培养中制定带编订单定向免费培养政策还是比较符合医护类学生的意愿。
《达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2014年修订版)》中关于基层卫生提出,到202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21所,村卫生室达3 0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达33所,每个乡镇办好一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每个村卫生室配备卫生技术人员1~3人。为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引进、培养、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9]。根本途径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形成规模适当、水平适宜、相对稳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逐步达到基层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10]。
3.1 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现在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校教育、重理论课程、学习周期长、学习成本高。广大的农村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地区大量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无法保障,现行的大中专院校医护类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11]。
加强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的引导教育。学校要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按照教育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学教育的最新要求,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以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为核心,从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引导并加强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及职业规划,从而提高质量,促进医学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12]。
创新非直属乡镇(社区)附属医院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卫生部相关规定,医护类学生必须在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实习10个月以上方可毕业,由此造成医护类学生对基层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对基层群众缺医少药的现实困境感受不深,没有形成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真切情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限制,不愿意到基层服务,这些都加剧了基层卫生资源的供需矛盾。高职高专和中等卫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必须加大学生与基层接触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基层、熟悉基层,最终留在基层。应从办学体制机制入手,创新乡镇(社区)附属医院模式,一方面,将乡镇(社区)附属医院建设纳入学校建设整体规划,重点促进非直属乡镇(社区)附属医院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指导医院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对他们进行规范化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给予必要的设施设备投入,使其达到能满足学生临床教学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内医护类学生到非直属乡镇(社区)附属医院见习、实习(跟班实习),通过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让学生了解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与防治,熟悉乡镇(社区)医院工作环境,体会欠发达地区基层人民“就医难”的现实困境,加深与基层百姓的感情,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基于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起,先后与通川区罗江镇中心卫生院、魏兴乡卫生院、通川区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川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基层卫生单位建立了6家非直属乡镇(社区)附属医院,给他们添置了近100万元的医疗设施设备,对他们的职工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培训,使他们基本达到了实习实训的条件。学院每年派出2000余名学生到6家非直属乡镇(社区)附属医院见习、实习和跟班实习(医学专业学生先到二甲以上医院实习结束后,再到非直属乡镇(社区)附属医院跟班实习6周)。通过上述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意识增强了,大批高素质医护类专业毕业生自愿到基层卫生单位就业。据统计,2015届医护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有1356人,占68.8%, 2016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有1475人,占71.6%。
探索建立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带编培养等培养方式。政府、卫生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统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创新建立基层卫生人才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带编培养等新机制[13]。对愿意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给予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的一次性补偿,并带编分配到一些偏远地区、艰苦地区工作,签订连续基层工作协议,吸引更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落户基层,并为其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3.2 搭建基层卫生人才施展才华的有效平台
建立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在职称评聘分开后,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一些优秀的业务骨干进行岗位补贴,并优先晋升职称,优先提拔任用。
建立基层卫生人才专项基金,作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选拔、评价、奖励的专项资金,并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加。
适当降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在执业医师考试、职称晋升考试中考试合格线标准,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为基层人民服务。
3.3 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制度
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符合国情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大中专院校根据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创新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和医院一起,对临床专业学生实施“3+2”五年的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生在完成学业教育后,再到符合要求的医院中进行规定年限的全科医生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医院的作用,研究制定与全科医生培训相关的资金筹措、人事管理等配套政策,为全科医生培训创造良好环境[14]。
加强对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力争送出去一个人,学成归来一个人,带动提高一批人。对基层卫生人员每5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对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每年培训一次,并将培训结果与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聘任挂钩,对培训不合格的实行待岗缓聘,从而提高基层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
3.4 加快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充实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配备中医药人员,使95%以上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医师占医师总数的20%,90%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中西医结合的乡村医生;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医师。每年公开招聘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
大力推进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建设,开展“乡村名中医”、“最美乡村医生”评选活动,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做好中医的科普知识宣传,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1] 蔡滨,吴永仁,鞠永和,等.我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J].医学与哲学[J].2015,36(5A):73-76.
[2] 陈红艺,闫丽娜,张光鹏.我国基层卫生队伍人才建设与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9):75-77.
[3] 辛英,饶克勤,徐玲.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需方角度[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4.
[4] 方鹏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5] 杜爱萍,许瑞凌,李思佳,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7-9.
[6] 王万荣,周建庆,王润霞,等.以质量工程项目实施为契机提升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质量[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10-12.
[7] 黄小玲,曾首涛.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443-445.
[8] 薛来兴.基层卫生人才需求与医学生就业取向的矛盾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9):248-250.
[9] 刘晓云.吸引和留住农村卫生人力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10):33-38.
[10]刘吉成,崔光成.新农村建设框架下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策略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21-23.
[11]蔡滨,张莹,柏雪,等.新农合视角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政府责任[J].卫生软科学,2011,25(8):532-534.
[12]潘传中.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3]陈志航,刘仁权.浅析北京市卫生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的培养[J].中医教育,2014,33(2):28-30
[14]刘建明,王芳,叶颖俊,等.推进专科层次全科医学教育改革 培养实用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14-15.
(学术编辑:吴汉奇)
Analysis of grass-roots health professional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WANG Ke
(Da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Dazhou635001,Sichuan,China)
Grass-roots health professionals are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to see a doctor” for common people and safeguarding people’s health .This paper takes Dazhou as an example,expou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grass-roots health professionals status and grass-roots health,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contradic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alent cultivation and grass-roots health demand,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medical personnel at the grass-roots level,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health personnel team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health.
Grass-roots health professionals;Present situation;Contradic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Effective way
10.3969/j.issn.1005-3697.2017.03.040
四川省教育厅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692)
2017-03-16
王可(1987-),女,助教。E-mail:136056039@qq.com
时间:2017-6-21 18∶11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70621.1811.080.html
1005-3697(2017)03-0457-04
R19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