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熙,崔 强
(1.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重庆 400054;2.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应用文作者的“三度”*
彭 熙1,崔 强2
(1.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重庆 400054;2.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文写作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这就对应用文写作者的必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与时代同步的写作者,应当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厚度”;具备对国家政治背景,国际环境等过去与时政的“深度”;具备知识、文学修养、科学文化知识的“广度”。同时具备“三度”的写作者,才能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
应用文;厚度;深度;广度
应用文写作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生活、工作中使用的,以处理公私事务、传递信息、表答意见、沟通感情而撰写的具有一定的惯用体式文章的总称。[1]新世纪是知识信息的时代,知识、信息的全球化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应用文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沟通方式,对于应用文写作者的培养,是提升写作人员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其作用愈加重要,需要愈加重视。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运用应用文来应对生活、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说到:“写”滋养着你,足以说明应用文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联系的紧密。从古至今关于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被很多名人名言所提及。毛泽东在《文化课本序》中说道:“身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会看、能写,又要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常识,作为从事学习与从事工作内容的基础,才能使应用文更好地为工作服务”。可以说是否熟练地写作和掌握现代应用文写作,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成绩的评分原则之一,成为很多公司企业衡量人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著名的写作研究学者,张厚明先生的文章曾深刻表明:“应用写作,不仅是文本格式的学习,更是对于素养与能力的训练”。张先生的话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使我们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应用写作并不简单,跟其他写作相比,应用文对写作者各个方面的素质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写作主体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更需要完善和加强写作者的非智力因素,需要写作者广泛的知识面和丰富的社会阅历[2]。
应用文的写作者必须具备较好的文风,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应用文章,那么应用文的写作者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本文提出了应用文写作者应该具备的“三度”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流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替,新一代的应用文写作者出现了明显的人文知识缺乏,不少应用文写作者对人类文化遗产,尤其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缺乏基本的认知,导致本应在本民族精神文化浸染下所应具备的文化艺术气韵、情感和精神有所欠缺;对中国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了解甚少,兴趣爱好却放在了武打言情小说上;对经典音乐、世界名著兴趣索然,却沉溺于毫无营养的流行歌曲。相当一部分写作者表现出审美能力低下,品位低俗。直接的后果是导致这些写作者出现过分关注自我的情况。一些写作群体、个人,自我意识严重,他人观念淡薄。所以应用文写作者要学习、了解,研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写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度。
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写作者的各方面素养和能力。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的形成、核心思想的演变以及生活方式改变,成为中华民族面对各种挑战后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汲取能力与智慧的重要方式。例如,传统文化的特性中就包括传统文化善于借鉴各种不同的流派的先进思想,为自己所用,丰富和发展自身,这被称为“会通”之学。《易传》中“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说的会通之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也是今天的应用文写作者在学习各类文化过程中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智慧,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更应该开放视野,力求文理皆通,学贯中西,吸取历史经验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应用文写作者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也有着积极作用和影响。传统文化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其重视,有利于写作者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有将“修身”治国、与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的言论。而当代写作者对于自身修养来说不够重视,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爱卫生等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极大困扰,若写作者能够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未来的道路会更加平坦。
传统文化中有主张“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有利于写作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待人接物的好习惯的培养。传统哲学主张以诚待人,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节,所谓“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都是主张“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自身想到他人,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会充满爱心。当代应用文写作者一些缺乏为他人着想的意识,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因素。如果能做到“正己正人”,同事之间的一些矛盾或将得到解决。
传统文化崇尚勤学笃行、乐观豁达、鄙视侈奢放纵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写作者良好生活态度的培养,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坚强面对,在顺境中不骄奢淫逸。孔子曾夸赞他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当代应用文写作者若能降低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鄙视奢侈享乐的生活方式,换之以好学上进,豁达乐观的学习态度,便能更加正确地描绘自己的未来蓝图,不会盲目追寻利益集中的行业。
应用文写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又要与时代相结合。应用文写作者是社会上极其普遍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写作者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极其丰厚,并与时代的发展同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思想道德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应用文写作者身为社会上富有生机活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当代应用文作者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所以当代写作者就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来增强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说,写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写作者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度”对写作者自身的发展与提高,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发展中筛选下来的精华,应用文写作者要不断增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度”。这个“厚度”能够使写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有更好的认知,应用到写作当中便能体现作者深厚的素养。
例如在一封感谢信中,孩子的母亲要对中科院学校领导表示对该校某学生将其孩子救出火海的见义勇为行为表示感谢,在信中便将事件的发生描述清楚后,并将该学生这种行为与雷锋精神对比。
“这正是当代雷锋精神回归的最好代表,该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雷锋精神,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格,诠释了什么是见义勇为,使我们受到鼓舞和激励,给人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所以在此,我对该校该学生表示深深的感谢,也感谢中科院培养出如此优秀的雷锋精神继承人。希望贵校能对该学生表示赞扬,使雷锋精神、见义勇为去影响更多人”。
该范文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引用雷锋精神做案例,将被感谢人士称誉为雷锋,既体现了写作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体现了应用文作者的传统文化“厚度”。
应用文是一种应用文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业务性和思想性。拟写公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份优秀的公文,需要广博的科学知识、政治理论、娴熟的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基础修养。为了保证应用文的质量,使公应用文更好地发挥作用,应用文写作者必须具备政治思想修养的“深度”。
作为一个应用文写作者,对于哲学素养的“深度”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素养,在应用文写作中,写作者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掌握立场和观点,也要掌握方法。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成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写作者才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思想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应用文写作人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大都是从哲学层面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处理各种矛盾关系的一种辩证方法论。写作者如果缺乏辩证法和辩证思维,就会在面对资本与劳动、物与人、效率与公平、发展与代价等矛盾关系的时候,出现决策失误。要善于运用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我们所面临的矛盾。
哲学素养能提高应用文写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形成高远境界。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布尔什维克的聪明。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所以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毛泽东有一种纵览千年的宽广视野和了然于胸的通透感。正因为有这种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准确判断,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如此恢宏的视野和气魄。
哲学素养能提升辩证理论思维水平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林林总总经济现象的再现,而是在占有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从一般的和基本的特征上把握”资本主义经济演进的客观逻辑,即从商品这个反映资本主义生产一切矛盾的“全息胚”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进程。[3]
哲学素养能形成写作者宽容的人生态度和博大的胸怀。哲学的境界是达观,达观体现为宽容,宽容是合格的从政者必备的素质。宽容体现了人的教养。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以包容心对待不同声音,在“存异”中“求同”,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成为“一袋各不相干的马铃薯”,并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凝聚、升华。
哲学素养能增强写作者的自我反省能力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吸引那么多人,就在于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家,他对这个文明,这个时代,提出了最坚决最深刻的批判。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对一切问题都要追本溯源、寻根究底,作一番反省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切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的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权利。哲学活动成为一种质疑、批判和拷问的活动,其具体任务包括两个:一是揭示、彰显暗含或隐匿在人们日常所拥有的各种常识、成见和理论背后的根本性假定和前提;二是对这些假定或前提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批判和拷问,迫使它们为自己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从而为新的可能性开辟道路。
具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辩证的唯物观。写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要真正自觉地把实事求是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并坚持下去,并不容易。要懂得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中所具有的深刻含义,不是把它停留在一般性口号上,而是解决所有矛盾与问题时真正把它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 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事情的本来面目说话、办事。写作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经验。
具备学习辩证的分析方法。写作中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所以写作者看待人或物或某一事件要全面,要一分为二。要用联系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研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更要把握事物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4]
写作过程中要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写作中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应用,知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中的更为基本的一对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辨证发展过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作用和反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越是改革任务繁重,越是需要加强学习,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深刻理解和准确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看家本领。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体背景主要指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实践发展的具体现实情况,也就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实发展的实际境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趋势,要求我国必须打造一批文化素质高、政治素养高的公文写作队伍。
如今我国社会各方面建设依然有待于发展和提升。在这样一个国家宏观现实的背景下,我们应用文写作者就需要具备深度的政治常识和政治素养,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公文写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现实社会的根本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需要党、国家、政府提高执政能力,提升政治素养。在高度的政治认同上齐心协力,共同引导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运用它的方法,观点,立场研究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应该把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科学的思想观点立场与毛泽东同志的精神理论相融合”。学习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等基本理论观点,秉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并要把这些与我们现实工作生活相结合。每个公写作者都要提高文件的政治思想性,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使文章立场坚定,方向明确,鞭挞什么,弘扬什么,毫不含糊;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客观的标准,提高自己观察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断转变自己的世界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主观臆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觉悟、政治素养,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这样所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深度,高度,广度。
应用文写作者必须加强对国际大背景和整体环境的了解“深度”。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也可以说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给我国公文写作制度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党和政府、公文写作人员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正视并应对世界大环境带给我们的改变与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时期,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题,但是国际局势也不断发生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常出现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的情况。对我国而言,怎样在世界大环境压力下趋利避害,更好更快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度重视和思考问题。
公文作为一种具体行政方式用于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的公文写作者就需要更广阔的视野,立足于世界发展潮流,以高度的政治认识和实践引领我国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因此在世界宏观大背景变化发展的进程中,对我国公文写作人员队伍政治素养是极大的挑战和冲击,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公文写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对国内国际的“深度”理解。
国家和党指定的相关法律文件对于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的政策法令通常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具体实施,需要与部门、地方制度或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这就对应用文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政策法令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熟悉和理解,才能正确将其方向应用到写作中,提高政策水平。然后才能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分析执行中的具体方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台新的法令政策,要求写作人员必须提高对政策的认知,了解熟悉相关政策法令,增加对其的“深度”理解,这才能避免应用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与政策法令脱轨的情况。
各个机关和部门,都负责有各自不同的职责工作,特定的业务和业务特点。如果缺少对这些基本业务的深度理解,写出来的文件不具备较高质量的指导业务作用。不熟悉自己部门的工作和业务,写文件时就会出现文件抓不住重点、逻辑混乱,结构乱套等情况,对工作的指导性必然欠缺,解决问题找不到问题所在,就容易产生主观主义、乱指挥等事端,使工作延误或失误。因此要写作应用文时必然要首先要踏踏实实对本机关、本部门业务有相当的了解和钻研。
深入学习和理解机构和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基本规则的工作职责、业务范围、工作和中心任务。本机关和其他机关部门有怎么样的联系与合作,合作过哪些工作等。第二,对于上层机关和下层机关的工作有所了解,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就是学习本机关部门的企业文化、科学文化、工作知识。
例如在 北京日报委托外语培训的公函中指出新闻全球化已经是一股不可挡的大趋势,为了让新闻从业人员适应这一趋势必须加强其外语水平,响应市委宣传部的号召,需要去外语学校进修。还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变化,经济的举世瞩目,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变化。从国家大局势和中国当代环境出发,显示出写作者相当高的政治素养,对政策法令以及本机关部门的深刻认知,在写作过程中将其成功运用于融入,展现了写作者的写作素养以及对国家政治情况理解的“深度”。
张清华先生曾说过:“学不可偏废,尤其是应用文写作人员,只有博学杂学才能学得有系统,唯有广泛涉猎才才能触类旁通。”毛泽东同志写过的应用文章逻辑严密,道理明晰,笔底生花,文采鲜明,语言简练流畅,耐人细读,这就和他本人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力、丰富的社会经验是分不开的。
当前,中国发展的大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必定带来新知识、新事物的出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文写作人员,不但要有较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准,还要熟悉各项业务知识,更加要博学多闻,学习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习一些逻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关于经济、政治、物理甚至天文、地理等各种知识的广泛涉猎;更要当懂得一些关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与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提高视力,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加自己的知识广度,不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感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问浩如烟海,研习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还要有所偏重,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易经》上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应用文要达到鼓天下之动,教导、团结、激励人们为实现美好愿望不懈前行的作用,必须在言情达意的基础上,加入表达技巧,具备一定价值,有一定的可读性[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毛泽东同志将“翻来覆去,都是差不多的几个词,写出来的东西‘学生化’,观看者感觉不到一点文学素养”的文章形象地比喻成令人反感的“瘪三”。他本人撰写的大量应用文章,“事出于沉思,文归于翰藻”,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写作风格,灵活娴熟的写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阅读他的文章,会因其深刻的思想、明确和坚定的立场而敬佩,并被文章强大的气场所冲击,被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
对于现在的应用文写作者来说,虽然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提高文学修养仍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而且,对于写作者素养的培养来说,一般都是先文学后实用的,这首先是由于人的个性对于审美的偏重,写作者如果能从“文学”开始并打下一定基础,对于写作自然就有了一种亲密感,顺风顺水,写作修养自然提高得就快。其次是对于写作者的语言素养来说,仅靠模仿实用文体的格式、范本是非常有限的,必须要在经典文学的文本案例中的言词运用中得到滋养。应用写作应该有一个更深厚的写作基础,文学便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资源。
时代在改变,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出现,拓宽了应用文的传播渠道,社会需求更是不断增加,更需要应用文写作者的广泛的接受度和适应度。在提出“互联网+”这一战略命题后,信息化、数字化与人们的生活便更加密不可分了,人们的生活与信息化紧密相连,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与应用文写作的结合运用对于应用文写作变革起着决定性因素。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写作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活动。写作者要不断进行角色的转变,不断提高信息素养的广度,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去,主动去适应“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新变化,肩负起应用文写作的责任,使应用文写作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例如在一个网络调查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时代科技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指出了网络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与简单,成为人们交流信息最普遍的方式。但是同时指出了网络的负面影响,未形成一套完整和成熟的网络法律法规。网络诈骗横行,人们的现实生活受到了网络负面作用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现实感情和距离因网络变得疏远,甚至沉迷于网络现象层出不穷。
报告体现了应用文写作者的时代性,对于当代网络知识的广泛涉猎与研究,虽然写作者并不是专门研究网络对于人的影响,但是凭借日常生活经验与自身的思考,将网络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了时代,展示了写作者深厚的知识“广度”。
写作需要知识,在一定意义上讲,写作就相当于是做学问,这能把一个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学识都调动起来,集中于笔头,发挥用途,并激发创作者的思考和想象力。丰富的知识积累,社会体验,生活经验,天文地理知识等,是一个写作者必不可少的知识范围。虽然应用文写作不像文学创作一样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写作功力,但仍需要各学科知识的广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枯燥而乏味。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人文科学知识,知识经济越是发展,科学技术越是不断创新,就越不能缺少了人文科学。思想上的变革与创新是科技与经济创新的前提。应用文写作者汲取人文科学的丰富营养是培育人的创新意识、创作激情、创新动力的重要途径。
对人文科学知识的熟悉和了解对应用文写作人才科学技术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一个人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对于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并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人文科学中的有些学科如逻辑学,本身就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人文科学。
作为新时期的应用文写作人员,所承担的工作日趋繁忙和重要。写作者要具备全面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敏捷的反应,灵活的头脑,办事的效率,广博的知识,审时度势。这些必备素养都与应用文写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紧密相连。要求写作者具有深厚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度”,精深的政治素养的“深度”,知识面的“广度”。必须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让写作同时既具有厚度、深度和广度才能让我们的应用文写作不断前进与发展。
[1] 陆亚萍,詹丹,张彪,编著.应用文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 袁锦贵.论应用文写作的评价标准[J].中国电力教育.2012(19):84-85.
[3] 彭英姿.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J].成功:教育.2012(4):108.
[4] 侯志军.怎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才智.2012(77):89.
[5] 李健中.中职应用文教学方法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1):105.
“ThreeDegrees”bytheAuthorofPracticalWriting
PENG Xi1, CUI Qiang2
(1.PeriodicalAgency,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Chongqing400054,China; 2.School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ractical writing is also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and innovating, which requires higher essential quality for the authors to have practical writings. As an synchronous writer of the era, the writer should ha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pirit, which refer to the “thickness”, have the quality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present and foregone national political backgrou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which indicate the “depth”, and have the quality of knowledge,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breadth”. Only synchronously having the “Three Degrees”, can the writers develop and make progress with the time.
practical writing; thickness; depth; breadth
10.3969/j.issn.1672- 0598.2017.06.018
2017-04-17
彭熙,女,重庆理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语言文学、应用写作研究。
H152.3
A
1672- 0598(2017)06- 0122- 07
责任编校:朱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