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欣
(福建医科大学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108)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时效性、政治性、思想性都极强的课程,其时效性在于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瞬息万变,要求教学内容因时而变,保持静态形象和动态趋向的统一;其政治性在于通过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各种思潮和政策的本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思想性在于能够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激发其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因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不断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新闻播报教学法在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方面的确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谓新闻播报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事先分组并通知学生收集、整理各种新闻体裁,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选出的主播选手围绕某个或某些热点新闻进行限时播报,并对播报的新闻发表评论和作具有启发性的总结语。
实践表明,新闻播报教学法对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关注焦点和学习兴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比如,学生在新闻播报中播出福建省2009年将取消借读费的消息,任课教师便讲授了《福建改革开放30年》,由于已经了解了有关时事,再接触到相关形势与政策内容时,学生顿时更容易理解改革开放的深刻意义及其给福建教育方面带来的影响,也感觉到这门课程不再那么枯燥[1]。同时,作为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新闻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进对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更强的获得感。学生通过参与收集和整理各种新闻事件,并从众多新闻事件中筛选出最终的播报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理解能力,透过新鲜生动的新闻事件,将生硬的形势与政策知识形态、学术形态,转化为易于接受的通俗形态,亦即,变“大道理”为“小道理”。从而也将“硬知识”转化为“软知识”,使学生不仅掌握形势与政策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运用、融会贯通形势与政策知识,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新闻播报教学也使学生成为参与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
此外,新闻播报中还融入了对新闻的评论,由学生对所选择的新闻事件做评论和总结,这就进一步促使学生要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思考和分析,要以形势与政策的理论、思想来体现、升华新闻事件。只有在掌握了确凿的事实论据和建立了严密的逻辑结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对新闻事件作出明确的结论和评判。因此,融入新闻评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性。因为新闻评论的力量就来自于其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思想性和这种思想的深刻性[2]。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其实效性。
不论何种教学方法,都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闻播报教学法正是采用新闻介入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通过生动鲜活、喜闻乐见的新闻事件,吸引学生的眼球,触发学生对时事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发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对新闻事件进行反思,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新闻播报教学”的最大效果就是可以使学生学会透过新闻现象,看清新闻背后蕴涵的形势与政策知识和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增强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3]。显然,这种教学方法要比传统的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能带来更大的思想冲击力。
由于新闻播报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收集和整理新闻,最后由主播播报新闻。在准备工作中,每位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合作,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状态。
新闻播报题材的选取、新闻评论和总结的工作,无法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而是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以此增强彼此间的了解与互动。另外,新闻播报的内容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把关,这也要求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新闻播报教学法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充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全息互动状态,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课堂前,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先组织讨论,探讨新闻播报内容的切入点,也就是要播报什么样的新闻体裁。在讨论并确定新闻播报的大体内容后,再将新闻内容交给任课教师审核、把关。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新闻播报内容给予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将播报内容与形势与政策课程密切结合,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新闻事件,使课堂的生动性进一步升华为深刻性。在确定最后的新闻播报内容后,小组成员再进一步分工,收集、制作新闻、撰写新闻播报稿、编辑相关新闻视频、准备课堂的答疑等。
在课堂上,各小组根据事先的抽签,分别上台展示,通过采用PPT、多媒体、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对所选取的新闻进行播报,并在新闻的最后作出评论和总结。学生在播报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充分做好每一组的表现记录,包括可取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要对每组表现进行打分,从新闻内容、新闻制作、语言表达、形象风度、回答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每组播报完成后,由教师、学生提出问题或即兴的互动点评,主播和小组成员均可以对他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正向鼓励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阐发自己的意见,特别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有创意的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4]。最后,任课老师还要对每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其不足之处和可取之处。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对每组的评分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比较,通过真实客观的数据来比较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这样才能总结出学生的整体表现情况和各小组间的差异性,总结共性,区别个性。对于共性部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炼出值得继承的有用信息,用于指导以后的实践,使隐性的信息显性化;对于个性差异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特别是对课堂表现不佳的,存在问题较多的小组,给予及时的反馈,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其改进和进一步成长。另外,任课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督导人员的听课评价和反馈情况,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吸取经验和教训。
教师在审核学生选择的新闻播报内容时,除了要求其新闻体现出“新”即时效性特点,使新闻内容与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之外,还要求所选取的新闻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立场。亦即,要避免新闻内容的庸俗化、肤浅化,特别是要摒弃一些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虽然有的新闻为大学生喜闻乐见,但却会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的导向作用,比如,娱乐明星的绯闻,诸如此类,通过哗众取宠来博眼球的新闻,都要避免在播报中出现。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闻,将生动性、知识性、思想性融为一体。比如,有的学生选取了南海争端方面的新闻,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南海争端的来龙去脉,南海争端的背后及其实质是什么?最后在新闻总结时,要有意识的揭露出日本等国家意图从南海争端中谋取利益的本质,体现出我们的价值立场,并引发听众的深思。
由于每组学生关注的焦点不一样,兴趣点也不一样,在选择新闻内容时,可能会出现多样化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储备大量的知识,要及时关注各种新闻热点,同时还要思考每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深层次问题,甄别新闻报道和实际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同一性问题。如果任课教师没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背景,不能及时关注时事,更新知识,那么在引导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问题或新闻事件时,必然会失去信息话语权[5],也就无法对学生产生说服力。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新闻播报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坚持不偏不倚的原则,使其播报内容不脱离课程教学范畴,不违背大政方针等基本原则外,还要避免话语的霸权。不能强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一味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反感。师生间应该通过相互探讨,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擦出思想的火花,并衍生创造出新的知识形态,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有效的知识和信息。
新闻播报教学法的特点之一便是课堂的参与性,其中参与的主体是学生,从新闻资料的收集、制作到播报的完成,均由学生自行完成。这种分组教学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了独立的教学单位,并需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6]。从表面上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好象很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并非教学的主导,并未代替教师。事实上,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和领航员,即主导了新闻播报教学内容的逻辑串联,主导了教学过程的总体方向。教师在课堂前的充分准备,为其掌握信息的话语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纠正学生偏倚的教学方向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同时,在课堂上,播报人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导致播报不够流畅,无法清晰地向观众展示,抑或因为时间把控不准等问题;又或者在互动过程中,出现冷场或观点争执不下等情况,这些均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总之,新闻播报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能较为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1] 李艳,杨新勇.医学院的“新闻课”[J].福建日报,2008-12-19(011).
[2] 孙翡,罗建平.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新闻评论教学法[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53-55.
[3] 王晓春,李群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4):102-105.
[4] 易忠.浅谈演讲式与评点式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74-76.
[5] 王源平.“参与式”教学法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运用及思考——以新闻播报为形式[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3):31-34.
[6] 张喆.电视新闻片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4(2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