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与曹雪芹的 “女性才德观”

2017-03-22 10:50韩星亚
关键词:曹雪芹

韩星亚

(青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8)

·文艺论丛·

李纨与曹雪芹的“女性才德观”

韩星亚

(青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8)

李纨在“金陵十二钗”中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李纨自出场,曹雪芹便通过对李纨身世和其所受教育的介绍,明确强调了李纨的“德”。她也因为德行而受到众人的尊重。进入大观园之后,李纨也逐渐显露了一些才气。李纨是十二钗中结局最为特殊的一位女子。曹雪芹设置李纨这样一个形象有其特殊的含义。通过李纨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隐含的曹雪芹对于女性德与才关系的态度与观念。本文从曹雪芹介绍李纨出场时的“女子无才便有德”一句出发,分析李纨形象体现的“女性才德观”。

《红楼梦》;李纨;才德观

一、“有”、“是”之辨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回中介绍李纨身世时说其父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自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此句后有甲戌本评“有字改得好"。蒙府本评“确论"。脂评中不乏“最妙"、“神妙”等激语。此处评语虽不如“最妙”、“神妙”等评语言情激烈,但想来定有值得考量之处。“女子无才便有德”的原句乃是明末以来广为流行的名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曹雪芹仅作一字之修改,即将“是”字改为“有”字。曹雪芹著《红楼梦》一书,可谓是“字字看来皆是血”[1]5,一些看似枝末的字句也可能含有深意,更何况是曹雪芹改动古人名句,并非随性而为。

据目前所见的文献记载,“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应是出自于晚明陈继儒(字眉公)的小品集《安得长者言》,其原句为“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2]1其中“女子无才便是德”一句是在明末被提出后广为流行的“反女才”的名句。陈继儒在“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后有注:“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在注解中,陈氏认为女子读书识字后,依其受到的影响可分两类,一类是知书达理、守德之人,一类是不巡礼法、违德之人。前一类占少数,后一类的女子则是受到曲本小说的影响,为多数。晚明时期,社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反理学思潮潜滋暗长,各种反理学、反礼教的观点层出不穷,肯定了人性中自然情欲的合理性。在此背景下,封建儒家道统受到严重颠覆。“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提出正是对当时男女逞才适情、伤风败俗弊病的批评矫正,也是一种捍卫儒家道德价值的指导性方法。再者,“男子有德便是才”将男子的德看作是才,言外之意,男子若无德,即使有才也无用。这是对男德的重视。在封建男权社会之下,对男德尚且如此看重,更何况对女德的要求,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所发论的重点在“正女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确有“反女才”之意。曹大为教授指出:“实际上中国古代对‘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侧重于把才看成是诗文词曲方面的才华或琴棋书画方面的才艺;另一种则视为一般的聪明才智。文艺之才多为正统女教所摒斥。”[3]104文学才艺一直不被列入女子的正统教育当中,甚至有意被排除在女子的正统教育之外。这缘于人们始终将“女才”放到了与“女德”相矛盾的位置,认为“女才”妨碍了“女德”。明清时期,青楼文化大肆盛行,擅长诗文词曲或琴棋书画的多为妓女,她们才色兼备,更受男子之青睐。才子佳人小说中,男女皆为才貌兼备之人,双方之间以诗为传情的媒介,并私定终身。这是一种对女子才情的尊崇与高扬,这便使得现实生活中才女不巡礼法,才子风流多情的故事频频发生。因而给时人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即过度痴迷于文才抒发性情的女子多会违背伦理道德,做出淫邪不贞之事。在“女才”妨碍“女德”、损害“女德”的情况下,女子拥有文艺之才更加会被人们所排斥。因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才”实际上指的是“妨害女德的文艺之才”。

“女子无才便是德”与“女子无才便有德”这两个句式虽只有一字之不同,但意思是有明显区别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为肯定判断句,用一“是”字便将“无才”与“德”的内涵等同起来,“无才”即“德”;“女子无才便有德”为因果句,“无才"与“德"的含义不再等同,“无才"成为女子“有德”的条件。前一句反过来“有才便不是德”,后一句反过来“有才便无德”。“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颂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事迹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4]45细审这段文字,我们可得出如下信息:其一,李守中所谓的“有才”是指在“诵读诗书”之后的“能诗善墨”之才。其二,李守中通过“无才”的途径使女儿李纨具有德,他的最终目的就是培育女儿李纨的“女德”。在李守中的教育之下,李纨深受那些“节妇烈女”的影响,所以在青春丧偶之后,在膏粱锦绣之中,能以理自守,恪守妇德。

脂砚斋在十五回评时说曹雪芹“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曹雪芹独出心裁地把“是”字改为“有”字之后,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李守中这个“金陵名宦”家长头脑的僵化与顽固,同时也增强了李纨作为封建礼教牺牲品的典型意义。然而李纨在搬入大观园之后,其“诗才”得以展现。显然,这与李守中的教育理念是相背离的,那么这是否会削弱李纨作为牺牲品的典型力量呢?这便需要从李纨的“德”与“才”入手分析。

二、李纨的“德”与“才”

(一)李纨之“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应有的品德,而李纨则是《红楼梦》中众多女子中恪守得最好的。首先,李纨是荣国府贾母的长孙贾珠之妻,贾珠早夭,遗有一子贾兰。贵族女子在丧夫之后改嫁是为世人和礼法所不容的,从此李纨青春守寡,走上了“夫死从子”的人生路程。她精心育子,督导儿子贾兰考取功名。虽然《红楼梦》前八十回并未正面描写李纨辛勤课子之状,但是一来《红楼梦》中本身描写李纨的笔墨并不是很多,二来其中确实也有一些侧面的暗示。如《红楼梦》第五十回,贾母让大家做灯谜,李纨晚上睡不着,随口就编了两个,而谜底则都是《四书》中的语句。可见,李纨对《四书》是如此谙熟。李纨幼时并未修习过《四书》,可知李纨对科举考试的书目《四书》中的内容如此谙熟则是因为她平日里辛勤教子,督导贾兰考取功名。其次,从妇德而言,李纨作为寡妇,能以理自守,不萌情心,是标准的节妇。她还颇尽孝道。第四十回,贾母兴致勃勃地携刘姥姥逛大观园,李纨为备老太太乘船游玩,带领一群人把船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了下来预备着。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贾母来寻热闹取乐,李纨特别周到细致地为老太太铺炕备炉驱寒。李纨不仅对长辈非常恭敬有礼,而且与小叔子小姑子妯娌乃至下人的关系都非常和睦,从不端大奶奶的架子。再者,从妇言、妇容而言,李纨性情淡泊,娴静少言,从不多事。李纨的相貌书中没有描写,但在第二十九回贾母给张道士谈及为贾宝玉选妻的标准时说:“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4]345可见贾家对儿媳容貌的重视。贾珠作为贾政的长子,贾家对其婚事也必定非常重视,因而李纨也绝对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第五回中的茂兰美人图可为佐印。由于寡妇的身份,她平常也是素衣素服,卸去满头珠翠花簪,妆奁里连脂粉也没有。最后,从妇工而言。李纨,字宫裁。段江丽从文字学对其展开研究,其立足于“纨”本义,即指精细洁白的绸、绢,认为李纨的名、字有两层含义,一取“纨”素洁,寄寓人品清白雅洁意;二取“纨”绸、绢义,借名、字意义互补原则,再字宫裁,寄寓女红熟练意。而且,李纨在贾珠死后,除了侍亲养子,便是陪侍小姑针黹、诵读。可见李纨的女工也是非常不错的。

贾母、王夫人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佩。平儿说李纨是“菩萨”,凤姐说李纨是“佛爷”,兴儿说李纨诨名是“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曹雪芹刻意突出李纨之“德”,把李纨塑造成了“德”之化身、“德”之典范。

(二)李纨之“才”

李纨之“才”主要是在大观园中得以展现。她具有相当高的诗词鉴赏水平。第三十七回中,探春要起诗社,李纨也来了,进门便笑道:“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4]416此外,她还率众姐妹去找凤姐要诗社的经费,可见对作诗还是颇具热情的,只是她多次强调自己不会作诗,遂自荐为掌坛,揽下评诗之职。李纨拟定诗题为“海棠诗”。评诗时,众人都道黛玉为上,独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4]420评定钗黛二人的诗时,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4]420看出李纨于诗歌颇有主张,主张诗歌要含蓄浑厚,即要求诗人在创作态度上要:“中正和平",在创作方法上要“含蓄不露"。李纨平日里一向温柔和善,不愿得罪人,而她这次对宝玉的回答,充分说明李纨对自己对诗的评价是相当自信的。探春认为李纨评得有理,连一向自傲的林黛玉也没有什么意见,可见众人对李纨的评诗结果也相当认可。第三十八回中,对于十二首菊花诗,李纨的评价是:“等我从公平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平:《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4]434-435这三首诗均为林黛玉所作,李纨给予这么高评价的理由是“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可见李纨对诗的主张除了含蓄敦和,还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第五十回,众人在芦雪广作联诗,李纨评论道:“虽没作完了韵,剩的字若生扭用了,倒不好了。”[4]548可见她对诗律也颇为熟悉。《红楼梦》一书本身描写李纨的笔墨并不多,但曹雪芹仅用这几回就已将李纨的鉴诗之才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李纨多次说自己不会作诗,却与实际并不相符。首先,从李纨鉴诗时的品评可以看出,李纨还是有着一定的诗词功底的,其平日里想必是读过一些有关诗词类的书籍,了解诗词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虽然李纨仅完整地作了一首诗(在第十八回中,贾妃让众姊妹们作诗,李纨作的题为《文采风流》的诗),但其中“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一句,也得到脂砚斋好评,己卯本评为“超妙”。再次,在第三十七回成立海棠诗社,起别号之时,李纨给自己定为“稻香老农”,己卯本评为“最妙”。她又封宝钗为“蘅芜君”,探春赞扬“这个封号”是极好的。在第三十八回中宝钗作《忆菊》时使用“蘅芜君”称号,己卯本评“正用此号,妙极”。李纨起的别号既贴切又雅致,也说明了李纨还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女子。李纨说自己不会作诗,其实是一种刻意的隐藏。第四十九回,李纨提议大家去芦雪广拥炉作诗时,说道“老太太未必高兴”[4]540。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小厮兴儿在给尤二姐介绍李纨时说:“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4]715所以,虽然李纨喜欢诗,但是碍于自己的身份和贾府的规矩,她不能在公共场合去显露和张扬自己做诗的水平。李纨作诗的水平究竟达到何种地步,尽管曹雪芹并未用显语书写出来,但在长期压抑的环境下,其写诗的水平必然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李纨形象体现的“女性才德观”

通过以上对李纨形象所具有的“才”与“德”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隐含的曹雪芹对于女性“德”与“才”关系的态度。

(一)德——女子的生存基础

明清时期江南文化中女子的“才”逐步得到重视,这似乎对女性的评价已经由“重德轻才”向“德才兼美”的方向发展,然而这只是男性对女性审美的评价标准向“德才兼备”倾斜,“德”与“才”中,“德”依然是女子在当时社会生存的基础。社会环境对女子的要求和男性对女性评价的话语权的掌握,使得女子只能在这一大环境下做有限的挣扎。“才”的发挥,并不能使她们挣脱出“传统妇德”对她们的束缚。这一点在大观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曹雪芹从李纨出场,就处处强调李纨的“德”。李纨因“德”受到的认可,是其在贾府中生存的基础与资本。李纨每个月得到的补贴与老太太、太太平等,又分着园子地收取租子,年终分年例的时候,又是上上份,平常吃的穿的还是官中的。王熙凤说是因为老太太、太太觉得她寡妇失业的可怜,其实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纨“年轻守节”、“一心侍亲养子”、“安分守己”的德行征服了贾家长辈。李纨青年丧夫,也就失去了地位上的依靠和权势的来源。但是贾家上下没有一个人看不起她、忽视她。如果李纨没有因“德”而受到尊敬,那么在失去丈夫,儿子贾兰尚且年幼不足依的情况下,其境遇的凄惨是可想而知的。在封建等级森严的贵族大家庭中,尤其是贾政极其看重家族名誉的情况下,女子尤其是寡妇不守妇德是不能被容忍的。李纨因“德”受到的尊敬,也为自己和贾兰的生存取得了一席之地,同时为贾兰的成长提供了较为良好的条件。这对于一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寡妇来说,殊为不易。

除李纨外,另有一对人物,在她们的对比之中可以凸显出“德”对于这些在贾家生存的女子的重要性。一对是宝钗和黛玉。宝钗是扬德的典型代表。宝钗处处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处处以封建传统的“妇德”来要求自己。第四十二回,薛宝钗教育林黛玉说:“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第四十九回,香菱请教史湘云谈诗,薛宝钗教育她们:“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第六十四回在谈论黛玉的《五美吟》时,薛宝钗议论道:“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次之。其余诗词之类,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甚至说:“诗从胡说来。”宝钗精于诗艺,但她在诗社外鲜有创作。即使是作诗之时,她依然不忘德的要求,第三十七回写诸人咏海棠事,脂砚斋评曰:“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可见,她对传统妇德的坚定维护。宝钗“会说话”、“会做人”,赢得了贾府上下对她的褒扬以及与宝玉的婚姻。黛玉是扬才的典型代表。黛玉是诗心处世,诗不只是她排遣消娱的,更是她彰显价值的方式,是她最本真的天性本质。然而黛玉并非无德或背德,而是不屑于封建传统要求女子的“德”。然而在封建礼教严格束缚的贵族大家庭中,“木石前盟”输给了“金玉良缘”。从以上对几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贾府中的女子想要生存并得到认可,尤其是贾母、贾政、王夫人等话语权掌握者的认可,传统女德依然是基础。

(二)才——女子的天性魅力

“才”是女子的天性。《红楼梦》中,曹雪芹对女性的“才”是充分肯定的。曹雪芹在开篇提到,写此书的宗旨是为当日之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闺阁女子立碑作传。他在书中塑造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女子形象。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曹雪芹着重以“德”塑造的李纨,也是相当有“才”的。她对女才并不反对。作诗与评诗,不仅仅是对李纨枯燥生活的一种解救,更是李纨本性的一种释放。

贾宝玉的诗才在男性的文化圈里也算是颇有名气的,却总不及他的姐姐妹妹们。男子有才不稀奇,女子有才还超出男子才“稀奇”。可见,曹雪芹是在极力突出女子的“才”。在诗赋方面,曹雪芹极力铺陈海棠诗、桃花社等活动,目的就是充分展示这些闺阁女子的诗才。黛玉堪为“逸才”,她作诗,总是一挥而就,新奇别致,韵致天成。宝钗,诗艺高超,其诗作温柔敦厚。湘云作诗联句也“极敏捷智慧”。宝琴年纪尚小,却也才思敏捷。妙玉诗才傲超裙钗,黛玉、湘云大赞其为诗仙。然而她们仅是以诗为戏,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学诗,说自己心里羡慕姑娘们一起作诗,也学着顽罢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倒了呢。”[4]531但当宝玉把姊妹们在诗社中作的诗拿给外头的那些相公们看时,这些人在真心叹服之后,又抄了刻去。探春、黛玉便说宝玉:“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由此可以看出,黛玉她们结诗社、作诗的目的是为了娱乐,是为了精神生活的愉悦,而不是为了刻意宣扬自己的才学。女子天性敏于感受,她们凭着天性作诗,仅作诗为娱乐,便能如此。如果像那些大诗人一样专意作诗,甚至像那些苦吟诗人那样为炼一字劳心费神,苦吟成痴,会否又出现一位蔡文姬、李清照那样不让须眉的诗坛女杰呢?曹雪芹塑造了这一众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奇女子,正是表达了她对于女性天性中所蕴含的才华的欣赏,天赋的才华是女性魅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德才兼美的女性理想

李纨是“德”的代表与化身,曹雪芹承认“德”是女子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但又十分欣赏女子的才华。李纨的“德”是从小受教育的结果,是真德实德。李纨的才是她的天性,但这天性,却被从小受到的“德”的教育压抑住了,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她寡居生活乏味不快的一个原因。一个充分发挥了自己才华天性、不压抑自己丰富情感的李纨,才符合曹雪芹对于女子“德才兼美”的审美要求。李纨是“金陵十二钗”中结局最为特殊的。曹雪芹在李纨身上着墨不多却用意颇深。李纨的结局实际是一褒一贬。褒的是李纨一生恪守妇德,这样的李纨是十分符合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要求与评价的。李纨用一生的心血培育自己的儿子,儿子贾兰不负母亲的期望与付出,终于“爵禄高登”,致使李纨诰命加身、老来富贵。这可谓是对李纨守德的回报,也是曹雪芹对李纨守德的褒奖。贬的是这个封建社会以传统妇德评价女性的道德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要求女子压抑自己的天性,处处以“守德"的形象示人,强调女性对于男性的从属地位。正是由于女性的从属地位,使得女性的存在要以掌握话语权的男性的评价为基础,女子要通过“守德"来获得社会的正面评价,赢得生存所需要的地位。李纨刚享受到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却又“昏惨惨黄泉路将近”,曹雪芹迅速而无情地让“德”的典范——李纨在最幸福的时刻就走向死亡。一个美好的结局突然走向大逆转,把美好的东西突然毁灭给人看,这急剧的转变给人造成心理上的强烈冲击力,使李纨的悲剧意味更加浓厚、更加令人警醒。从《晚韶华》一曲中,我们读出的不是对李纨心愿得偿的欣慰或对她一生恪守“妇德”的赞扬,而是满纸的唏嘘、悲叹与讽刺。那匆匆而逝的美韶华、那不期而至的黄泉路,都是对李纨一生恪守“妇德”的莫大的讽刺。一生尽德尽孝、勉力育子,最后却只落得个“虚名儿”。从这一褒一贬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于“传统妇德"的批评与思考,和他对建立于“传统妇德”之上的女性价值评价体系的批判。

另一个“德”的代表是宝钗,而宝钗的德是“虚德”。她总是口口声声向别人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自己的行为却多与传统女德相违背。她博学多才,不仅诗做得好,其他琴棋书画医学药理样样精通;她批评黛玉读了《牡丹亭》、《西厢记》,可是如若宝钗自己没读,那她怎知黛玉说的诗句是来源于这两本书呢?宝钗扑蝶,怕自己惹祸上身,便栽赃给黛玉,让丫鬟红玉、坠儿误认为是黛玉在偷听她们说话。第二十一回脂批:“宝卿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蜜之情,形诸声色。”[4]244宝钗处事的老成圆滑为自己披上了守德的外衣。黛玉虽有才,但是她身上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心灵纯真,孤高自许,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总用刀子式的语言予以投刺,因而被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与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相违背的。

明清江南才女文化非常兴盛。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明清时期女作家达三千多余人,这充分说明了明清才女文化的兴盛,特别是文学之“才”。晚明文学家叶绍袁首先提出:“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妇人亦有三焉,德也,才与色也。几昭昭乎鼎千古矣。”[5]1由此确立了“才德美”的新型评价模式。自幼生长于“繁华的秦淮风月”并且一生处于江南女性文化持续发展的繁荣时期的曹雪芹深受这种新型评价模式的影响。这种评价模式并非是对“三从妇德”的否定,“德”依然占据首要和主导的地位。明清时期的社会对女性的认同仍以“德行”为贵,评判才女始终不离道德,因此明清女性诗文选本每每宣称“学行并茂,置诸首选……先德行而后文艺”[6]879。“才”只是为传统妇德增加了新的内涵。有较高才学修养也是女子“有德”的一种表现,美不再仅仅指外貌美,有才学的美貌女子更具魅力,更为士阶层男子推崇。

受此文化氛围的影响,曹雪芹认为一个女子也应该寻求本真的自我,发挥自己天性的魅力,使自身的生活充实快乐而有价值。李纨的一生虽受到贾家上下的尊遇,她希望独子贾兰能荣登爵禄的愿望也得以实现。但她的一生并不快乐,被锁在“妇德”的樊笼里,她的天赋的才华得不到发展。她虽青春丧偶,却绝非槁木死灰,整日与贾府里一众个性鲜明、才华横溢、洋溢着无限青春气息的姐妹们相伴,她的心也回到了少女时代,渴望享受本该属于她的青春。但受迫于生存的压力与那已经深入骨髓的“妇德”思想,她却只能收敛起飞扬的心思,让自己回到“道德”的樊笼里。她一生为儿子活、为道德活,却没有真正为自己活。如果李纨不这样执守“三从妇德”,而是让自己的天性得到发挥,让自己青春的心思与众姐妹一起飞扬,活出一个天性的李纨,那么她的结局的悲剧意味也不会这么浓厚,也不会“枉与他人作笑谈”,最后只得了个“虚名儿”让后人钦敬。

通过以上对李纨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在李纨形象中寄予了自己对于女性“德”与“才”关系的看法与评价。一方面他承认女子要想在当时的社会上生存立足,必须通过践行传统封建妇德的要求来获得社会评价的认可;另一方面曹雪芹对传统封建道德压抑女性情感、泯灭女子天性的方面及以其为基础的社会对女性的单一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与控诉。他还表达了女子应该自由发挥天性,而不是仅仅活在“道德”的樊笼里的思想。遍观红楼形形色色、各具特点的女性,没有一个真正完全符合曹雪芹“德才兼美”的女性理想。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李纨:她秉具传统道德中尽孝育子等好的方面,同时又不受传统道德中糟粕的束缚,让自己的天性、情感得到发挥。这样一个充分发挥了自己生命价值的李纨才是曹雪芹心中“德才兼美”的理想女性。但这样形象完美的李纨在《红楼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曹雪芹借李纨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女性德才观”,这也正是李纨悲剧的深层含义。

[1]【清】曹雪芹著,脂砚斋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明】陈继儒.宝颜堂秘笈[M].上海:文明书局,1922.

[3]曹大为.中国古代女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清】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岳仁整理辑校.红楼梦脂汇本[M].长沙:岳麓书社,2014.

[5]【明】叶绍袁.午梦堂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

[6]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879.

(编辑:刘晓红实习编辑:徐雯婷)

CAOXueqin’sViewpointaboutFemaleTalentandVirtueReflectedbyLIWan’sImage

HAN Xingya

(Humanities College,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8)

Li Wan is in a special position among the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When LI Wan appears,CAO Xueqin clearly emphasizes the virtue of LI Wan by her origin and education.She is also respected by the people owing to her virtue.After coming into Da Guanyuan,LI Wan also gradually exposes the talents for poetry.Her ending is the most special among the Twelve Beauties of Jinling.CAO Xueqin has a special meaning to set such an imag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 Wan’s image,it can be seen that CAO Xueqin implies his attitudes and ideas for the women with relationship of virtue and talent.This paper starts from “Ignorance is women’s virtue",and then analyzes the viewpoint about female talent and virtue reflected by e Li Wan’s image.

ADreaminRedMansions;LI Wan;the viewpoint about talent and virtue

I207.411

A

1004-342(2017)05-84-07

2016-04-18

韩星亚(1990-),女,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曹雪芹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曹雪芹著《红楼》医药百科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大观园中的诗学活动与曹雪芹的诗学趣尚
《红楼梦》的“形影叙事”与曹雪芹的自我形象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Cao Xueqin and Beijing West Mountain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曹雪芹送彩礼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