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培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2017-03-22 10:42刘富胜
关键词:理论课培育育人

刘富胜

(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培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刘富胜

(重庆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

培育大学生的中国梦,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必然选择。实践路径就是让大学生通过与社会现实接触,了解社会大众,体会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实践育人,使当代大学生能够以客观认知取代主观臆断、以理性建构取代盲目批判、以崇高理想取代随波逐流。

中国梦;大学生;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青年大学生要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问题在于,中国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中国梦培育的现实途径依然陈旧单一。我们认为,只有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才能让中国梦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与行动指南。

一、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培育的价值与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责任,意识形态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程的根本区别。坚持意识形态教育,就是坚持培养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为核心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意识形态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既是指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加大学生对伦理、法律、历史、哲学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是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互动环节、实践育人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完成的重要任务。中国梦培育就是要将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民族责任融为一体,使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成为大学生群体的共同理想。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不断追求的梦,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努力、不懈奋斗的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追求民族复兴的历程,以及在这个追梦过程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人物,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鲜活素材。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就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中国梦的追梦人和实现者,让中国梦成为大学生人生理想的核心构成要素,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梦想,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实现中国梦。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就是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国家。人的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价值,社会价值则是个人对社会贡献,以及通过这种贡献所获得社会认同。有的大学生认为,在全球流动的今天,民族国家已经不再是个人注定的选择。其实不然,民族国家是个人无法抹去的印记,民族国家认同是个人最自然、最便捷、最深刻的情感归属。融入其他族群和国家往往是个体迫不得已的选择而非首要选择。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即人天生就会关注自己所在城邦、国家的发展。他在《政治学》中这样写道:“人们即便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照样要追求共同的生活, 共同的利益也会把他们聚集起来, 各自按自己应得的一份享受美好生活。对于一切共同体或个人来说,这是最大的目的。而且仅仅为了生存自身, 人类也要与他人生活在一起,结成政治共同体。”[1]86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离不开无数个体的共同努力。邓小平早就指出,从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民族复兴是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38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能力素质提升的主要渠道。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树立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培育的困境与出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完成培育大学生中国梦的重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实践教学旨在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认同发展、凝聚改革共识,它因亲身感受而真实、因触及灵魂而持久,成为提高中国梦培育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培育面临着三大困境:教育环境日趋复杂、教育对象更加多元、教育方法严重落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资讯、人际交往、娱乐休闲、发表意见的第一平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的“灌输模式”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手机将随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随着微博、贴吧、论坛的兴起,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同一网络事件会出现迥然不同的观点解读,这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影响了学生客观理性的判断。然而,理论灌输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方法,教师的苦口婆心与学生的无动于衷形成鲜明对比。

培养大学生的中国梦,就是要他们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就是要让他们在“两个一百年”的顶层设计中找到自己的梦想。回避当前社会的问题,一味强调理想性和规范性,无疑会加重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负面情绪与错误理解。

改变中国梦培育的现状,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教学就是灌输真理,要用真理取代大学生意识中的谬误。“满怀好意”的老师与“不明真相”的学生之间是对立的,学生在“或明或暗”地抵制着老师。中国梦培育应该凝聚共识、培育公共理性。它的前提是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认识都有合理的一面,但都是从自我出发来确认的合理性;既然我们同时也生活在公共领域中,我们必须与他人达成共识,共同解决我们面对的困难,共同营造我们的生活世界。正如伽达默尔所言:“人应该对某种人类的团结有一种重新觉醒的意识,慢慢地把自己作为整个人类来认识,因为这意味着人要认识到,无论是好是坏,人属于整体。”[3]76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也就改变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立关系,老师是共识桥梁的搭建者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平等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学生也更愿意参与课堂教学,并与老师分享自己的看法与主张,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机会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4]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主渠道,实践教学则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来消化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

培育大学生的中国梦,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国梦既是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也是立足于当下的现实追求。当代大学生生长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国家的日新月异既让他们自豪,同时也让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他们喜欢横向对比,很少进行纵向比较。没有纵向比较的横向对比必然是片面的,他们从横向对比中很容易找到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难深刻体会到为什么我们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很难认识到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中国梦培育需要横纵比较相结合的视野,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既能够见证国家发展的成就,也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未来承担的重任。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点滴感受都将为他们的个人梦想指明方向。

三、当代大学生中国梦培育的路径与原则

实践路径在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国梦中的地位和意义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薄弱环节。理论认知与现实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出于实践育人中大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社会实践不同于课堂教学,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接触社会,学生的外出行为成为必须由单位承担责任的组织行为。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老师,都担心安全问题会所引起不必要麻烦。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很多高校默认了简化实践教学甚至放弃实践教学的做法。

二是出于实践育人中全员参与可行性问题的考虑。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环节,需要所有学生参与。但在很多高校的老师看来,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扩招之后,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老师不能详细指导每一个学生的社会实践,同时也不可能带领所有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是出于实践育人形式与功能界定不明的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团委学生处组织的社会实践尽管存在一定的交叉,但是在出发点上存在明显区别: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要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带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答案;高校职能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是要学生去帮助社会,发挥大学生作为社会一员的作用。

面对实践教学的困难,部分高校倡导“广义实践教学”理念。有的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出发,认为实践教学是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那么课堂之外的形式都可以称为实践教学,由此提出“虚拟实践教学”,认为这既克服了安全问题,也解决了全员参与问题,还达到实践教学效果,是“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5]有的从实践教学的参与性出发,认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因此任何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都是实践教学,提出“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案例教学、阅读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六大基本类型”。[6]

“广义实践教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克服了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逐渐偏离了实践教学的本意。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在于通过学生与社会接触、了解社会,从而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其核心在于“接触”,通过接触,产生感悟、深化认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具体性、生动性,是学生获得灵感、触动灵魂的源泉。通过电视、网络和书籍,我们固然可以了解到西北农村非常缺水的现实,甚至通过某些画面看到了当地老百姓从几公里外的地方挑水,也会触动我们的心灵。但是这种触动与让大学生去当地亲身体验就是不一样,有了亲身体验之后,这种触动就变得更为可靠、更加持久,甚至会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并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媒介我们可以获得知识,但是“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没有办法做到事事体验,但是创造机缘、让大学生有所体验则是实践教学的真正本质。

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需要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培育大学生的中国梦,首先要让大学生感受到这个梦的真实性、可行性。离开了真切的体验,很难让学生有明确而具体的行动方向。通过让大学生考察企业发展成就,同时全面了解周围的污染情况,他们很快就能明白,为什么国家一直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什么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让大学生深入偏远农村、体验当地生活,他们很快就会明白“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无论我们课堂上怎么理性分析,都没有他们自己的体验来得真切。

选择中国梦培育的实践路径,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侧重体验。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应该是各有分工、相互协作的关系。课堂教学强调传授知识与理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践教学就应该侧重学生体验,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来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凝聚共识、增进共识。第二,加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团委学生处等职能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不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老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全程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而言,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检验等完整过程,不能将实践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老师布置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提交实践报告这样一个看似合理、实则放羊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提出实践教学的内容,学生结合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实践方案申请,老师在审定实践方案之后,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老师随时参与并指导学生,回答学生遇到的困惑;实践结束之后,老师应该组织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并作为学生成绩的有机构成部分。第三,全员参与。实践教学不是针对某一部分同学的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学活动,全员参与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原则。全员参与并不意味着同时参与和统一参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比如有的高校通过“项目制”方式,组织学生以团队的方式申请实践教学项目,将统一与分散结合起来,一个教学班分为若干项目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申请书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

中国梦既是我们能够共同感受的中华民族腾飞之梦,也是需要所有中华儿女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的梦。培育大学生的中国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拓展实践育人渠道,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则是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1]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3] 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4] 张文显.弘扬实践育人理念 构建实践育人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5(Z1):7.

[5] 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的深度融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36.

[6] 李姝辄,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J].大学教育科学,2013(1):44.

(责任编校:杨 睿)

Research on Practice Path for Cultivating Chinese Dream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IU Fu-sheng

(SchoolofMarxism,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Chongqing400067,China)

Cultivat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urrently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sk, and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indoctrination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doing this work. The practice path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contact the social masses, know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understand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through the contact with social reality. By practical educati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made to use objective knowledge to replace subjective assumption, to use rational construction to replace blind criticism and to use lofty ideals to replace doing without their own ideas.

Chinese dream; college student; practice path

10.3969/j.issn.1672- 0598.2017.04.004

2016-12-08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KZY201500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刘富胜(1978-),男,重庆南川人;哲学博士,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641

A

1672- 0598(2017)04- 0025- 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培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