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玲
(芜湖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
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引发脑出血的高危疾病,脑出血后容易损伤到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1]。本文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选取患者共80例,结果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日—2017年6月2日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当中选出80例,都接受手术治疗,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脑瘤卒中以及外伤性脑出血的患者排除。采取电脑随机编码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0.23±5.3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0.51±5.23)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在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上报异常情况,记录好监测结果。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1)血压调节。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当中包括高血压,手术结束之后,要采取降压措施,低压(100~110 mmHg)、高压(170 ~ 200 mmHg)患者接受脱水剂治疗,定时测量血压值,结合测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予以降压药治疗,选择一种起效较快且半衰期较短的药物为患者治疗。(2)颅内压调节。颅内压升高会导致再出血,因此要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颅内压水平,予以适量的脱水剂治疗,抬高病床至30°左右,促进颈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3)呼吸道管理。痰液无法排除的患者,定时采取人工排痰措施,需要遵守无菌原则,拔除气管插管前,先对患者的血压饱和度、呼吸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4)针对性处理。存在高热、躁动症状的患者,对其实施亚低温治疗或者是冬眠治疗,事先说明两项治疗措施的目的及操作流程,使患者的内环境稳定、心肺功能得以改善,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尤其是呼吸状况。(5)饮食指导。做好口腔卫生护理工作,增加饮水量,为了防止便秘,采取灌肠或者是药物通便法。(6)心理疏导。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将疾病好转的消息及时告知患者,使其治愈信心增强。此外,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建议家属时刻陪伴在患者床边予以细致的照护。
统计两组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在护理前后用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2]
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功能进行准确评估,都以高分为优势。
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用(x±s)的形式表示运动功能得分、日常活动功能得分(计量资料),并用t值检验;用“%”的形式表示脑出血后再出血发生率(计数资料),并用卡方值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患者术后7例(17.50%)发生再出血,观察组仅1例(2.50%,p<0.05)。
两个组患者在护理之前的运动功能得分与日常活动功能得分都较低(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的上述两项得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脑出血患者的运动与日常生活功能得分(x±s,分)
脑出血(脑溢血)属于高发的一种脑出血疾病,具有很复杂的发病机制,也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文中针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比较具有针对性,包括血压的调节、颅内压的调节、呼吸道的管理、针对性的处理以及饮食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结果部分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再出血概率更低,护理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功能得分更高。说明,在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再出血,还可提高患者的各项功能,改善预后。
[1] 亓剑凤.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规范化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8):35-37.
[2] 王翠云.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