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构建

2017-03-22 04:02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智慧图书馆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兴起,带来了强大的计算存储能力以及信息化的环境,各高校开始进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但是截至目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概念共识,缺乏系统的指导与全局规划,难免造成建设的混乱。因此,可以在目前的智慧图书馆研究基础上,借鉴霍尔三维结构,将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重构,对智慧图书馆建设进行功能细分与计划实施。

1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进展

我国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关注始于2000年,主要从建筑与技术的角度讨论图书馆的系统实施,以及研究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一站式”搜索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数据挖掘等[1]。智慧图书馆研究总体处于初始阶段,学者们对其概念尚未达成共识。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首次提出了“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概念[2]。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开始真正被广泛接受,随之相应的“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等概念也成为热点,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定义、建设方式形成流派。将智慧理念融入高校图书馆建设对辅助当代大学生成才、支撑科研、服务社会有深远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综合性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使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更有章可循。

2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系统规划

国内高校尚未形成统一的智慧图书馆架构体系,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按照各校实际情况自主推进,并无整体性的系统规划。不同高校、不同区域对智慧图书馆的认识并不一致,所以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所包含的重点内容往往不同。缺乏统一规划容易造成很大的盲目性,在智慧图书馆项目的建设中容易出现贪多求快,或因实用性不强项目半途而废,造成资源浪费等。因此,仅靠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和建设热点跟进推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无法充分激发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导致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缺乏可持续性。

2.2 经费与技术支撑力度不够

建设智慧图书馆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但不少高校的经费与技术有限,造成了智慧图书馆建设滞后。同时,知识产权、隐私信息、个人信息的保护需求日益增大,配套的技术却难以跟上[3]。目前我国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基础与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共享壁垒森严。各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与数据商、各大数据库之间如果不能进行广泛的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业务合作,那么高校智慧图书馆就难以形成泛在服务[4]。

2.3 缺少智慧馆员

智慧图书馆建设往往是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上进行升级,并依靠外部运营商与数据商,缺乏成熟的智慧图书馆复合型专业馆员,多由馆员在各自专注的领域分包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各项业务。因此,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加强培育专业型智慧图书馆复合型人才[5]。

2.4 缺少与传统图书馆模式的协同

很多智慧图书馆建设只是在高度信息化背景下对传统图书馆模式进行替代性再造,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将“智慧”等同于“智能”,偏重于强调技术突破。电子资源快速扩张,对用户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与价值牵引,很容易造成图书馆价值的偏离,导致图书馆本质建设的根基不稳[6],图书馆文化传播与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功能弱化,不利于高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3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三维结构模型

3.1 霍尔三维结构理论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它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阶段和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立体三维空间结构。借鉴霍尔三维结构,可以形象地描述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系统工程框架,并可以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进一步展开研究。

3.2 高校智慧图书馆三维结构模型

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将复杂的系统工程转化为立体的三维空间,形象地将整个高校智慧图书馆系统工程的组成用时间维、逻辑维、业务维刻画出来。通过时间维与逻辑维结合,逻辑维与业务维结合,时间维、逻辑维与业务维的结合,将各维度具体内容嵌入基本结构框架,可以构建完整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三维结构模型(图1)。

图1 高校智慧图书馆三维结构模型

图1中的模型展示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框架,明确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阶段、步骤、重点建设内容。

智慧图书馆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建设中涉及各类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数据资源等技术型因素,因此需要在建设初期进行基础技术与基础数据的统一顶层设计规划。

3.2.1 业务维设计

业务维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建设内容。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业务是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处理与完成的工作,即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内容,这是整个建设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业务维的核心内容。在业务维设计中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智慧应用功能,以形成全面系统、概括性的建设内容。

在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新局面、多挑战、多任务的情况下,智慧图书馆建设将是推动高校向“双一流”迈进的一大助推器。因此,借鉴现有的智慧图书馆功能,并融合高校图书馆基本职能与发展趋势,建设内容确定以智慧馆藏、智慧馆员、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四大板块为主,各板块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功能划分。

智慧馆藏主要涉及纸质及电子资源在采编过程中的技术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如利用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实现馆藏资源的优化管理,使馆藏布局、馆藏服务、馆藏管理等业务更深入地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7];智慧馆员则要求培养在图书专业技术、学科服务、科研教学方面更具有兼容性与创造性的新一代复合型馆员人才,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提供智慧服务,搭建起智慧图书馆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智慧服务则包括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文献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学科服务等方面,要求服务实现个性化、网络化、信息化、实时化,满足高校不同层次读者的知识与信息获取需求,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更广,更具有深度;智慧管理主要包含图书馆的人员管理、人才培训、制度规划、馆内设施等,实现图书馆人、财、物的协同智慧管理[8]。

3.2.2 时间维设计

时间维是指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时间进程方面的设计,是智慧图书馆这一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各阶段。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总时间序列与各大建设内容的时间序列都可依据该种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智慧基础阶段,通过对高校所处的背景、建设基础、建设必要性等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为之后的功能规划提供基础与参考;二是需求获取阶段,其核心是确定需要进行哪些智慧图书馆项目建设,充分调研现有需求与可预期的未来需求;三是功能规划阶段,依据前期的功能需求与设计思想确定智慧功能,设计建设方案;四是智慧建设阶段,将概念方案付诸实际,确定建设计划、人财物的统筹安排、时间日程等,这一阶段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阶段,也是建设目标最终实现的过程;五是更新维护阶段,在长期的使用中,检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成效,通过不断评估运行效果,完善与更新智慧图书馆,使智慧图书馆对高校更具适用性[9]。

3.2.3 逻辑维设计

逻辑维是指在时间维度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以及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

按照大型系统工程的逻辑步骤进行逻辑维的设计,使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变得条理分明、目标明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背景分析,包括与智慧图书馆相关的人力、物力、资金,进行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二是明确目标,主要为了正确地制定建设方案,对建设什么程度的智慧图书馆、需要哪些功能等重要问题在读者与高校管理层进行广泛调研,论证建设目标,使之后的方案制定与方案实施都有一定的指向性;三是确定内容,主要是确定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此为中心点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框架;四是设计方案,主要任务是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与原则、顶层设计、建设内容、方案框架、方案细节等形成可作为后期建设依据的文件;五是制定计划,主要是对建设的时间节点、人财物的分配等拟定计划表;六是实施方案,对之前的计划方案进行落实,并在落实的过程中对方案进行适时的调整与修正,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七是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智慧图书馆投入使用后的持续监控与完善,对于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更新的功能都要进行预估与新方案准备,以推进智慧图书馆的不断完善。

4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的日益融合,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成效显著,但仍旧任重道远,特别是在高校将自身特色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结合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以高校智慧图书馆三维结构模型为框架,通过三维结构模型进行整体布局,以目标引领规划聚集认同与支持,推动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可以更直观地进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时间、逻辑、业务分析,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提供一种新思路。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智慧图书馆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图书馆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稿约
系统工程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