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7-03-22 04:02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指标体系卫生

2017年1月23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依托现有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合理规划与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含综合和专科)”[1]。这说明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家正针对患者跨区域医疗的需求,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到国家层面,开始开展顶层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自2010年起,中央财政连续3年投入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公立医院信息化、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的卫生信息化框架逐步显现,已有辽宁、江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基本完成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2]。

尽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发展很快,但现有对平台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标准的应用符合性测试方面,缺乏对平台安全、质量以及业务应用等方面的有效性评价。

本在明确数据交换目标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和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评价的研究成果,确定评价体系,对平台数据进行了系统评价。

1 评价目标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在全面掌握与有效性相关的研究视角和评价维度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有效性评价模型(图1)。

图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效性评价模型

以内容、质量、安全和效益4个方面作为评价目标,筛选评价指标,构建平台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评价目标分析如下。

1.1 用户需求分析

1.1.1 居民个人

覆盖整个区域的卫生信息交换平台可以为居民提供贯穿居民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信息[3],居民通过平台可以获得自身各个时期的健康状况以及相应的健康知识服务。

1.1.2 医疗卫生机构

医生在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时,可以调阅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既往病史、过敏史、输血史和手术史等,也可以通过系统获得治疗安全警示、重复检查、检验提示等信息[4];在进行远程医疗的时候,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除此之外,医院可以从电子病历中自动获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业务单位或部门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

社区全科医生通过居民健康档案查看居民个人基本信息,通过家庭保健册查看其家庭信息,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连续性健康管理;查看居民检查报告和医学影像,联通医院,委托检查检验或双向转诊等;对慢病非传染病等八大高危病种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管理,向妇女、儿童、老人以及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保障服务[5]。

妇幼保健院通过获取孕产妇的有关信息,实现从婚检开始,包括孕妇产前检查、孕期健康知识宣传,高危产妇监控以及产后访视等一系列妇女保健的全程管理;获得新生儿信息,完成新生儿的出生登记和产后访视,并进行筛查,跟踪管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体检、疫苗接种等行为[4]。

1.1.3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

疾病控制中心可以获得传染病个案信息和各个地区传染病疫情统计数据。同时,对儿童疫苗接种、慢性非传染病、老年保健等类别进行重点监测和调控;通过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建设,能够收集到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危险因素数据,对其进行公共卫生监测[4]。

卫生监督机构可以集中管理对象的所有信息,建立档案,通过卫生监督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全面地获得卫生监督实际状况[6-7]。

急救中心和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各个机构之间的互连,实现整个区域内急救资源和应急资源的整合,在进行社会紧急救助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同时,通过平台还可以跟进各个突发事件的进程发展,对整个区域内发生的应急事件做出统计。

1.1.4 卫生行政部门

通过对卫生应急资源的管理,结合社会各方资源,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卫生行政部门能够按照卫生应急预案,调度相关应急人员及物资保证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通过平台能够获取到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等部门的基础数据、人力、财力、设备等配置[4],进而从宏观上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让所有居民都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通过数据中心和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从新农合、医保、居民健康卡等系统收集和挖掘信息,分析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下的居民就医和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今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1.1.5 其他相关部门

区域医疗卫生数据交换过程中的相关部门主要包括药监、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4],各个部门需要加强沟通,提高业务能力,增强业务协同和服务功能,实现卫生机构和相关机构间信息的互联互通。

1.2 数据质量

在对数据交换效果的评价中,数据质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平台上的数据是否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二是平台是否能对数据质量进行监控,三是数据是否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由于医疗卫生数据的特殊性,数据不仅要支持平台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还要满足医疗卫生行业的行业标准,如各种医疗业务的分类与代码、疾病编码标准等。

1.3 数据安全

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业务的安全两个方面。其中保障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系统安全,主要在于防止信息网络瘫痪、防止应用系统被破坏、防止终端病毒感染、防止有害信息传播以及防止恶意渗透攻击等。保障业务数据的安全,主要在于防止业务数据的丢失、防止卫生信息泄密等[8]。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初选

通过上文对评价目标的分析,本文从数据交换的内容、质量、安全及效益4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内容部分的评价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急救和应急、健康档案管理、绩效考核和综合管理八项;数据质量部分的评价包括信息集成、数据质量控制、标准支持3项;数据安全部分的评价包括整体安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和安全管理7项;效益部分的评价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项。

确定了一级指标之后,根据国家关于平台建设的相关规范,初步筛选二、三级指标,就初选结果做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新增或删减,对表述不清或归类不当的进行修正,确定最终的指标项。

2.2 专家咨询情况

本研究中共发放问卷16份,回收12份,有效问卷12份,专家积极性系数D=75%,表明专家对此课题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Ca>0.7为可接受信度。根据专家自评情况,将所有专家的Ca值取算术平均,计算最终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725,表明最终结果可信。

2.3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初选指标,在4个维度上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yaahp version 10.5实现权重计算,并最终通过一致性检验。

内容方面,根据评价目标分析,结合国家发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各省发布的《健康档案基本功能规范》以及实际业务操作,整理出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117个三级指标,各指标及相应权重见表1。

质量方面,根据评价目标分析,结合国家发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试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以及实际业务操作,整理出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各指标及相应权重见表2。

安全方面,根据评价目标分析,结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试行)》以及实际业务操作,整理出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指标,各指标及相应权重见表3。

效益方面,根据评价目标分析和文献分析以及实际业务操作,整理出2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各指标及相应权重见表4。

表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续表1

表2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质量)

表3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安全)

续表3

表4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效益)

3 讨论

尽管关于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评价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更多的是从标准的应用符合性评价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在标准的应用符合性评价基础上,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整个数据质量,并增加了对数据内容、数据安全以及效益3个维度。但是由于平台还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所以对平台有效性的评价尚缺乏实证研究,是一个探索性研究。

4 结论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层次明确,评价方法较为科学,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实全面地评价现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效果,为构建全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数据交换效果评价研究,旨在推动区域间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在构建医疗卫生数据交换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参考其它领域对信息、数据评价的做法和经验,立足实际业务,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长远发展,从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安全以及效益4个角度,设计全面、系统、具有实际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区域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资源管理、政策制定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指标体系卫生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卫生歌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