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娇+黄刚
摘要:互联网已经是现代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大学生在互联网的生活型态下,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如何指导大学生“役物而非役于物”,利用互联网的辅助,从事良好正确、具有价值与意义的闲暇文化生活,是高校教师必须侧重关注的议题。
关键词:创新实践;校园文化;互联网背景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40-02
一、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现状与弊端
1.沟通技能低落。社交网站以及即时沟通软件的兴起,令学生更多地放弃了真实的社交与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下,沟通行为只是一种人机式的互动,文字及简单的语言成为了唯一的沟通方式,并且网络化的文字语言零碎、片面、简短并充斥着错字或别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忽略了人际交流中不是只有文字还有眼神的交流、肢体的表现、态度与情绪的表达,而疏于练习的结果,便是在真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下降,包括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的下降、表述能力不足,在表情与肢体运用上的能力也完全不适合。根据一项人力资源调查指出,许多大学生在面试时,几乎无法与面试官有良好的眼神交流,这说明大学生利用网络沟通时间久了,使得真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出现削弱。
2.人际关系真实感的欠缺。人际关系包括了对上关系、同侪关系及对下关系。学生们在学校,除了课堂上能练习对上关系,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练习同侪之间的交际。这些交际包括课余的活动交际、宿舍寝室内的交流、校内或校际社团活动之间的交际。事实上,这是学生社会化的初始,透过充分足够的交流,能使对真实人际关系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特别在应对进退的时机与能力上,能有较佳的把握。然而过多的透过互联网进行社交,却大幅地减少了在真实世界中人际关系的感受,造成进入社会后的交际困难。
3.情操陶冶的不足。好的休闲爱好不仅可以充实精神生活,更能够开拓视野,陶治情操、修炼优秀的品性,而课余的时间就是爱好与兴趣养成的最重要时机。过多地将时间投入在网络的社交或是虚拟游戏中,并无益于良好的爱好与兴趣的培养。叶学文在《从业余生活看高职大学生素质》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最喜欢的业余生活,上网占42%,听音乐占34%,看书占32%,逛街22%,睡觉占15%,其余的活动只占8.4%。很显然,其他活动的时间占比非常少,这说明学生们的休闲生活过于集中于几种简单及个人化的活动,对于其他的嗜好、群体性活动的培养相对投入有限,这并不利于人格的健全成长。
二、中西结合传递正能量,合理引导传承新文化
1.认真上课,传道授业解惑。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大学中,学生们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而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2.立德,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勤俭,学会感恩助人,学会谦让宽容,学会自省自律。
3.辨是非,善决断。面对世界深刻复杂的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学生们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难免有些疑惑、彷徨、失落。老师想要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自己就应该先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來引领后辈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4.尚笃行,扎实干事,踏实做人。道不可坐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无论是青年还是壮年,身处怎样的工作岗位,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我们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三、大学生闲暇文化生活的创新和实践
1.知识成长/常识积累的休闲培养。例如:《罗辑思维》。《罗辑思维》是目前较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包括微信公众订阅号、知识类脱口秀视频及音频、会员体系、微商城、百度贴吧、微信群等具体互动形式,主要服务于“80后”、“90后”有“爱智求真”强烈需求的群体。《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推崇互联网思维,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2012年底,罗振宇与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
现在大学生社交手段不能仅仅局限在网络、手机、微信、自媒体等方式上,而《罗辑思维》这样属于知识性与常识性的节目,也打造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除了单向式的视频节目、有声书及图书之外,也常举办一些线下实体的活动与受众交流。
2.陶冶情操/增長视野的休闲培养。举例:各类收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加重视精神领域和艺术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大学生是接纳信息最快的人群,对这一社会现象一定会有所感知。收藏是最古老的休闲活动之一,入门上手容易,且收藏的种类各式各样,某些收藏品具有深长的知识体系,自然也极具价值。收藏嗜好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对于锻冶心性甚有助益。加之收藏活动会极大地开阔知识和眼界,现下正在成为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见的大学生容易入手的收藏门类有很多,例如:邮票、钱币、纸制品等。
3.鉴赏能力/品味建立的休闲培养。例如:红酒品酒会、咖啡研习会等。这类兼具生活品鉴能力的休闲培养,尤其有必要在大学生中进行推广。大学生普遍接受专业知识的时间居多,但生活品位的训练则是完全不足,这本应是家庭教育的一环,但整个教育体制目标偏向功利,所以在生活情趣上的培养则全然被忽略,在这种情形下,又如何要求未来学生毕业后,能在生活上产生美、品味与乐趣?所以,利用“线上教学”、“线下体验”的方式,仍不失为能快速引导学生提升品味与鉴赏力的方法。现在有许多自发性的在微信或网络上的社群,以“同好会”的方式进行活动推广,线下活动则群聚品作(品酒品茶或习作烘焙等),在共同的兴趣上,提升了生活品味,也增进了社交能力。
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深入了解互联网背景所产生的弊端,利用教学、生辅等各种管理渠道,先指导处世原则,再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的辅助,完成良好的休闲生活培养,相信在内外兼修、双管齐下的努力下,势必能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奠定良好高尚的社会化基础,更加从容地进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叶学文.从业余生活看高职大学生素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2]曾玉琴.论大学生业余文化活动与成才[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
[3]安红梅,等.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与引导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
How to Construct Creative College Students' Leisure Cultural Life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ZHANG Jiao, HUANG Gang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Jiangsu 221111,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become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modern life,under the Internet lifestyle,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eenagers determin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future,and teenagers are in the stage of 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value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the good values in this stage. So teachers must focus on the issues of guide students how to handle things with your heart and not let things control your heart,and how to have a good and significance cultural life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Key words:innovative practice;campus culture;internet backg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