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童开宇+张传瑜+陈晓凤
摘要: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有关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文章很多,但大多只是描述个体现象。从整体上说,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历史背景相对薄弱,师资力量和学生主体则相对较强。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相对系统和详细的分析、讨论,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一些优势和特点已经显现,这为今后有效开展高校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双语教学;历史背景;师资力量;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221-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既懂业务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青睐。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以提高外语(尤其是英语)运用能力为目的的中国双语教学开始发展,得以积极的展开。
《朗文应用语言词典》中,双语被定义为“能掌握和使用两种语言”,而“双语教学”则被定义为:“在学校中采用第二语言或者一种外语进行课程内容的教和学”。根据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可分为浸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和迁移型双语教学[1]。
具体来说,高校双语教学可以被定义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在除语言课以外的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比例同时使用汉语和某一外国语(主要是英语)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2]。
高校作为教育发展的较高阶段,其双语教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特殊的属性。
一、历史背景
从全球范围来看,语言不仅是一种常用的交流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因此,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不仅是国际交流的需要,更是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相互了解的桥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9年的一次面向21世纪的全球教育论坛中就提出,让各国学生学习一门比较通用的外语,而且尽可能多学几门。从国家个体来看,出于政治目的而实施双语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和新加坡。
为了维护加拿大国内英裔和法裔两大民族间的平等、和谐,加拿大于1965年在魁北克省圣·兰伯特開设了第一个沉浸式双语班级,并取得成功。如今,这一双语教育模式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双语教育实践。
有着大量移民的美国,为了帮助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美国国会于1968年发起组织了双语教学。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美国有近40所学校进行了这种教学实验。1968的双语教育法则被看成是美国双语教育的里程碑[3]。
独立后的新加坡于1966年开始正式实施双语教育。到1987年,新加坡的中小学已经全部实行了以英语为媒介语、母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育计划[4]。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于2001年由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到2007年,教育部更是明确要求“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这项政策的出台,显然是看到了各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从而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但从已有的历史描述看,当前尚未有成熟的理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国外双语教学(最终形成双语教育)是从中小学开始的,而我国的双语教学是从高校开始的。要求一个从小习惯以母语学习知识的大学生用英语学习新内容,本身就是一项新的挑战。其次,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国情只与新加坡相似,能够从国外借鉴的经验不多。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十几年时间中,出现了各种研究、各种实践和各种讨论,但都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理论和切实可行的方案。所以,起步晚(不只是时间上晚,教育阶段也比较晚),没有(目前也无法制定)强制性的双语教学政策,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成为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历史背景。
二、师资力量
许多研究在分析高校双语教学时,总认为我国双语师资严重不足。事实上,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高校师资相对中小学来说,应该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从语言角度来说,很多教师有国外留学经历或具有博士学位,他们的英语基础并不差,只需经过短期培训,完全可以胜任双语教学。其次,双语教学本身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实行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教和学的国际化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直接了解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质;高校教师有机会掌握国际教育发展新动态,跟随和适应国际教育新变化,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以上两点,都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介得以实现。
所以,高校教师本身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以实施双语教学,同时其坚实的学科背景和广阔的学术视野也使得实现国际化教学有了保障。而且,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些都是中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有利因素。
三、学习主体
从参与双语教学的意愿来看,在世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未来的信息交流必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因此,学好英语成为社会的普遍需要。所以,更接近社会生活的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对双语学习有着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参与双语教学所需的学习基础看,由于参加双语课程的大学生的母语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这就为避免学科损伤提供了一定的认知保障。同时,在进入高校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法技能,为双语教学中外语授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在学习基础方面,大学生的母语和第二语言都已为双语课程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从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看,双语教学实际上是不同国家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中的渗透过程。大学生有着更宽广的学习舞台,升学压力小,更有希望获得和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
从学习成果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调查报告称双语授课会降低学习成果。绝大部分的调研结果是,基于选拔制或选听制,其学生主体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通过双语教师细心地教诲,一般会取得比普通班更好的成绩。
因此,大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愿望相对积极,其扎实的母语和英语基础也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高校相对宽松和广阔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接纳双语教学中的新理念提供了保障。前期调研表明,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不会出现学科损伤。这都说明,大学生有着更好的发展双语教学的条件。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虽然起步较晚,目前也没有可行的引领政策,但其实行是有自己的优势的。高校教师有着更好的外语基础和更广泛的国际交流经验,大学生有着更强烈的参与双语教学的愿望,同时拥有更为宽松的学习舞台,相信这些特点和有利因素将使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勇.双语物理教学的研究[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04,(33).
[2]刘阳.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宋勇.语言与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双语教学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3,28(1):112-116.
[4]朱文富,周进.新加坡特选中学的双語教育及其历史经验[J].河北大学学报,2013,38(5):1-8.
Some Featur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LI Xia,TONG Kai-yu,ZHANG Chuan-yu,CHEN Xiao-feng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School of Geophysic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Sichuan 610059,China)
Abstract:In the past ten years,many papers about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been published,but almost all of them were focused on some individual phenomenon. In fact,on the whole,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weak,but the abilities of faculties and students are relatively strong. By overall and detailed analyzing on above-mentioned factors,some advantag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showed in the paper,and these conclusions would lay some founda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historical background;faculty;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