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研究概述

2017-03-22 10:27翟宁宁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口译

翟宁宁

摘要:半个世纪以来的实践向我们证明,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口译研究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因为口译研究的展开和深入,从某些程度来说会依赖于跨学科研究成果,所以要把口译研究置于更广阔的跨学科领域,拓展口译理论研究,从不同角度以及层面进行实证和研究。

关键词:口译;口译活动;口译研究

总的来说,无论是口译和笔译都有相当长的历史。口译活动是随着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在这个层面来看,口译的历史比笔译的历史久远得多,但口译活动却甚少被载入史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所以急需口译员。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人们首次使用英语和法语进行谈判,当时的口译方式主要是交替传译。这是口译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首次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口译技术,即口译的记忆、笔记、复述等基本技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战犯审判中,同声传译正式启用,以保证在大量繁杂的听证、辩护、审判工作中能在原语话语结束时立即“同时”结束譯语,从而节省时间。从那时起,“同声传译”声名鹊起,很快在国际范围内普及,并且指明了未来口译工作的发展方向。1953年“国际会议译员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口译人员正式登上社会舞台。

西方口译研究经历了近 50 年的发展,理论体系相对成熟,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缺乏科学的训练;缺乏有针对性的对象;缺乏相关学科的理解和支持;缺少继续研究的动力(肖晓燕,2002)。然而,西方口译研究正向着科学性和跨学科性的方向前进。因此,在其他领域的帮助下,从跨学科研究的角度对口译行为进行描述和分析解释获得数据,相关实证研究所获得的一些数据进行科学研究论证,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成为研究口译的主要途径和策略。(刘和平,2005)。”

随着世博会的成功以及中国成功加入WTO,中国正在日趋国际化,对口译这种即时、高效的语言服务来说,国际化必将带来巨大的口译服务需求。这种新形势下,对于口译理论和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的口译行业起步不是很早,一直稍显薄弱一些。虽然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偶尔有零星几篇关于口译的论文,但中国学者对口译的基本认识和探索大概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的,他们发表的论文主要是关于口译的特点和技巧的,仍然属于经验问题的总陈述阶段。在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口译事业迅猛发展,开始呈现开放型跨学科研究的态势。然而发展水平仍落后于起步得早、发展得比较成熟的西方国家。

刘和平认为,我们从中国口译理论发展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中国口译发展在这十几年之间也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1996--1998 年是初级研究阶段;1998 年开始进入对理论的研究的深入阶段,从静态研究转为动态研究;2000 年以后口译研究进入跨学科实证研究阶段;2002 年开始进入对口译质量的评估和研究方法阶段等。

我国著名学者鲍刚、刘和平、蔡小红都曾在巴黎高等翻译学府进修,他们曾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口译活动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口译的内在规律,丰富并发展了释意学派理论,为其进一步弘扬与发展做出贡献。在《口译理论概述》一书中,鲍刚从语言心理学、信息学、神经语言学等方面对翻译的程序模式,尤其是对“脱离原文语言外壳”进行了剖析,从而证明了其科学性。蔡小红则运用了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及翻译理论等一系列跨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交传中的思维过程、干扰环境、特点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且设计出了三种理论模式,即交替传译过程的模式、精力分配准则以及能力发展模式,对有经验的职业译员和学员译员在交替传译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进行实证性的研究。蔡小红所研究的交替传译过程模式,分别结合了安德森的程序性知识发展模型和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用科学行方法再一次发展释意理论。她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露了口译的本质。

虽然我国的口译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是“中国的有关研究则略显零散无序而且缺乏延续性,究其原因主要恐怕还是缺乏坚实的体系作支撑”。因此,中国的口译研究“除了应该继续跨学科和实证研究以外,横向的联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有必要将职业口译分解,才有希望实现口译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刘和平,2005)”。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2]胡庚申,盛茜.中国口译研究又十年[J].中国科技翻译,2000(2).

[3]胡庚申.刍议我国口译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翻译,1990(2).

[4]纪康丽.口译与信息处理[J].外语研究,1996(4).

[5]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6]蒲艳春.从释意理论的发展看我国的口译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猜你喜欢
口译
初探基于地方性院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期末教学测评
探索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口译质量多元评估体系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建构主义口译教学观:从口译能力到译员能力的口译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地方院校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多媒体环境下的“3A”生态化口译教学模式研究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提高英语口译能力的训练方法探究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