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才
只有同农村产业形成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转型农民才能真正笑得开心,笑得长久。
秋去冬来,春华秋实,又是一年辛苦。农民兄弟们忙活了一年,忙出了啥结果呢?农民回答,收成不错,虽然同往年相比,收入增长的速度降了一些,但整体上是满意的。国家统计局公布农民收入的状况,印证了农民的满意。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再次跑赢人均GDP增速。
但是,农民增收遇到的挑战也是实实在在的。
一是农产品需求下移。较之以前,GDP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作为工业品原料的许多农产品需求受到抑制。二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受到总需求影响,农产品价格下滑。再加上国外相对低价的农产品进口,抑制了国内产品的转移和消费空间,农产品价格不振。三是资源约束日益严峻。有限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并不能无限制承载过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同时生态环境对农药、化肥的过量利用已经敲响了警钟。
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民转型的必由之路。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实现转型发展。从种植业转到養殖业是转型,从种植一种品种转到另一种品种是转型,同一品种种植由低端种植转到高端种植,也是转型。
山东文登渔民离海不离乡,转产不转舵,由渔民转成了貂农。安徽五河粮农改行种牧草,增收翻了番。山东沾化农民改种粮为种枣,效益节节高。黑龙江富锦农民改种粮为种豆,比较效益出来了。这些,都是农民在转型发展中的新成绩、新经验,为新时期农民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供给侧改革中找到了新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使农产品从相对低端的供给转向更高水平的供给,更精准的供给,从而发挥农业的综合效益,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在供给侧改革的强力推动下,农民怎么转型,需要制度化设计,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政策支持。
制度化设计是农民转型的核心。农民往哪里转,转成什么样,转出什么效果,都需要制度考虑。农业生产要兼顾国家的战略利益、公共利益和农民收成,因此,制度化设计需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
因地制宜是农民转型的关键。石头孵不出小鸡仔,石榴树上长不出丝瓜,农民转型要依托地方资源禀赋、产业体系和地理条件,不能强推,更不能硬来。一些地方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特色,没有充分考虑市场接受能力,结果种什么,什么多。
政策支持是农民转型的保障。强农惠农政策是农业生产稳、农民增收快的基石,农民转型需要强农惠农政策的阳光雨露,更需要得到特别的政策支持。比方说,渔民上岸需要安置,旧渔船处置需要相关补贴,转型后农民从事的新产业需要产业政策支撑,需要在融资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市场上给予引导,需要在农技上给予指导。
转型发展,农民增收才有新天地。无论是哪一种转型发展,农民都始终是,而且必须是受益主体;无论是哪一种转型发展,夯实农村产业根基,壮大农村产业,都始终是,而且必须是依托。只有同农村产业形成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转型农民才能真正笑得开心,笑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