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理念的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017-03-21 06:11,,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立体化保障体系网络化

, , ,,

图书馆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且无法替代的作用。现代医学之父William Osler曾经说过:“The library is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ity”[1],国内高校也一直将图书馆作为院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美国Alfred University图书馆咨询馆员Brian T.Sullivan于2011年1月2日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元报》上刊发的《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 2050》[2]一文则在图书馆界引起热议,其核心观点是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深化与拓展以及信息资源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必通过传统院校图书馆而得到满足,从而得出“高校图书馆将会消亡”的结论。暂且不论Brian T.Sullivan的观点是否科学、合理以及能否被广为接受,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改革传统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及服务条件从而获得新的活力,继续发挥院校“心脏”功能则是不争的事实。

基于上述背景,本项目小组于2010年开始相关研究,2012年启动基于IC理念的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6年基本完成了基于IC理念的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项目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1 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是学术型图书馆,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承担所属单位教学和科研等文献资源需求保障以及所属各类人员馆内阅读与自修的附加场所保障功能,其资源保障体系主要围绕文献资源的学科覆盖面、文献资源的数质量以及馆内阅览座位数量等以文献资源为核心要素而进行构建的。然而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传统高校图书馆所承载的功能也逐渐出现了颠覆性的演变:由传统的藏书阁逐渐向基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条件下的空间资源综合而有效利用的学术交流与学术活动空间而转变。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背景下的功能转变,决定了其自身的资源保障体系不可能再仅仅局限于“文献资源”这一单一要素,而逐步拓展到“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条件下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活动空间”这一全新功能定位的“空间、资源和服务”[3-4]等各种相关要素,即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于北美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所推崇的Information Commons(IC,信息共享空间)理念[5-6]。

因此,本项目将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中的“资源”要素重新界定为以“空间资源”“信息资源”“服务资源”为核心要素的能充分满足学术交流与学术活动并同时对各类资源能够实现一站式获取需求的物理空间资源、网络空间资源、文献信息资源、软硬件条件资源、专业的学科服务资源以及其他各类附属的配套资源等。

2 构建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

2.1 图书馆学五定律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7]即阮氏五定律,是构建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核心要素是“用户、资源、服务、发展”。

本研究中的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以用户为中心、以资源充分而有效的利用为抓手、以专业而高效的学科服务为牵引、以各要素协调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拟达成高校图书馆读者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背景下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以及以用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馆藏资源配置的目标,即“资源是为了用的、每位读者均能获取所需资源、每种资源均由读者利用、每位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内各种专业而高效的服务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和服务是不断推陈出新可持续发展的”阮氏五定律精髓。

2.2 IC理论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理念是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的新的图书馆结构形态、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8]。IC的核心思想是空间、资源和服务三要素的科学而合理地系统集成,其体现的核心理念是资源的一站式获取与利用、共享与共用以及平等利用[9-11]。本文以国内外有关IC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以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为基础,以物理空间、网络空间、文献信息资源、软硬件条件资源、图书馆服务资源以及其他各类附属的配套资源等为对象,本着以用户为中心及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能充分满足学术交流、学术活动以及常规信息资源需求的一站式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

2.3 信息行为学理论

信息行为是指与信息资源和信息流通渠道有关的人类行为,包括主动或被动地信息查询、利用与交流等行为[12]。根据Wilson TD的上述定义,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可概括为满足自身教学、科研、学习等需求,在所属院校图书馆资源的约束下进行的有意识的信息资源的查询、获取、遴选、甄别、利用与交流的所有信息活动。高校图书馆所属的这类特定群体用户的信息行为也发生了巨大而快速的变化,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与服务逐渐形成了自助化、自主化、网络化、数字化、泛在化、协同化的趋势,使得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传统资源提供服务面临巨大挑战。

本文借鉴当前国内外有关信息行为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以满足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的需求。

3 构建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

根据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中“资源”要素内涵的界定以及上述阮氏五定律、IC理论以及当前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特点与趋势,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构建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

4 构建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原则与方法

4.1 构建原则

构建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必须紧紧围绕高校图书馆用户的自助化、自主化、网络化、数字化、泛在化、协同化信息行为学变化,通过科学而合理地系统集成空间、资源和服务,提供资源的一站式获取与利用的IC理念;以阮氏五定律为依据,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可持续发展的馆藏资源以及专业而高效的服务达成资源的充分而有效利用。这是构建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此外,在体系构建中还需遵循系统化、标准化、人性化、个性化,以及必须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进行构建的原则。

4.2 构建方法

根据上述构建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及构建原则,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服务以及其他配套资源等基本要素进行系统集成、整合与体系构建,院校图书馆合法用户可以通过相关实现手段在馆内馆外、线上线下、有线无线、桌面及移动终端方式,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空间资源、服务资源以及其他配套资源进行利用,并通过量化指标对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进行评估,当需求保障率≥90%时,证明体系运行良好;当低于90%时则需对整个资源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整合。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院校图书馆合法用户可以通过相关实现手段在馆内馆外、线上线下、有线无线等方式,全维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空间资源、服务资源以及其他配套资源,并通过量化指标对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进行评估,当需求保障率≥90%时,证明体系运行良好;当低于90%时则需对整个资源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整合。

图1 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模型

5 实证分析

5.1 资源配置

我馆于2012年进行调研论证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构建方案,2013年1月形成具体方案并获学校批准,2013年3月开始按计划、分步骤陆续实施并投入应用,2016年12月基本完成了基于IC理念的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用户需求满足率达到约95%左右。其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各类资源配置如表2所示。

表2 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资源配置

(续表2)

5.2 实践效果

我馆基于IC理念的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构建历经几年,采取按计划、分步骤,边建设边应用、边评估的实施方式,于2016年年底完成了体系构建,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各类资源总量及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升,用户信息资源需求满足率已达到约95%。2012年以来主要指标对比如图2-图7所示。

图2 2012-2016年度入馆读者人数

图3 2012-2016年度远程接入人数

图4 2012-2016年度网络资源访问量

图5 2012-2016年度网络文献资源下载量

图6 2012-2016年度馆藏印本图书借阅量

图7 2012-2016年度馆际资源共享数量

实践表明,我馆自2013年开始建设、部署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后,在信息资源、空间资源以及相关配套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均呈现了逐年递增趋势,相比2012年有显著提高,充分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图书馆藏阅合一的全开架阅览布局使馆藏印本资源得以更充分的个性化利用,基于IC理念的信息共享空间使传统图书馆藏书阁的定位被赋予了交流空间的现代内涵,自助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与设施的应用体现出人文意蕴,更具专业化的学科服务更充分展示了当今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必要性。

然而,我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中仍存在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何对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定量与定性评价,如何解决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中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与“专有性”,即知识产权等方面。

6 结束语

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在各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以及信息资源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对图书馆建设产生了巨大冲击。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明确以服务为第一要务的职能定位,以用户为中心,以充分满足保障对象信息资源需求为目标,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抓手,与用户共同构建新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资源保障体系。

高校图书馆立体化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还面临诸多障碍,同时也面临传统评估制度的制约。高校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及相关制度上予以充分保证,在广泛调研及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使高校图书馆获得新活力,更好第发挥院校“心脏”功能。

猜你喜欢
立体化保障体系网络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