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实践医学科技查新课程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例研究

2017-03-21 06:04,,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查新嵌入式导师

,,

目前,国内嵌入式学科服务仍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各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已有不同程度的实践,但都缺乏较为成熟的机制。本文旨在通过为医学院校研究生开展“全实践医学科技查新课程”教学,探索通过教学搭建有各学科学生参与的多层级学科服务团队,将研究生课题开题查新指导作为学科服务突破点,全方位、规范化提高医学生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与导师科研团队建立纽带和桥梁,探索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更多可行性,为国内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践模式提供案例参考。

1 背景

1.1 嵌入式学科服务在国内的发展

1998 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正式引入学科馆员制度[1]。2006年,国家科学图书馆对学科馆员加入课题组后为项目开展过程中提供的全程式深度信息服务与信息支撑进行探索,实现了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初步探索。张晓林馆长在 2012 年学科馆员服务学术研讨会上进一步提出“以 user-based、覆盖知识能力、嵌入教学科研过程、what you need”为要义的“学科馆员服务3.0”概念[2],要求全方位满足用户在科研立项、审查、转化等不同阶段的需求,为科技创新决策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科服务3.0即“嵌入式学科服务”[3]。

1.2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主要模式与瓶颈

美国主要通过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专业课教学课堂或教学平台中开展嵌入式教学,将专门服务于科研团队和学生研究课题指导等形式嵌入到科研过程中开展嵌入式科研,形成包括嵌入式教学和嵌入式科研两种形式的学科服务模式[4]。

国内学科服务实践主要包括建设学科导航系统、推送学科热点信息、举办学科资源利用讲座、学科评价分析、定题跟踪等,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图书馆员的专业瓶颈制约了服务深度,由此引发的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科研团队的需要,导致被服务对象接受及配合程度较低,学科馆员积极性受到影响等。这些问题使得学科服务不能有效、持续地开展和形成长效机制。已有专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如要拥有各类专业人才,加强目标建设和过程管理,重视营销和推广[2]。

1.3 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我国科研立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做出结论(查新报告)[5]。在科技查新过程中,委托人和查新员需要对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创新点,还需要选择检索词、构建检索式,利用中外文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完成文献查找和信息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虽然学术界对于科技查新制度存在争议,但查新技能培训过程毋庸置疑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2 全实践医学科学查新课程体系架构

2.1 以“思维路径”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进行实践性教学或引导学生解决某一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在此流程环节的各个因素,即学生的“思维路径”。教师按照“思维路径”,设定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点、案例或工具,帮助其按照学习内容完成自学,不提供额外的知识,减少信息冗余和知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查新课程指导教师按照查新规范和查新报告撰写流程,编制以学生思维路径为主线的医学查新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达到步骤清晰、重点突出、案例丰富、深入浅出,体现形式包括文字、电子图书及视频等富媒体形式,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站点,各站点内容层次递进。

2.2 采用混合教学作为基本教学方法

混合教学法是将网络学习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两者结合,既能够发挥网络学习时间空间灵活、展现形式多样化的优势,同时又能发挥面对面课堂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的优势[6]。本课程采用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方式和课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混合教学法。

一方面,限制选课人数进行小班授课,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10人。每个小组指定1名查新课指导教师,各组指导教师需熟悉本组学生选定课题内容,负责本组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教学、交流和资料分享实现SPOC学习。相对于MOOC的Massive和Open而言,SPOC克服了因人数众多而导致互动不足的缺陷;同时采用在线课程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学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建立PBL翻转课堂的教学在实践性教学中较传统讲授式课堂能够收到更为良好的效果。每个节次都设置明确的任务进度,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同时学生以自选的研究课题作为查新课题,学习过程被设定进入复杂多变并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开展查新案例展示、小组讨论、学生互评、教师答疑。在课堂上教师重点参与学生共性问题的点评;学生根据提示自觉发现个性问题,通过小组内生生讨论和师生交流,以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发掘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在实践性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中,除需要体现任务结果目标考核外,还应重视过程评价和非计分性评价。在本课程中,实行终结性、过程性、形成性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

本课程贯彻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基于结果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以自选课题查新报告完成情况为终结性评价依据,判断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的情况。根据每阶段学生自学、交流、资源共享和课堂讨论等表现设定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以学习环节为单位循环动态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由指导教师实时记录学生在课堂交流的表现、态度及情感等各方面的情况并进行评价,且不计分,但需要指导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干预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并动态反映教师干预效果,以期得到获得学生更高的能动性和正面收效[7]。

3 课程教学对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意义

3.1 密切参与沟通联系,强化用户信息服务需求

课程良好的实施关键因素之一是所有参与者的高度协作和良好沟通。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者由学生、专业课导师、查新课指导教师三部分组成,三者在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需要以课题为中心不断沟通来完成课程学习,从而使学生-导师、学生-查新教师、查新教师-导师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形成合力,并且使之成为稳定的、刚性的合作需求。

学生需要对查新课程的意义有一定了解,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在开课前,查新指导教师需要准确传达课前准备要求和课程学习概要;学生需要在专业课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因此专业课导师与查新课指导教师要有较强的合作意愿,协助学生完成选题[8]。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查新指导教师利用查新专业手段指导学生不断梳理课题研究思路,学生在专业课导师指导下完善调整课题设计。同时,查新课指导教师除需要具备查新资质、文献检索技能外,最好具备医学专业学科背景,以期在指导学生时对课题有准确的理解和合理的调整建议。课程结束后,导师从专业角度对学生查新报告参与终结性评价,查新课指导教师回访专业导师,听取导师的建议和意见。

3.2 落实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奠定学科服务基础

3.2.1 提高医学类研究生信息分析实操能力

以科技查新课程教学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文献获取能力、课题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撰写能力,对提升其今后科研能力具有极大意义。

3.2.2 为研究生科研选题提供方法指导

小规模教学能够保证教师和学生的点对点交流,将研究生拟作课题或根据导师所需选定的课题作为实践内容,从选题方法、技术路线设计以及新颖性和方向前瞻性做出评价,培养学生对科研关键技术的辨知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质量。

3.2.3 为导师研究及学科团队提供情报支持

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使其具备专业情报搜集技能,能够长期为导师及团队进行科研动态、前沿和动态等追踪和监控,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加工和综合分析,直接对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知识挖掘和科研决策支持[7]。

3.2.4 培养学生的多学科思维助推协同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选取部分学生就自己的成果进展面向全体同学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有关其他学科的选题思路、技术手段和研究进展资讯,还能够认识更多其他专业的学生,有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

3.3 培养“学科信息探头”,搭建多层级、广辐射的学科服务团队

以往学科服务实践发展的一大瓶颈,是馆员的专业背景不足以满足多学科的深度服务需求。重新引进大量学科专业人才从事学科服务显然不具备可行性,因此如何进行人才储备、搭建团队来解决服务深度和广度就成为了突破馆员和学科之间“专业背景”壁垒的关键问题。

通过学校各学科研究生的选课,图书馆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培养一批信息素养较高并且学科背景非常专业的学生查新员。吸纳学生查新员成为学科服务志愿者,作为导师科研团队中的一员,能够无缝对接院系科研团队和图书馆,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能够作为“学科信息探头”分散覆盖并根植于各个学科,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服务志愿者队伍,搭建起“图书馆-院系”“馆员-研究生-导师”的学科服务渠道和桥梁。“学科信息探头”在研究工作第一线能够最及时反馈导师科研团队的信息服务需求,并能够第一时间运用所学协助导师解决问题,与其他参与者形成四级嵌入式学科服务团队体系(图1),各层人员由下向上逐渐减少,服务深度逐渐加深,服务维度逐渐增加。

图1 多层级嵌入式学科服务团队体系

这种服务团队体系的构建,是解决目前业界对嵌入式学科服务因为精力和专业水平欠缺而不能很好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瓶颈问题的重要探索。

4 面临挑战与改革措施

通过医学科技查新全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自主完成了自选课题的新颖性查证,在查证过程中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文献检索技巧,也加深了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培养了对学科信息分析的思维和方法,但也面临着挑战。

4.1 面临挑战

一是课程基于完成查新报告的出发点,查新报告撰写时要求精专深,而科学研究则要求要对前沿领域相关内容均有一定了解。由于课程强调OBE教育理念,学生及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从完成查新报告入手,着眼于查证课题与已有研究的区别,是信息服务的理念;专业导师科研团队更注重领域研究情况,希望学生培养研究意识,对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对课题研究的启发,而不是对各相关文献简单的比较。虽然在查新结论部分有一定深度的分析内容,但是针对细节进行拆分地比较,缺乏系统性。

二是目前对于科技查新制度,学界有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笔者认为信息服务应由“传统科技查新”向“科研情报服务”转变,由“科技查新报告”向“科技查新与分析报告”转变。课程在这种趋势下也应做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4.2 改革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增加综述撰写环节,将查新报告撰写与文献综述撰写相结合,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进行补充,综合、系统、连贯地进行分析,对课题内容进行补充和丰满,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在课程结束后也应加强与学生和导师的沟通和联系,形成多层级学科服务团队合力,将纵深化、精准化学科服务作为常态化进行;同时积极探索适用于OBE教学的科研情报分析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5 结语

现有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发展不足的关键因素在于馆员与学科之间联系不稳定、馆员学科专业背景欠缺、服务质量不高,致使用户服务需求度弱。因此,以医学科技查新全实践课程教学为抓手,使各学科研究生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也是馆员真正能够广泛融入到学科研究的良好平台。由于课程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学生能够具有很高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调动导师参与意愿的积极程度,稳定了图书馆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切入点,搭建多学科多层级学科服务团队,为嵌入式学科服务奠定了专业基础和人员基础,优质服务得到保障,学科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就会不断强化,使嵌入式学科服务在人才、专业、学科、技术等各方面得到加强,从而更具可行性。

猜你喜欢
查新嵌入式导师
基于文献分析浅谈医院科技查新服务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基于微信登陆的科技查新系统模块及流程设计和实现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嵌入式PLC的设计与研究
V eraW an g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