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理论指导下的经典古籍主题导读实践与思考

2017-03-21 08:45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医籍古籍中医药

“儒者不能舍圣贤之书而求道,医者岂能外仲景之书以治疗”。经典医籍是我国古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发展传承的知识载体。经典古籍所载荷的知识蕴涵丰富,无不关涉阅读。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读书、临证、师承,其中读书是首要途径,也是师承和实践的基础[1]。对中医院校读者而言,古典医籍的学习与当代中医学的教学、科研、临床密切相关。

经典古籍阅读涉及文字、排版、版本等多方面的知识,往往令大多数读者“敬而远之”。中医院校图书馆的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繁体文字与竖排版式等因素对现代学子造成的畏难心理,从激发读者亲近古籍开始,进而以问题为导向阅读古籍,这是一项需要具备专业背景进行服务创新的工作。

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充分利用馆员的中医学与文献学专业背景,结合读者阅读需求特点,从读者兴趣入手,在校内文献学专家的指导下,以主题为核心将相关知识组织成知识链开展经典医籍的阅读推广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好影响,对同行开展专业古籍或国学经典阅读推广具有参考价值。

1 中医古籍经典医籍主题导读的定位

主题导读主要是从读者兴趣出发,在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内容形式,引导读者由兴趣入手,经过专项阅读、深度阅读而提高某一主题内容的阅读能力,培养主动阅读习惯[2]。要达到导趣、导读、导学、导行等一以贯之的目的,主题导读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要考虑到读者、阅读空间和馆藏资源等要素。

对高等中医院校的读者而言,经典古籍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通识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学习的必要基础。然而由于古籍平时深藏馆内,秘不示人,加上古籍的语言文字、排版方式等对现代读者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使其心存畏惧,因此,读者主动亲近古籍的意识不强。

2015年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曾给予她科研思路启发的《肘后备急方》在社会上引起来了广泛关注,尤其在中医学界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在此时间段,关于《肘后方》现代译文的书籍借阅量迅速上升。受此启发,我馆决定结合该热点,以《肘后方》古籍版本的发展为主线,深入整理馆藏文献,进行主题分类、梳理引证关系,引导读者分主题研读古籍,并通过版本展示的形式开展主题导读。

2 以《肘后方》为主题的古籍导读设计思路与实施过程

2.1 以《肘后方》版本为中心的关联文献与知识链整理

经工作人员整理,古籍导读相关书籍包括《肘后方》的各类古籍版本、引用《肘后方》的古今海内外医籍以及对《肘后方》进行深入研究的古今中外书籍。

《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葛洪将其所著《金匮药方》(一作《玉函方》)撷要而成。梁代陶弘景增订为《补阙肘后百一方》。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单方作为附方,增补名《附广肘后方》,方成今本《肘后备急方》[3]。《肘后方》从成书到定型的过程十分复杂,展出选用了金代杨用道整理定型的《附广肘后方》。通过考据《肘后方》的版本流传状况,遴选出了明代《葛仙翁肘后备急方》正统十年(1445年)的《道藏》本、明万历二年(1574年)的李栻-刘自化本,清代的《肘后备急方》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修敬堂本、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本、清道光瓶花书屋刊本、清光绪刻本。

为了丰富读者的版本知识,除了展示古籍线装本,工作人员将相关的古籍线装今印本、现代本也纳入展示范围。

经研究整理,馆藏中南宋的《重修政和经史政类备急本草》、元代的《大观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日本丹波元简的《救急选方》(1810年)、日本喜多村直宽的《晋唐名医方选》(1855年)等医籍均引用过《肘后方》的内容,并在书中标明出处。此外,日本冈西为人所著的《宋以前医籍考》、日本丹波元胤所撰的《医籍考》(1819年),以及《中国医籍通考(第二卷)》(1991)著录《肘后方》。馆藏《肘后方》的研究本还包括《读肘后方》(1840年,日本蓝川慎研究本)、《补辑肘后方》(1983年,尚志钧研究本)、《肘后备急方》(2009年,沈澍农研究本)、《肘后备急方》(2000年,王均宁研究本)、《<肘后救卒方>新解》(2010年,刘绪银研究本)。

2.2 《肘后方》古籍版本展出形式设计

对《肘后方》古籍文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基于馆藏资源请教古籍文献研究专家,专家认为从研究的角度进行整理、归纳,思路较为专业。经调研,研究生和教师能够理解这样的分类展出形式,但大多数本科生的理解力更倾向于按照朝代、古今、中外划分的形式。

考虑到版本展出的辐射范围是全校师生、甚至社会各界的中医药古籍文献爱好者,图书馆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主题导读引起读者对古籍的兴趣,因此工作人员对梳理后的文献资源又进行了分类整理。

2.2.1 以朝代为序呈现古籍发展脉络

将《肘后方》的古籍版本、引用书籍按照朝代进行排序,便于读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肘后方》的版本延续过程(表1)。

表1 按朝代划分《肘后方》版本及引用《肘后方》的医籍

2.2.2 涉及中外彰显《肘后方》影响力

将国外(主要是日本)医籍中与《肘后方》相关的另设展示版块,并制作展牌进行详细介绍。该版块旨在展示《肘后方》的流传范围及对国外医学发展的影响(表2)。

表2 与《肘后方》相关的国外(日本)医籍

2.2.3 古今研究相承突出《肘后方》的研究价值

《肘后方》中的许多内容对现代中医药研究仍有价值,目前中医药专家对肘后方的研究不断深入,许多现代医药专家仍在不断地研究《肘后方》。这部分的展出旨在激励读者对古籍经典进行深入研读(表3)。

此外,工作人员还整理出了《肘后方》中涉及美容、解酒、制剂、防治传染病等方面的有趣、实用、便捷的古方,展示了《肘后方》的临床实用价值。

表3 与《肘后方》相关的现代医书

3 经典古籍主题导读的经验与启示

从阅读目的和阅读存在的问题出发,为读者推荐图书并提供内容导读,一方面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引导读者丰富知识储备。[4]我馆立足于中医药文化特色进行中医药古籍文献主题导读,在活动形式、宣传手段等方面融合新元素,积极创新,关于活动的组织运营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经验的总结与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完善与加强协同合作模式

完善图书馆与教学研究的合作。在《肘后方》主题导读的文献梳理和展出设计阶段,我馆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专家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了解相关研究成果,为主题阅读的专业性提供保障。

同时,主题导读工作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力量[5]。学生会、学生社团更加贴近学生读者,能够在活动中发挥感召力和创造力。宣传阶段的方案策划、海报制作都给学生社团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在《肘后方》古籍版本展上,循环播放的介绍屠呦呦教授的获奖历程、青蒿素的发现和历史、《肘后方》的相关内容的视频,就是由学生设计、制作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现场邀请汉服社社员身着中国传统服装汉服进行讲解,营造古色古香的文化场景。

3.2 重视活动的宣传推广

主题导读活动的推广宣传包括前期推广与后期宣传。前期推广介绍主题导读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活动展开的时间、地点,活动参与方式等。后期宣传则侧重反映活动现场的情况、活动效果、读者反响等方面。无论是前期推广,还是后期宣传,都要注意文案的撰写要生动活泼、有吸引力,以及活动现场资料采集的数量和质量[6]。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为主题阅读服务。在新媒体环境下,读者通过移动设备即可随时随地进行资料查询和阅读[7]。我馆的主题导读活动的宣传推广环节,改变了单一、单调的传统宣传方式,引进新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号、图书馆公众QQ等社交媒介,加强了与读者的互动,及时得到读者参与活动的有效反馈信息。同时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社交媒介,以及校报、广播台等方式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在宣传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分众推广的策略,对性别、学科、年级进行差异化宣传推广[8]。

3.3 建立主题导读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中医药古籍文献的主题导读不能仅停留在活动的层面,应建立长效机制,保证活动的延续性[9]。一方面,成立专门的阅读兴趣小组,对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后续讨论,保障活动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我馆围绕中医药古籍展开了“图书馆古籍特色文献的前世今生”古籍知识普及讲座、古籍装帧形式展等进一步拓展活动的深度。另一方面,总结主题导读的运作模式,进行系统化梳理,形成品牌效应,强化品牌意识,进行品牌形象设计、明确品牌定位、设计多维度的品牌传播,从而实现主题导读活动层次与水平的提升。

4 小结

由于中医古籍的文本内容、读者群及其阅读能力等因素,古籍文献的阅读推广在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中一直处于“盆地”状态[10]。我馆中医药古籍文献的主题导读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贴近读者的方式开展活动,引导读者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丰富知识结构。同时,展示古代书籍的装帧技艺,引导读者了解古籍的基本知识,从古籍的保护、传承、传播角度出发,激励中医学子继承、发扬中医事业。中医药经典著作珍贵版本的整理和展示为读者提供了原文资料,引导读者阅读中医药经典著作,挖掘中医药史料中的方药资源,研究中医前辈的学术思想,强化中医学子专业素质,提高中医药从业者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从而加强中医文献对现代科研、临床、教学的现实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医籍古籍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民国中医医籍特色探析
我是古籍修复师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论湖湘医籍及其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