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旭+代流通+龚惠萍
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霸权不断对民族文化进行侵蚀性的扩张,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现实,文化安全由此而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也受到国际文化局势的影响,借中国武术面向国际化推广,段位制教程该如何将中国武术文化科学合理融入到其中是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参与“中国武术段位制国际推广拳种——咏春拳”研讨会的论谈,对参与教材编写的老师和专家的访谈等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关研究结果。
关键词:文化安全 段位制 咏春拳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025—04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一系列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影片热映,尤其是《叶问3》的热映,世界也掀起了“咏春”热潮,中国武术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耀眼,武術文化的地位在世界文化中不断地刷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霸权”也营运而生,正不断对民族文化进行侵蚀性的扩张,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现实,文化安全由此而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借中国武术面向国际化推广,段位制教程该如何将中国武术文化科学合理地融入其中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国际文化中中国武术文化占有一定的地位,以便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从2008年确定编写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至今已有8年的时间了,但是武术段位制无论是从教程内容的编写,还是从段位制教程的实际应用来讲,《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还有待于完善,本文通过对段位制《咏春拳》教程中国武术文化融入的情况进行研究,不仅在完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理论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现实的意义。
2 中国武术段位制发展概述
中国武术段位制始于1998年,由中国武术协会制定,是用来评价习武者水平层次的一项等级制度。实施初期,以“套段”的形式分别从习武者的年限、技术水平、理论水平、武德四方面进行评定,经过9年的试行与探索,到2007年的《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会议》决议:段位评定从套段转入考段;2008年,启动了段位考评内容的创编和配套教程的编写。
2009年制订了《通过武术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技术,促进武术在国内的普及和在国际的推广》的工作计划;2010年,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标准化发展在实地调研中稳步推进,各种规范管理文件逐步形成配套体系;2011年,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确定该年为“中国武术标准化年”,发布《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等;2012年,武术段位制工作以“继续扩大突破口,并向纵深发展”为主题,全面展开深入基层的各项举措;2013年,启动了为期1个月的“全国百城武术段位制”活动,并举办了第一届武术段位制国考,进一步推动了武术段位制的标准化发展;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合印发《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2014—2023)》,指明了未来10年武术段位制的发展路线,将武术段位制推广提升到国家体育战略顶层设计的层面;2015年,为进一步完善段位制教程的内容,针对存在问题拳种(拳派)的教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咏春拳的修订地点定在咏春本土的广州体育学院。
可见,17年来,中国武术段位制从无到有,其标准化发展整体上取得了巨大进展,这对中国武术乃至整个中国体育事业的特色化发展均起到推动作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1]
3 中国武术段位制研究研究现状
从检索到的文献中有关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研究主要涉及段位制内容及考评内容体系、管理体制、教学实践改革以及段位制普及现状等方面的内容。
林大参[2]认为段位制教程的内容在武术礼仪、基本功、基本技术等方面较为薄弱,没有体现出中国的武术文化内涵。
刘淑慧[3]在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调研时发现该校因地理位置原因武术氛围较为浓厚,学校还没有申请咏春拳武术段位考评点的时候就已经将咏春拳纳入该校的学习中,更主要的是邀请了香港咏春拳协会会长以及澳洲咏春拳研究会会长来学校交流送宝。
田金龙[4]认为段位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吸取了竞技武术的营养,并推新传统武术,展现了中国武术的技术内涵与文化魅力,有利于向世界推广。段位武术技术模式的推广,不仅可以治愈中国武术的长期的自我分裂的痛苦,更能帮助中国武术全面恢复元气,从而释放强大的生命力量。
张瑞洁[5]认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强化拳种意识虽然改变了以往段位制考核方法的“一把抓”和武术教育的“单一化”,突出了武术的地域性文化特点,彰显了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但强化拳种意识是否会在武术推广之际引起新的门户之见、宗派之争,这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上研究说明,段位制系列教程在选择拳派上注重了中国武术文化,但是在具体的拳派教程里面还没有体现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
4 文化安全背景下中国武术段位制《咏春拳》教程在编写方面存在的问题
4.1 段位制《咏春拳》历史沿革叙述不清,丧失文化根基
随着《叶问》电影的热映,咏春拳在海内外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很多海内外人士都人不约而同来到中国广东等地来寻根问祖。然而在现有的教程中对咏春拳历史的介绍寥寥几笔带过,没能凸显出咏春拳的历史文化背景。
咏春拳作为一个拳派,传统技术体系的源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承者的变化而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在广东已经鲜为人知的有叶氏、阮氏、姚氏等咏春拳,通过调查得知在这些流派分支中都有着共有的核心技法理论,不同的只是招式上的变化。《叶问3》电影中正宗的咏春拳的故事告诉我们,技术体系源流不清最终带来的就是争论。因此,段位制《咏春拳》缺少相应的内容,在其推广发展中受到老拳师的质疑;历史沿革叙述不清,必定丧失文化根基。
4.2 段位制《咏春拳》技术设置不完整,有损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
段位制《咏春拳》整个技术设置为从水平一到水平三即由高到低的分为六段,而每一段中又分为单练、对打和拆招。就技术设置来讲,段位制《咏春拳》教程除了相应的拳术上基本的手型、步型以及打法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内容了,整篇的技术设置过于简单,很适用于初学者,但是技术内容的设置无法调动习练者的积极性。
参考咏春拳的相关书籍不难发现,咏春拳技术本身就很少,拳术套路仅仅就只有三套(小念头、寻桥、标指),然而咏春拳较为突出的就是木人桩,在本册教材中没有涉及到木人桩,更不必说咏春拳的器械了,然而,一个拳种的技术体系不仅仅只有拳术,因此,本教程在技术设置上不具有完整性,有损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
4.3 段位制《咏春拳》缺乏咏春拳文化阐释,影响文化的传承
本套教材的初衷是为了使武术标准化,于是就出现了理論部分与技术部分相分离的现象,理论教程的三本教材为《武德与武术礼仪》《中国武术史》《武术概论》。
然而,将武德专门作为一本教材来做,可见武德的重要性。但是,武德的学习与修养不仅仅是一本教程能够说的明白的。自古以来武德被作为习武之人最高的典范思想,武德对于习武者来讲是终身的也是伴随其左右的,因此,武德的教育不应与技术分离。习练武术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该门技术,更主要的是学习其中的文化内涵,然而武术的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就是武德,也就是说武德的内容应该穿插到技术部分的各个环节。
在《咏春拳》的教程中很少涉及咏春拳文化内容的部分,比如咏春拳有个最典型的钳羊马,为什么咏春拳是用这种步伐,而不是四平大马的马步,据学者考察发现,生活在海边的人在船上的时间较多,然而也就只有这种步伐在船上站的是最稳的,又是有利于练习拳术。在教程中只讲解了钳羊马的技术动作,没有对其来源做简单的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内容可能就会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因此,目前的段位制《咏春拳》教程对咏春拳文化的阐释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
4.4 段位制《咏春拳》教程体例相对单一
段位制的推广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他们想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动作技术和原理,更多的趋向于在学习技术的时候能过看到技术以外的东西,比如咏春拳的起源,咏春拳的发展,相关的人物传记之类的,就目前的教程来看体例过于单一。
5 对下一步编写武术段位制教程的再思考
5.1 完善咏春拳历史沿革,丰富历史叙述,维护武术文化安全
5.1.1梳理咏春拳历史源流,完善武术历史叙述
随着网络和影视业的发展,中国武术的武打影视也在荧屏上占有一定的光点。尤其是随着《叶问》系列电影的热映,咏春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对于咏春拳的理论研究还是相对滞后,在现有的文献中对咏春拳的起源、发展以及技术体系的研究还是有所缺陷。因此,要深入到咏春拳的发源地,了解咏春拳发展的地理环境,以便于准确梳理咏春拳历史源流,进一步完善咏春拳历史叙述,增加武术文化内涵。
5.1.2增加名人轶事,增强咏春拳段位制教程的趣味性
自古以来,武术的传承都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口传身授,这样的传承方式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名师。在咏春拳的发展历程中,有咏春拳开山之祖梁赞、佛山三雄(阮祖堂、姚才、叶问)、国际影星李小龙等名人。在段位制咏春拳的教材中增加相应的轶事,一方面可以增加该拳种的可读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读者的兴趣。对于武术来讲教程不仅仅只是刻板的技术教学,更多的是要传承咏春拳的文化内涵。
5.2 完善技术设置,增加咏春拳的传承内容
相对于其他拳术来讲咏春拳的技术技法体系较少,然而在这为数不多的技术技法体系中在现有的教程中也只涉及到咏春拳基本技术的内容组合。就文化传承上讲有损于咏春拳固有的文化形态,因此,在新的教材中应该增设咏春拳的桩功练习,即木人桩、相关的器械介绍以及实战技术的黐手。木人桩、八斩刀、六点半棍的加入有利于完善咏春拳技术体系的内容,丰富咏春拳文化的内涵;实战技术攡手的练习不仅能够增加习武者的练习者的兴趣,还可以使武术回归于传统的“打练模式”,更能突出中国武术固有的本质。
5.3 加强咏春拳技术的文化阐释,传承优秀传统咏春拳文化
5.3.1加强武德内容教育,增强礼仪规范
武德作为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伴随着习武之人慢慢成长的。在段位制教程中的编排中应该在动作技术的字里行间中体现武德的内容。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体现了中国民族的谦虚、礼让的文化情怀。中国武术优秀的礼仪传统应当加以传承,贯穿于整本教材,这样才能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感悟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5.3.2增加咏春拳技术动作的文化阐释,突出咏春拳文化内容
武术起源于民间,最终也会扎根据民间,技术动作的一招一式也都和人们的生活有关。扎根于岭南地区的南拳,其技法特点的第一句话就是“稳马硬桥”,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在南方的生活劳作中必须练就稳固的下盘,通过手上动作的变化以取得制胜对方的技法。同样咏春拳属于南拳的一个拳派在每个技术动作也都能流露出南派拳种的特点。
总之,中国武术段位制《咏春拳》教程中应该融入咏春拳拳理技法核心内容,彰显咏春拳的个性特征。因此,段位制教程中增强拳理技法的文化阐释,更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中国武术文化。
5.4 丰富中国武术段位制《咏春拳》教程的体例,增强教程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材的实用性对于使用者来讲至关重要,针对大众的教材一方面要简单易懂,另一方面要有可读性。因此,在标准化的武术教材编写方面,应该以固有的技术模板和多样的体例共同存在。例如咏春拳在固有的技术体系的模板下,增加历史源流篇、技术发展篇、名人轶事篇、中间也可穿插技术理论的分析等等。丰富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的体例,不仅可以增强教程的可读性、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增加武术文化的传统性,能够在文化安全的大背景下维护传统文化的发展。
6 結语
在当今文化安全的局势下以及国家政策提出的“一带一路”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中国武术文化应该以本土文化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因此咏春拳在推广中应该注重中国人文的内容在里面,所以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的编写应该在:
(1)完善咏春拳历史沿革,丰富历史叙述;
(2)完善技术设置,增加咏春拳的传承内容;(3)加强咏春拳技术的文化阐释,传承优秀传统咏春拳文化;
(4)丰富中国武术段位制《咏春拳》教程的体例,增强教程的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
参考文献:
[1]李守培,郭玉成. 文化安全视域下的武术标准化问题及对策[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05):77-82.
[2]林大参,张云龙. 跆拳道段位制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改革的启示[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5):445-450.
[3]刘淑慧. 高校开展武术段位制教学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2):112-116.
[4]田金龙,邱丕相. 打练结合技术模式的新探索——评析武术段位制教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0):62-65-81.
[5]张瑞洁. 从《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看武术文化传统回归[J]. 体育文化导刊,2012(03):130-132.
On the Text Book of "Wing Chun" Dua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Security
Li Chaoxu Dai Liutong Gong Huiping(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strength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cultural hegemony has constantly aggressive expansion of national culture, cultural competition, loss and even death have become a reality, human is unable to avoid cultural security and has become the subject of much attention. Chinese Wushu as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lso influenced by international cultural situation, for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Wushu, how can we melt Chinese Wushu culture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into rank system of Chinese Wushu, which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research. Through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to participate in the "rank system forum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wushu Wing Chun" , and interviewing the forum teachers, the study finds out that some problems.
Keywords:cultural security rank system Wing C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