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滨
摘 要:张三丰是中国道家历史文化著名人物,是中国武当派武术家尊崇的开山祖师。其为明太祖明成祖政治协相所诏寻,历史活动年代,向来备受争议。以人生历路六十七岁节点为下手之处,以《岷州志》辞条,结合史志文献分析,考证张三丰生辰、儒冠、修道、传教活动全程,厘定张三丰诞生于公元1273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幼名君宝,学名张通,表字全一,入道字玄玄,笔名玄素,仙号三仹。公元1340年,67岁;宝鸡金台观冬眠,120岁;永乐十四年,143岁,显然一位生于宋、仕于元、行道于明的太极武道高寿先师。
关键词:张三丰 弃儒 修道 冬眠 传道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019—07
张三丰是中国道家历史文化著名人物,是中国武当派武术家尊崇的开山祖师。其为明太祖明成祖政治协相所诏寻,历史活动年代,向来备受争议。以人生历路六十七岁节点为下手之处,以《岷州志》辞条,结合史志文献分析,考证张三丰生辰、儒冠、修道、传教活动全程,厘定张三丰诞生于公元1273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公元1340年,67岁。元末明初,先后隐居湖北武当山、寓居宝鸡金台观、旅居大理灵鹫观,传播道家文化,整理、集成与传授太极拳剑武技,历史贡献卓著。刷新其活动年代研究,对于促进中国道家文化与武术遗产的振兴发扬,以及中国武术史颠覆性创新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料
1、明太祖明成祖召寻张三丰政治协相
据《明史》,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夏,十八年春,二十四年夏,诏求武当山隐士张三丰。沈万三、邱玄靖、张宇初等先后奉谕访寻。
明成祖永乐年间更多次寻访。
永乐诏书载于《皇明恩命世录》卷三,有《命邀请真仙张三仹勑》:
“勑真人张宇初,今发去请张真仙书一通,香一炷,真仙到山中,尔即投此,敬邀一来,以慰朕企伫之诚,故勑,广运。
永乐六年十月初七日之宝”
《再命寻访张三仹勑》,时在永乐七年八月十三日。
明·宣德间,任自垣撰《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载永乐皇帝《御制书》:
皇帝敬奉书
真仙张三仹先生足下:
朕久仰真仙,竭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
敬奉书 永乐十年二月初十日
永乐十年三月初六日,有《勑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
勑右正一虚玄子孙碧云
朕敬慕真仙张三仹老师,道德崇高,灵化玄妙,超越万有,冠绝古今。愿见之心,愈久愈切。遣使祇奉香书,求之四方,积有年岁,迨今未至。朕闻武当遇真,实真仙老师。然于真仙老师鹤驭所游之处,不可以不加敬。今欲创建道场,以伸景仰钦慕之诚。尔往审度其地,相其广狭,定其规制,悉以来闻。朕将卜日营建。尔宜深体朕怀,致宜尽力,以成协相之功。钦哉。故勑。
上述永乐皇帝敕令与御制书,将张三丰的丰字增笔书写作“仹”,是皇帝亲笔为尊者避讳之典范。
2、明宣宗宣德六年(公元1431辛亥)三月,“钦差太常寺寺丞任自垣谨上表”,进撰《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乃明代武当山第一部山志。任自垣,镇江府阳县人,出家于茅山元符万宁宫,永乐九年为道录司右玄仪,十一年升职太和山玉虚宫提点,曾同胡濙奉旨寻访张三丰,参与纂修《永乐大典》,总裁明《道藏》。《太宗实录》载委任事。“宣德三年(1428)二月十九日”,拔擢太常寺寺丞。《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张三丰传》记载:
“张全弌,字玄玄,号三仹。相传留侯之裔,不知何许人。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中作一髻,手执方尺,身披一衲,自无寒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傍若无人。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及至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但凡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并无虚诞、祸福,欺诳于人。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皆有先见之理。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兴来穿山走石,倦时铺云卧雪,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嘗与耆旧语云:‘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但粗创焉。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嘱!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臣请之,不获。后十年,敕大臣,创建宫观一新。玄风大振,自高真升仙之后,未有盛于今日者。师之所言,信不虚矣。”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邱玄清辞条说:
“邱玄清,西安之富平人,自幼从黄冠师黄德祯出家,读书造理。洪武初年,来游武当,见张三丰真仙,举为五龙宫住持,宽襟大度,撑拓教门,固有年矣。”
杨善澄辞条说:
“杨善澄,太行西山人,夙有道契,清源中来,墨守珠辉,深根固蒂,志在太和紫霄之上,后果如其意,同刘古泉结岁寒之盟,偕入宝珠岩下,闲谈太极至乎无极之妙,一点头来,与古泉各自珍重。”
《张三丰全集·后列仙传》:
“邱元靖者,武当道士也。洪武初,三丰先生游武当,元靖与先生遇,拜为弟子,遂传以道妙。命住五龙,结庵修炼,以了大事。乙丑春,太祖诏求三丰不得,乃诏元靖至,与语,悦之,拜监察御史,赐之室,不受,复擢太常卿,亦不受,帝称其清高云。
太和四仙者: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皆楚人也。洪武初,三丰先生入武当,结庐于展旗峰上,四人请为弟子,遂传以清净守中之秘,于是命秋云住南岩,真得住会仙馆,古泉、善登住紫霄峰。四时静炼,后皆证果。”
3、1461年《大明一统志》载:
“张三丰不知何许人?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炼,结庵玉虛宫五树边。身长七尺,美髯如戟。经书一览,即成诵。寒暑惟一箬笠,日行千里,靜则瞑目。旬日所啖斗升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也。应显不测,莫知所在,时称张仙云。”
“张三丰,居宝鸡县东三里金台观。本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頌而逝。民人杨轨山等置棺验讫,临葬发视之,三丰复生。后入蜀,见蜀王,又入武当山,或遊襄邓间。永乐中遣使,寻访不遇,为官以待之。”
“张三丰,永乐间隠于青州云门山之阳,修炼洞中,太宗赐号三仹,莫知所终。今青州山有张仙洞。”
4、都穆(1458~1525)《游名山记》卷二,记述王屋山道士陈性常,“旧住武当山之自然庵,今年(正德八年1513)七十有八,而神气清茂,似有道者,移居兹山,已二十年。其学,乃仙人张三丰之再传,为予言:‘张师名玄玄,辽阳人,自号三丰遁叟,世人因其号,第称之曰三丰,而不知其名,正统间(1436~1449)犹在,后不知所之。”
都穆《谭纂 下》:
“张三丰有遗墨,仆少好道,走四方无所得。至正末某岁,遇陆龙先生于嵩山,授以真诀,遂而超悟。陆先生,图南之高弟子也。”
5、《万姓统谱》说张三丰:
“张三丰不知何许人?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炼,结庵玉虚宫五树边。身长七尺,美髯如戟。经书一览即成诵。寒暑惟一蓑笠。日行千里,静则瞑目旬日,所啖升斗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也。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民人杨轨山等置棺敛讫,临葬,发视之,三丰复生。后入蜀,见蜀王;又入武当,或遊襄邓间。永乐中,遣使寻访不遇,为宫以待之,应显不測,莫知所在,世称张仙云。”
6、金台观三丰洞楹联、匾刻
金台观三丰洞永乐皇帝撰写楹联:
寻有德之人人人得度 种无根之树树树皆空
金台观三丰洞西崖壁明代石刻(见图1)
金台观三丰洞西崖壁石刻皇帝圣旨:
皇帝奉书
张真仙足下:
朕久仰真人,竭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候 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
永乐十五年三月初十五日
圣旨之后,署万历九年凤翔知府存识与宝鸡知县立碑题款:
“仙真冀州寥阳人,身长七尺,美髯如戟。经书一览即成诵,寓陕之宝鸡,得延命术。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邑人杨轨山等殓之,临葬发视复生。后入泰和山,结庵玉虚宫五树边。……
著有《金丹玄要》三篇。万历九年季夏吉旦推凤翔府事楚黄范宗镇识 知宝鸡县事蒲州樊一阳立”
7、1537年明嘉靖《辽东志·仙释·国朝 张三丰》: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云张仲安第五子,名君实,字全一,一字玄玄,别号保和容忍三丰子。生有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作一髻。手持方尺,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人目为张儠傝。日行千里,静则瞑目旬日,所啖斗升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也。处山林,游城巿,嬉嬉自如,傍若无人。有请益者,竟日不答一词。经籍典坟,过目成诵。与人议论三教等书,如决江河。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炼,结庵于玉虚宫,庵前古木五株,师栖其下,久则猛兽不距,鸷鸟不搏,人益异之。又入武当,谒玄帝于天柱峯,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尝语耆旧云:兹山异日当大显于时。我姑于五龙、南岩、紫霄,刈荆榛,拾瓦砾,但觕创焉。命丘玄清居五龙,卢秋云居南岩,刘古泉、杨善澄居紫霄。又寻展旗峯北陲,卜地结草庵,奉玄帝香火,曰遇真宫;于黄土城,卜地立草庵,名会仙馆。谓门弟子周真德曰:尔但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二十三年,拂袖游方而去。常往来于长安土洞庵,陇西杨仕敏及岷州卫指挥杨某二家。初至,敏始生,三丰识其啼声曰:此儿必英物也。后果贵显。至甘州张指挥家,遗中袖一,葫蘆一,天顺中,镇守甘肃总兵王敬,患中满火化中袖,节服之。成化初,定西侯蒋琬,总兵时宴会守臣,乐工搬三度杂剧,葫芦即席自碎焉。又遗小鼓于岷之杨氏,虽戛,大镛音莫能混。后亦亡,不知所在。游杨州琼花观,有题琼花一律,诗语潇洒,实自况也。二十四年,我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访于四方,竟弗至。太宗御极,奇其术,遣使致书,书曰:真仙张三仹足下。复命礼部都给事中胡濙、道录任一愚、岷州卫指挥杨永吉,遍诣名山,访求未获,特敕正一孙碧云于武当建宫以候。天顺中,赠为通微显化真人,赐之诰命。先是元末居宝鸡金台观辞世,留颂而逝,民人杨轨山置棺殓讫,临窆发视之,复生,乃入蜀抵秦,阅武当,或游襄邓间,洞视一世,睥睨千古。天顺末,或隐或见,问者专以道德仁义为言,心与神通,神与道一,事事先见如神。后往来于鹤鸣山半年,迄今不知踪迹。南川居士曰:昔严君平,卖卜成都,劝人以忠孝之道;陈图南对太宗以养身、寡欲、治世,安民数语,君子韪之;今三丰吐辞发语,专以仁义忠孝劝世,道著太微,功参玄造,谅未可虚无为无补于世教也。
8、清朝康熙年间纂修《岷州卫志》,有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岁序,其中《仙释》栏收载《明 张三丰》辞条如下:
“仙释
明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自称张安中第五子,生于元癸酉六月十八日,名君实,字全一,别号葆和容忍。或称为汉留侯之裔,未知所据。长身鹤立,一笠一衲;手持方尺,日行千里;或辟谷数月自若也。经籍坟典,过目成诵,议论三教等书,若决江河。其教人以仁义忠孝为本。洪武初,修真太和山中,入武当。二十三年,云游长安,继至岷地,寓杨永吉家。遗一小鼓,虽击大镛,莫能混音。太祖致书四布,延访未获。特敕道士孙碧云于武当山建宫以俟。”[1]
9、《明史·方技列传八》: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2]
10、《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明史·方伎上·张松溪》:
“内家拳者,起于宋之张三峰。张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进,夜梦真武授以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始得达。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弘、正间,十山客温州,受其术以归,由是,四明始有内家拳法。
初,天下言拳勇者,皆推少林;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惟内家拳以静制动,犯者应手辄仆。由是别称少林为外家,而内家始单行于世。”[3]
11、《张三丰外传》:
“神仙张三丰,一名君实……生于绍兴辛卯八月十五日。……延祐年间,已六十七岁。此心惶惶,幸天怜悯,初入终南,即遇火龙先生,乃图南老祖高弟,物外风仪。予跪而问道,蒙师鉴我精诚,初指炼己工夫,次言得药口诀,再示火候细微,温养脱胎了当虚空之旨,一一备悉。于是知进斯道,必须法财两用。”[4]
12、《三丰张真人源流》:
“延祐间,年六十七,入嵩南遇吕纯阳、郑六龙,得金丹之旨,修炼成道。或云入终南,得火龙真人之传,修炼成道。……真人于元末居宝鸡金台观,至正丙午九月二十日,自言辞世,留颂而逝。士民杨轨山置棺殓讫,临窆复生,時年一百三十嵗矣。从此入蜀,至太和山,结茅于玉虚庵。”[5]
13、《张三丰全集·后列仙传》說:
“邱元靖者,武当道士也。洪武初,三丰先生游武当,元靖与先生遇,拜为弟子,遂传以道妙,命住五龙,结庵修炼,以了大事。……太和四仙者,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皆楚人也。洪武初,三丰先生入武当,结庐于展旗峰上,四人请为弟子,遂传以清净守中之秘,于是命秋云住南岩,真得住会仙馆,古泉、善登住紫霄峰。四时静炼,后皆证果。”[6]
14、李西月《张三丰全集·正讹·五》:
“尝对万三自叙云:‘延祐初,余年六十七。逆而数之,正在元定宗之初年、宋理宗之淳佑年也。”[7]
15、万斯同《明史稿·胡濙传》:
“胡濙,字源洁,武进人。生而发白,弥月乃黑。建文二年举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迁户部都给事中。初,建文帝崩于火,或言逊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火戮建文帝诸旧臣。五年,遂遣濙巡天下,为访张儠傝,又名颁御制为善阴隲孝顺事实诸书,遍行州县乡邑,察人心及建文帝安在。又传建文帝在滇南。濙以故在楚湖南最久,至十四年乃还。母丧乞归,不许。起为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披衣急起召入,慰劳。濙悉以所闻对,且曰:‘不足虑也。帝欣然意解。漏下四鼓乃出。”
16、明朝存世书稿《大理古佚书钞》[8]
李浩《三迤随笔·佛道传点苍考》:
“延佑初,叶榆东至云南品甸,南至巍宝,西至博南,新建道观五十余。孙不二、张三丰、赵飞全先后至点苍。”
《三迤随笔·沈万三秀戍德胜驿》:
“洪武二十六年,张三丰玄素道长知万三寓德胜驿,而云游龙关,至驿馆与万三会。……万三常与三丰远游。三丰精周天太极,万三亦然。剑技之精,前无古人。”
李以恒《淮城夜语·应文高僧潜隐南中轶事》:
“玄素道长即三丰真人,因受高帝重托,于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太子去世后入滇。为保允炆有退路,保生存,重托玄素、大云。大云,即无依禅师,皆武技冠天下,智谋超群,历为太祖敬重。曾预置三僧衣牒藏奉天殿,皆无依先见之计,建文方从死门逃出入滇。次晨,至观中,玄素款之于静室。……至十三年秋,随程济及玄素三弟子游于衡山。”
《淮城夜语·张玄素入点苍》:
“张玄素,辽东懿州人,生于元初,乳名全一。元初入学,取名通。……初拜碧落宫白云长老为师,悟修身之道。后遇邱道人[9],传吐纳而悟。辞家远游,学道于火龙真人,得延年术。后至宝鸡金台山,精研道学,号三丰道人。道成游天下,至武当,结蓬于玉虚台,精研太极,创武学,自成一家。以阴柔阳刚、刚柔两仪四象而创太极三功,即内丹太极剑三百八十四招,太极两仪拳三百八十四拳,阴阳太极掌。至正年,玄素入滇,与点苍中峰玉皇阁道长陈玄子识,留居一载。与段总管识,成忘年交。玄亮与玄素同一师门,谈甚默契。……玄素传拳剑于段氏二子一女,及玄亮子静超、静远。后返武当。洪武二十六年,与鸡足山无依禅师至点苍,为洪武皇孙事重托,定居点苍,建灵鹫观于茅草哨西,收弟子四人。建文出走入云南,玄素派弟子与点苍段氏、杨氏、张氏子女,西平侯沐氏女共暗辅之。……出室则远游,归则讲道传教。著经立说,写《宝忏经》五部,皆度世论述。诗集《无根树》五百余,皆炼丹度世。常与沈万三及女线阳居士、杨黼同游。常题诗三迤诸寺观墙壁。后入云州,居天池。成化年羽化,其遗物遗稿存于灵鹫观杨元鼎、郑元春处。余多次游灵鹫观,于其五代传人守铨处观诸诗稿,抄诗百二十首。守铨示一木匣,藏《武经》四卷。余家虽世代千户,贯使长械。守铨与余挚交,授余拳术,形柔态美,气布全身。一旦遇敌,拳力暴发,排山倒海。余劝守铨传余侄。铨曰:‘祖师有言,《武经》只传一脉。除非本门当家弟子全传,不传外人。祖师另一留言:‘不许立碑立传,以免暗保建文事露,患杀身灾祸。观中有密窖,中有石匮,诸经藏其中,外人莫知。”
张继白《叶榆稗史·张三丰入滇记略》:
“元中,张三丰道成入滇,为段氏座上食客。段庆元留,谢之,返中原。明洪武十七年,洪武求张三丰入朝佐政,三丰知而遁云南。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太子逝,太祖托佛灯访三丰,得之,托扶皇孙允炆。三丰化名玄素,入滇。得僧大云禅师入京,洪武托以身后重任,共扶允炆。二人婉言谢之。洪武苦求,诺炆遭离难时,可着僧装入滇筹事。帝诺,愿保其安。三丰求洪武暗赦沈万三,与丰入滇筹事,帝诺。三丰入滇。沐英殁,晟承职,助三丰居点苍斜阳峰后山,建灵鹫观于四十里铺侧。靖难,建文流滇,胡滢暗追,马三保父暗捕。三丰、大云、达果、杨黼、段姐助之而化险。 ”
二、分析
1、张三丰六十七岁,《明史·方技列传八》、《万姓统谱》、《敕建大岳太和山志》、明正统八年(1513)始修,嘉靖十六年(1537)重修《辽东志·仙释 国朝张三丰》,均无文字记载。“延祐年间,已六十七岁”仅为仙道说部《张三丰仙师外传》述及与《张三丰外传》、《三丰张真人源流》等敷畅,实属口述史,正史不刊载。
2、《玄要篇》自序:
“延祐间,幸天怜我,初入终南,得遇火龙先生,询是图南高弟,绿鬓朱颜,俨乎物外神仙,春秋不知其几许矣。玄素异之,礼拜师事,跪问大道。”
这里,“延祐间”三字后,无“已六十七岁”文字。
3、《云水前集·书怀》诗句:
“心命惶惶亦可怜,风灯雨电逼华年。”
此诗不涉及行年文字注述。
4、《三丰张真人源流》为《张三丰祖师无根树词注解》卷首所载[10],实乃云栖山刘悟元作注时,根据道门传闻所撰录。其将玄玄,改字“元元”,避清圣祖玄烨名讳。
5、都穆《谭纂》成于明朝万历年间,其言“至正末某岁,遇陆龙先生于嵩山,授以真诀,遂而超悟。陆先生,图南之高弟子”,此口述史,早于清朝康熙年间成书的《历代神仙通鉴》。
6、《岷州志》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自称张安中第五子,生于元癸酉六月十八日,名君實,字全一,别号葆和容忍。”《淮城夜语·张玄素入点苍》:“张玄素,辽东懿州人,生于元初,乳名全一。元初入学,取名通。……后至宝鸡金台山,精研道学,号三丰道人。”
《岷州志》有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岁(1687)序,又有“康熙四十一年岁次壬午冬十一月奉政大夫陕西巩昌府岷州抚民同知加七级长洲汪元絅序 男翰林院编修内廷侍直特赐数珠汪士鈜书于京邸”59字,信重精审。
《岷州志》所载张三丰“寓杨永吉家,遗一小鼓,虽击大镛,莫能混音。”早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焦竑(1541~1620)撰《献徵录·卷一百十八 张三丰传》,就曾提及“所留杨氏小鼓,嘎大镛,不能混其声。”
《岷州志》所载“元癸酉”,时当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年(公元1273)。不当理解为“元后癸酉”,时当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顺四年(1333)。张三丰诞生于至元癸酉年,则六十七岁,时当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
三、新释
1、考证人物历史活动年代,应以正史为准则,以口述史的民俗传说史地素质为辅佐。张三丰六十七岁的历史年代,应当厘定为公元1340年,以此正杂说之讹。
2、张三丰六十七岁,是考证其活动历史年代考的重要节点。由此涉及《云水前集》的几首诗句解读的刷新认识。
汪锡龄《云水前集·序》:
“《云水前集》者,我三丰先生在元、明间所作者也。永乐时,胡广等收入《大典》之内,世间少得其本,嘉靖中,诏求方书,仍从《大典》中繙出梓行,颁示国师等等。锡龄于康熙五十九年,得此本于扬州书肆,宝而藏之,即花谷藏书也。”
三十二岁北游
幽冀重来感慨忘,乌纱改作道人装。
明朝佩剑携琴去,却上西山望太行。
悠悠歌北岳作
“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销磨,人生寿命能几何?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到不如携琴剑,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
大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暮秋金台观
游魂七日归来付杨轨山一偈
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
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
《三十二岁北游》,这是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九年乙巳岁(1305),张三丰正式弃儒修道的自我表述。
《悠悠歌北岳作》,这是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元年辛酉岁(1321)云游感怀直白。在《张三丰全集·云水前集 悠悠歌北岳作》一诗,原注:“时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岁初也”。这条注文显系汪锡龄据杂说所讹,宜加校正。
《游魂七日归来付杨轨山一偈》,颇似说部诗句,是否《永乐大典》繙出者?殊为致疑。返观标题“大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暮秋”以及“付杨轨山一偈”等字,联系题下评注:“诗喻元终明始意,盖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也”,很可能均为汪锡龄所加。偈语寓意大明一统社会形势。“天下齐看”格局,基于东西南北,战事平息,版图奠定,社会安稳。分析偈语,俨然颂歌,吻合“大明洪武二十六年癸酉暮秋金台观游魂七日归来”。
张三丰云游处,留有诗作,《云水前集》未收录而颇受学术界瞩目者尚多,例如:
桥山祈仙台
披云履水谒桥陵,翠柏烟含玉露轻。
衮冕霞飞天地老,文章星焕海山青。
巍巍凤阙还仙岛,渺渺龙车驻帝城。
寂寞琼台遗汉武,一轮浩月古今明。
书炼真宫壁
悟得惺惺学得痴,到无为处无不为。
两脚任踏尘里去,一心只与命相随。
眼前世事只如此,耳畔风声总不知。
有时四大醺醺醉,笑问青天我是谁。
唐子山
白石嶙嶙绕涧泉,苍松郁郁锁寒烟。
碧桃花发朱英秀,别是人间一洞天。
题扬州琼花
璚枝玉蒂属仙家,未识人间有此花。
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标犹带古烟霞。
历年既久何曾老,举世无双莫浪夸。
几欲载回天上去,拟从博望借灵槎。
《桥山祈仙台》,此诗为弘治七年(1494)李宗仁、杨怀纂修《延安府志》收录。康熙六年贾汉复、李楷纂修《陕西通志·卷二十七 古迹》记载延安府中部县“张三丰遗诗处,在轩辕庙侧,玉皇庙东壁。碑记元至正庚子,三丰手题。”以至正二十年(1360庚子),逆推至元癸酉,张三丰87岁,手书题壁,属寻常事;若依汪锡龄逆推元定宗丁未,则已113岁,不可能有手书题壁行为。
《书炼真宫壁》,此诗入嘉靖《南阳府志》。永乐二年(1404甲申),南阳方城炼真宫修缮扩建,“时张三丰真人寓居是宫三载有奇”。成化十二年(1467)《重修炼真宫碑记》载其事,但不具“三丰手题”及年号甲子落款,启疑建文帝逊难,相随张三丰隐遁,寓居炼真宫,以道人名义书怀大作。
《唐子山》,此诗载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朱璘纂修《南阳府志·卷六 艺文》。
《题扬州琼花》,此诗见于《张三丰全集·玄要篇上》,诗名仅“琼花诗”三字。志书多所刊载“题扬州琼花诗”,且缀评“盖自况也”。清雍正七年觉石麟、储大文续纂《山西通志》,《仙释·张三丰》更连缀“明太祖咨以时务,曰:‘惟本忠孝。后成祖遣尚书胡濙物色之,终莫能得。”
3、雍正元年,汪锡龄整理《张三丰祖师全集》,撰《三丰先生本传》,张三丰诞生于元定宗丁未四月初九日子时,则相当于13世纪初叶的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于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六十七岁始入终南山得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
此说显然参考了万历时期洪应明1603年撰成的《逍遥墟经》[11]。为资印证,兹摘引《张三丰全集·芦汀夜话》:
“长江月白,霜露满汀。万山烹鲜暖酒,邀饮芦洲。酒酣耳热,先生曰:‘子欲闻予之出处乎?予当生时,一鹤自海天飞来,咸谓令威降世。后知丁公仍在灵墟,予思世人也,我亦人也,子岂不得似丁公?……延祐初年,已六十七,此心惶惶,幸天怜悯,初入终南,即遇火龙先生,乃图南老祖高弟,物外风仪。予跽而问道……吾之出处,大概如此。请与子鼓枻而歌,以尽今宵之乐!”。[12]
万历三十五年(1607),王圻、王思义绘著《三才图绘》,两年后梓版,“张三丰”辞条前云游图像,仰视鹤天。
清初,顺治乙酉岁(1645)伊始,江夏明阳宣史徐道以“籍龟鉴为本”,述作《三教同原录》,程毓奇续补,康熙三十九年(1700)生生馆刊刻成册,书名《历代神仙通鉴》[13],说唱神仙故事,涉及张三丰事迹。康熙时期存世道书资料,演绎敷畅了《张三丰仙师外传》、《张三丰外传》,乃至《三丰张真人源流》[14]。
汪锡龄敬述《三丰先生本传》,将传闻“延祐间,年六十七”,径改为“延祐元年,年六十七”,逆推撰作“定宗丁未夏,先生母林太夫人梦元鹤自海天飞来而诞先生,时四月初九日子时也。”描述张三丰生辰,沿袭良好追求,神話色彩,固然浓重,但考究民俗文化史地素质,校以“元世祖至元癸酉六月十八日”,却坐实不远。
4、澳洲籍华人黄兆汉于1976年提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On the Cult of change San-fee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his works”,推断张三丰为元末明初人,大约生于元仁宗延佑年间(1314~1320),卒于明成祖永乐十五、六年(1417~1418),百岁左右。文中说:
“太祖与成祖大肆寻访张三丰,已足以让我们相信,张三丰是个活动于明初的人物了”。[15]
5、万斯同《明史稿》言“内家拳者,起于宋之张三峰。张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进”。此语系万氏据其师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以及口述史所撰作,因为避讳,用字改易。此语今当校勘作“明初之张三丰。张三丰为武当丹士,太祖召之,道梗不进”。
6、大理稗史对于明太祖、明成祖召寻张三丰;张三丰既秉持道不干政理念,恪守“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精励图治之思”[16],又在建文帝逊难全过程,组织师友徒众暗中护卫其人身安全,凭借深隐,颐养天年,维系社会安定,达成政治协相[17],以及武道门内传授太极拳剑活动的记述,映证《明史》、《明史稿》纪传,为通史、武术史诸多悬案研究,裨助文献分析。
四、结论
据明成祖永乐帝敕书、《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大明一统志》、《辽东志》、《岷州志》、《明史》、《明史稿》等诏书史志,张三丰诞生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年,相当于13世纪中叶南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3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幼名君宝,学名张通,表字全一,入道字玄玄,笔名玄素,仙号三仹。以行年六十七岁推断,时值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庚辰)。以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癸酉)宝鸡金台观冬眠推算,时年120岁;比及胡濙奉永乐帝旨意寻访,至十四年乃还。以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丙申)推算,张三丰享年143岁, 显然一位生于宋、仕于元、行道于明的太极武道高寿先师。其于元末明初社会政治历史大变革时期多彩活动历路,启迪历史文化与武术遗产的深刻研究。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岷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岷州志校注》.第275页,1986年10月第1版.
[2]张廷玉主持编修:武英殿刊本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方技》.中华书局1974年版.
[3](清)万斯同撰:《明史·卷三九七·方伎上·张松溪》.据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上海中西书局出版1935年发行,版权页署名“张通述,墨井书屋藏版”.此外,张三丰真人著作 太乙山人藏书 文山遁叟萧天石总主编:《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一 传记·张三丰外传》第11页.自由出版社印行1990年元月五版.
[5]汪錫龄编集 李西月增订 方春阳点校:《张三丰全集》第320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6]《张三丰全集》第360页.
[7]《张三丰全集》第121页.
[8]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佚书钞》[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9]邱道人:原作“全真道士邱处机”.
[10]《张三丰全书》江左书林版.《道藏辑要》同.
[11]《逍遥墟经》:又名《仙佛奇踪》.
[12]《芦汀夜话》:《张三丰全集》113页。跽:长跪。《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张三丰外传》和傅金铨辑《证道秘书》第八册《三丰丹诀·张三丰传》所出文字略同,唯雅俗稍异。
[13]《历代神仙通鉴》:原名《三教同原录》,正文刊印,卷端题“新刻黄掌纶先生评订神仙鉴”.
[14]《三丰张真人源流》:《张三丰全书》江左书林版录载此传,后缀“本《仙鉴》所载”.
[15]黄兆汉著:《明代道士张三丰考》,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
[16]汪锡龄:张三丰先生本传. 《张三丰全集》第317页.[17]李 滨:明太祖明成祖召寻张三丰政治协商动因新证.《时代潮头》理论成果汇编第345~354页,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编纂.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年6月版.
The New Study on the Years of Zhang Sanfengs Activities——Exploring his activities from the points of his 67 years old
Li Bin(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Anhui 230038, China)
Abstract:Zhang Sanfeng is the master of Taoist in China history culture, is the founder of Wudang Wushu. He lived in the times of Ming dynasty, and his historical records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and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his life times. The paper starts the exploration from the Year that Zhang Sanfeng was 67 years old,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in the Book of Minzhou History, combining other historical records to do analysis, to finds the birth, Taolist activities of Zhang Sanfeng, to find out Zhang Sanfeng was born on the June 18th in in 1273 A.D., and his infant name was Junbao, his formal name was Zhang Tong, and another name was Quan Yi, his Taoist name was Xuan Xuan, his penname was Xuan Su, after his death ,he got the name of Sanfeng. In 1340 A.D., he was 67 years old; when he had his winter long sleeping in Jintai Taoist Temple, he was 120 years old; in the year of Yungle 14 year, he was 143 years old. It is obvious that Zhang Safeng was born in Song dynasty, being government official was in Yuan dynasty ,and doing Taoist activities was in Ming dysnsty, and he had a very long lifespan with excellent Tai Chi Wushu.
Keywords:Zhang Sanfeng giving up Confucianism Learning Taoism Hibernation Preaching Tao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