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宝++陈炜
国家任何一个改革举措,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供给侧改革
也是一样,可以倒逼传统民营企业顺应改革趋势,发挥更多主动性和创新性,
进行转型升级,增加供给的活力和质量,否则就会在这一轮改革中被淘汰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今年是第五年参加全国两会。对于五年来的履职感受,袁亚非用“从容”来形容。“心态一年比一年平静,一年比一年落地。不再像过去,一谈就是规模和数量,而是更多地关注质量和转型。”他说。
3月5日,袁亚非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企业发展的观念先要改变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的全国两会,你都带来哪些提案?主要关注哪方面的议题?
袁亚非:我主要提了三份提案,分别是《关于简化进口药品审批程序及加快推进细胞免疫治疗标准制定的提案》《关于适度放宽民营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审批的提案》《关于发挥市场监管执法优势,进一步完善商标注册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案》。
“一带一路”新机遇;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民营企业供给侧改革转型;诚信建设以及与健康产业相关的议题我都关注。
中国新闻周刊:中央政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有一年多时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结合你的企业,从参政议政角度,对于供给侧改革,你认为民营企业需要思考哪些问题?
袁亚非:坦诚讲,国家任何一个改革举措,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供给侧改革也是一样,可以倒逼传统民营企业顺应改革趋势,发挥更多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行转型升级,增加供给的活力和质量,否则就会在这一轮改革中被淘汰。而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
具体到供给侧改革措施,通过近一年企业运转实践,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发展之道,结构转型。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站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十字路口。历史证明,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依靠原来的发展方式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都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对经济结构及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原来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发展方式。
所以,在2008年之前,三胞就确定了转型目标,逐步出售了当时有着良好盈利能力的宏图高科DVD(当时占全球13%的市场份额)、南方高科手机厂、佛山电缆厂、海南电缆厂等几家传统制造企业,并且没有跟风去扩大房地产,从而为这几年的海外并购积累了大量资金,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新消费、新健康”为核心业务的现代服务业布局。
二是继续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这是推动供给侧改革落地的重要捷径。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高品质需求、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通过收购国外的先进企业,不但把国外好的产品、技术和资源“拿回来”,还可以把国外好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系统“拿回来”,加快国内消费的提档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地。
2014年以来,三胞旗下南京新百收购了英国当时已有165年历史的第三大百货公司House of Fraser(以下简称HOF)、三胞收购了美国最大的新奇特连锁店Brookstone。2015年在习总书记访英期间,三胞战略合作伙伴千百度又收购了英国当时有255年历史、欧洲最大的玩具商店Hamleys。2016年,HOF、Brookstone、Hamleys全部落户中国,其中HOF买手制模式和自有品牌给中国消费者带来高质量的服装和家居用品,Brookstone带来了全球的新奇特产品,Hamleys的场景和互动体验的商业模式为家长和孩子打造了一个“玩具天堂”。
三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地,不仅要注重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也要注重推动服务的供给侧改革。目前“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内健康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胞集团數年之前便已开始布局健康产业,收购了国内最大的养老企业安康通,随后又收购了以色列最大的养老企业Natali,并将其运营模式和管理系统引进国内,与安康通的业务相结合,安康通的客户从2014年的10万增长到了目前的400多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Natali承接的国家卫计委首个远程医疗试点项目也已经在常州落地。
今年,三胞又签约收购了美国首个被FDA批准上市的前列腺癌细胞免疫疗法Provenge,未来将这一疗法引入国内后也会跟三胞的养老、生物医疗产生协同,带来国际最前沿的医疗服务。
中国新闻周刊:通过三胞集团的发展经历来看,你认为民营企业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
袁亚非:我认为,企业发展的观念首先要改变,发展之道,观念先行。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去产能,不能再用过去一套依靠扩大产能、扩大规模来发展的模式,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国家层面考虑企业发展方向。国家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前面三个都是“去”,最后一个是“补”,也就是我们现在还欠缺的。从国家层面去看问题,现在的短板对企业就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也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此外,除了自身创新之外,也可以考虑“走出去引进来”,这是一条捷径。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一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所以海淘、海外代购、出国旅游购物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不是觉得海外的东西好吗?那我们就把这些好东西引进来,既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提高了供给的质量。
观念要新,方向也要新
中国新闻周刊:三胞集团近几年也开始布局健康养老及医疗产业,在探索和创建健康养老产业过程中,三胞集团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经验?
袁亚非:的确,目前国内大健康产业前景广阔。有权威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约为16%,欧洲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约为10%?12%,日本约为8%?9%,而中国的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5%左右。
去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而中国现阶段的市场规模距这个目标尚存在10万亿的发展空间。此外,老龄化、二孩政策等各种因素叠加,国内大健康产业蛋糕巨大。
从2008年开始,三胞集团布局健康产业,可以说是此轮“健康产业”抢滩中的先行者。三胞集团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我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系统、管理等,促进国内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其次,三胞新健康通过布局生物医疗、医院管理、健康养老三个业务板块,构建“生有希望、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产业生态。此外,健康产业这三个业务板块之间也实现内部协同,国内的养老企业安康通与以色列全球领先的居家养老企业Natali、国内的肿瘤医院、以及我们刚刚签约收购的Provenge细胞免疫治疗都可协同;生物医疗板块,脐带血干细胞存储与血液病医院,以及我们参投的凡迪生物基因检测业务可协同。另外,Provenge疗法需要从患者血液中提取白细胞,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疗法与脐带血干细胞存储也可能会有协同空间。
第三,健康产业与三胞集团其他业务的跨产业协同。比如,三胞的百货,尤其是儿童玩具业务,与健康产业中的妇幼医院有协同;三胞集团零售产业中的Brookstone、IDT有老年人的穿戴护理设备,这跟健康板块的养老业务又可以协同。此外,未来三胞集团的金融板块与健康板块产生协同,为健康产业的客户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中国新闻周刊:社会资本同质化竞争大健康产业是目前市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胞新健康产业的差异化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袁亚非:可以说,三胞新健康产业的差异化体现在战略上的“新”。即观念要新;方向也要新,也就是布局的生物医疗代表了新的健康产业方向和趋势;要有新模式,布局的养老产业采取轻资产切入的方式,提供的是创新型的服务;还要有新生态,布局的医院是新技术和新服务转化的场景,有了医院,利于逐步形成大健康产业生态;还有就是新技术,我们着眼的是国际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将它们引进来,在让中国老百姓用上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倒逼我们在这一领域转型升级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三胞健康这种差异化产业布局的投资逻辑和价值定位是什么?
袁亚非:投资逻辑简单说就是:未来定义未来。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东西就是我们未来的方向,那我们就把未来的东西买过来,然后借此来建立自己的未来。这其实就是把国外的优秀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引进国内,在供给侧进行改革,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譬如在生物医疗、健康养老等板块上,发达国家比中国先进很多年,三胞通过跨境并购的方式,去国外并购优质标的,把这些企业领先国内很多年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服务体系等引进到国内,再结合国内市场的特点,进行本土化推广,从而建立起三胞健康产业的未来。
不管是以色列的Natali,还是美国的Provenge,都可以看出三胞健康产业海外并购标的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是国际领先的、前沿的,而不是去并购国外即将淘汰或者已经淘汰的技术,这样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引进的并购企业,可以助推三胞国内健康业务追赶国际领先企业。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起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你提出“关于适度放宽民营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审批”的提案,初衷是什么?
袁亚非: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民营医院数量从0.84万个上涨到1.45万个,年复合增长率为14.62%。但与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的目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中国大型医疗设备分为甲、乙两类,长期实行的是配置许可证制度。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由医疗机构按属地化原则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则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这种管控机制是在过去以公立医院为主的情况下形成的,最早是1995年制定的办法规定的,与近年来国家不断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兴办医疗机构的政策导向是不完全符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民營医疗机构本身是自负盈亏的机构,使用自筹资金进行设备采购与后续经营,不仅不会给政府带来财政负担,反而可以刺激医疗服务业快速发展。
我建议国家卫计委一方面加快出台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行政许可的管理条例,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适当放宽民营医院采购甲类医疗器械的审批权限,在确保资质审查标准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审批层级和时间,充分运用民营医院拥有自筹资金的优势,让中国人能够尽快用上世界上最好的医疗设备。
对于国有医院,因为是财政投资,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对于进口医疗设备监管部门审批可以理解。但对于民营医院而言,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起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你还有一个关于完善商标法的提案?
袁亚非:关于修订完善商标法的提案我去年两会就提出过。相关部门回复说这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需要一定时间。
中国现行《商标法》采用的是申请在先原则,谁先申请注册成功,商标权就是谁的;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是使用在先原则,谁先使用,就是谁的,在申请注册的时候也要提交使用证据。
申请在先原则的确立,提高了商标权利归属考察的效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公平。我们社会上现在有一批人,专门抢注别人的商标,然后从商标的真正的创造者手上去讹钱。从某种程度上讲,申请在先原则给这类投机取巧的行为开辟了空间,从长远看,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比如一些企业,初创期没有注意商标注册问题,辛辛苦苦把品牌做大了,回过头来却发现商标被人抢注了,只能花钱去从抢注者手上买回来,非常不公平。我建议吸收英美发达国家使用原则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商标注册制度,坚持诚信原则,鼓励商标原创,注重商标使用,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营者更好运用商标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