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彩虹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由此可见,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确定主题探究的内容,根据活动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探究方法,遵循幼儿学习特点创造性呈现主题探究结果三个步骤,通过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兴趣;生活实践;主题探究;科学素质
幼儿園主题活动是一种探究型的课程,它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让幼儿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索周围现象、事物的学习活动形式,具有核心性、主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能最大程度满足幼儿持续探究的需要。本文以主题“花生宝贝”为例,谈谈在《指南》背景下如何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确定主题探究的内容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这句话告诉我们,好奇心是学习和探究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及时寻找幼儿兴趣的源头所在,创设情境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如在主题活动“蔬菜一族”中,班级的种植角种植了“花生”,其它蔬菜都发芽长叶开花了,可是花生的种植盆还是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动静。转眼间,寒假到了,观察花生的事也暂告一段落。学期初,冰冰小朋友突然急匆匆地跑来:“老师,我怎么没见到花生长出来,花生是不是死了?”看着孩子们充满好奇的眼睛,我问:“花生死了吗?为什么会死?死了的花生是什么样的?怎样的环境它才会成活?”于是,生成了“花生宝贝”的主题。
二、根据活动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探究方法
1.构建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框架
《指南》中要求我们应多方面、多途径地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包括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如集体教学活动)和非正规的科学活动(如生活、游戏、区域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式让幼儿了解、感知科学。在“花生宝贝”主题活动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开展花生长在哪里、好吃的花生、花生叶子的秘密、纯香的花生酱等系列集中活动,幼儿从中学习、了解花生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用途等科学知识;在剥花生、磨花生、画花生等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操作、感知花生的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了解花生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利用晨间户外活动引导幼儿种植、观察、照顾、了解花生的生长状况。此外,我们还把花生的科学探究延伸到家庭,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科学的熏陶。
2.寻找启发性问题推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活动,它具有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指南》中指出:“在科学活动指导过程中应提出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以满足幼儿探究欲望并保持探究的新鲜度,激发其持续不断地探究。”当幼儿发现花生迟迟不生长这个现象后,我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花生为什么不生长?土里的花生是什么样子的”等启发性问题,激发幼儿一起寻找问题答案的欲望。当幼儿把土挖开之后,发现所有种在碗盆里的花生仁都腐烂了。幼儿问:“花生是不是不喜欢种在碗盆里?花生到底喜欢在哪里生长呢?”挖掘这一举动推进了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我们一起到图书角、阅读吧的书丛中翻阅寻找答案,聚拢在电脑前从网上搜寻资料,终于发现花生需要生长在色泽浅、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而且需要的气候条件是土层温度恒温12摄氏度以上。正好,我县地处亚热带,而且开学初刚好是春天二三月份,气候宜人,温度基本都在12摄氏度以上。
虽然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环境,但是种植道路并不是很顺利。播种恰逢雨季,花生在等待中也迟迟不肯发芽。一天,兰兰无意中挖开种植花生的土说“糟糕,花生烂了”“老师,怎么花生又烂了?”几乎没有种植经验的我也懵了,但在幼儿面前应树立不怕困难、继续探究的信心。“那我们该怎么办?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幼儿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我妈妈种过”“我奶奶种过”“我们可以问问阿姨”……带着问题,我们分头寻求答案。原来,是下雨让花生的水分太多了。“怎么办?怎样才能让花生不被雨淋呢?”“老师,我们给花生打伞吧!”“我们每天给花生清除积水!”“我们给它盖上油布!”幼儿纷纷出谋献策。在第二次种植后,只要是下雨的时候,我们就给花生盖上透明的塑料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点点跑过来告诉大家花生发芽了!渐渐的,花生开出了黄色小花。“花生的果实结在哪里?”“花生的叶子晚上怎么会合起来?”“花生叶子为什么有的会有破洞?”“花生有哪些用处?”,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花生也渐渐成熟,我们迎来了收获与品尝的喜悦。这样,我认真对待每次出现的问题,鼓励幼儿猜一猜,想一想,一起寻找、操作、探究问题答案,层层深入地推进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
3.用多维度记录梳理探究过程
记录是指运用数字表格、图形、绘画、标记等方式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猜想及总结,它是探究的轨迹,能帮助幼儿梳理学习经验,建构知识体系。《指南》中也提出,应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在结构性比较强的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图表式的记录方式帮助幼儿提升梳理知识经验。除此之外,在日常科学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照片、摄影的形式记录探究的过程,这样比较利于资料的收集筛选。例如种植花生、给花生浇水、看花生、收花生等观察过程用摄像形式呈现,让幼儿在连续、真实的视频中真正感受到植物生命的变化。此外,也可以鼓励幼儿用绘画、标记等形式记录探究的过程。
三、遵循幼儿学习特点创造性地呈现主题探究结果
《指南》中指出:应当帮助幼儿回顾探究过程,积累经验,唤醒已有的学习经验,创新运用,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步呈现、丰富和完善的主题结果体现了主题的方向,是师幼探究的足迹,能帮助幼儿逐步建构知识体系。在探究过程中,以下形式很适合帮助幼儿梳理学习经验,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
1.图片展板记录每一个探究过程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方式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图片具有一目了然的特点,为此,我们把主题活动分为收集资料、花生百科知识、种植花生、收获花生、品尝花生、玩花生七大板块,并且每一板块图片尽量有小朋友参与的照片。通过图片的展示,几乎每个幼儿都能高兴地向同伴讲述自己在做什么,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参与、分享的喜悦心情。
2.墙饰集中呈现探究的重难点
花生的生长环境、生长方式具有独特性是主题的重难点。围绕这一重难点,我与幼儿一起创设了“花生的家”“落花生”“花生怎么睡觉”主题墙饰环境。通过主题墙的创设,幼儿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花生的这些独特性,达到了与墙面互动对话的效果。
3.才艺表演分享探究乐趣
《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因此,多途径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体验,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如讲故事、舞蹈、绘画、为活动视频配音、以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花生昼夜不一样的形态等,多领域的表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感知花生的特性,回顾探究过程,进一步积累了学习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主题“花生宝贝”的开展,幼儿亲身体验了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而且学习的态度始终是主动积极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敢于尝试、体验和分享的学习态度和品质。可见,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主题活动形式是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赛娟.种植角与幼儿园课程实践思路刍议[J].考试周刊,2015,(14).
[2]林媛媛.幼儿园种植课程建设[J].读写算,2012,(04).
(本文为“2016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幼儿园农作物种植课程的开发研究》,立项批准号:QJYKT2014-094)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