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唉,现在的家长真难缠,和他们真的无法沟通。”工作中,我常常听到老师们发出这样的感叹。也常常看到老师和家长沟通不畅的现象:或针锋相对,或不欢而散,或不相往来。那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从而成为友好的合作者,为了学生的成长而共同努力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要先接受家长的“情绪”,疏通而不堵塞
“老师,我真是太伤心了,呜呜呜……”一位家长找到了老师,未语泪先流。看这位家长这么激动,老师没有急着询问原因,而是请家长坐下,温和地安抚她说:“您这么伤心,一定遇到了什么事情,慢慢说,看我能不能帮助你。”家长略微平静一些后,哽咽着说了孩子的情况。原来孩子父亲在外地工作,都是妈妈带儿子生活,平常大事小事妈妈全部包办,都不让孩子做。最近妈妈身体不好,腰酸背痛,让儿子帮着晒被子,儿子却躺在床上懒洋洋地说:“你自己晒吧!”妈妈越想越伤心。老师边听边点头:“是的,您真的不容易!”“要是我,也会很伤心,我理解您的心情。”家长讲完以后,情绪平静了下来。老师顺着家长的心思说:“爱人在外地,你们觉得亏欠孩子,就一心呵护孩子,对吧?”家长点点头。老师说:“家长的一味付出会让孩子缺乏感恩之心,如果您想让孩子孝敬父母、心中有他人,就要培养他‘为别人付出的意识和习惯,否则,您将来还会更伤心的。”家长信服地频频点头:“是的,是的,我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老师笑了,赞许地说:“好,现在意识到还不晚。我给你两个建议:一是家里再买好吃的食物,你们俩要平均分;二是让孩子承担一项家務,而且要长期坚持。”家长同意了。一段时间后她发来短信:“老师,太感谢您了,孩子进步很大,现在也知道干家务了,比前一阵懂事多了。”
这位老师和家长相处,采用的就是“疏而不堵”的方式,虽然她已经看出孩子妈妈过于溺爱孩子的缺点,却没有在家长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指出对方的问题,而是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先接受其“难过”这一情绪,在倾听和理解中使家长得到安慰,然后才提出建议,让家长乐于接受。因此,对待情绪不稳定的家长出现的暴怒、焦急、烦躁、难过等情况,老师要换位思考,先接受情绪再加以疏导,这样家校沟通会很顺畅。
策略二:巧用“三明治”原则,鼓励而不指责
所谓“三明治原则”就是尊重对方,不直接指出过错,宛如三明治一样分为几层,首先是肯定、问候、询问对方,而后具体指出不足和缺点,最后提出建议,给予鼓励、安慰和期望。
很多老师和家长相处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三明治原则”,过于直率地有话直说,轻则引起家长反感,重则引发双方矛盾,甚至纠纷,即便是老师真心付出、呕心沥血,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笔者通过以下对比来说明:
例一,直接表达:“唉,你的孩子最近怎么回事,下课太疯了,你好好管管他,真是缺乏规矩。”
“三明治”表达:孩子有很多优点,也很上进,自尊心很强的。【只是,孩子最近下课总是和同学打闹,做危险的游戏,这样很不好。】这个孩子很聪明的,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一定很优秀。
例二,直接表达:“你小孩成绩太差了,作业不写,态度不认真,懒得要命,考试能考好吗?你当家长的要负责任!”
“三明治”表达:我正想跟您聊聊,您二位最近是不是很忙啊?工作忙可以理解。但是【孩子最近很反常,作业总是不能写完,书写也很不认真,懒懒散散的,落在了后面。】这个小孩很有潜力的,如果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学习上一定会有更大进步。
比较一下两种表达,明显后者更为委婉、温和,更易被家长接受。前者的简单直接只能够“刺激家长”,却达不到“帮助家长”的目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别人直接批评和指责,尤其是令人难堪的话语会让人一时下不来台阶,会觉得自己不受尊重,甚至受到侮辱。和家长交流,注意巧妙地批评,是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的有效手段,教师如果熟练地使用“三明治原则”,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三:时时“表现”出关爱,温暖而不冷淡
记得一位校长曾经调查孩子们喜欢哪一位老师,学生们的回答如下:“我喜欢张老师,她总是对我笑眯眯的。”“我喜欢李老师,她总是蹲下来跟我说话。”“我喜欢刘老师,她有一次还抱了我。”这位校长的结论是:学生在意老师的学识,更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这告诉我们,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爱,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家长也是如此,如果家长“感受”到老师很爱自己的孩子,会对老师产生尊敬和感激之情,从而无限支持老师的工作。
女生小冉第一次来了月经,妈妈发短信给老师,担心孩子心情不好,请老师关注一下。老师没有简单冷淡地回复“好的。”而是在课间把女孩悄悄找来,和她谈心,告诉她来月经是好事,说明她的身体发育很好,还送给孩子一本书表示祝贺,小冉本来沮丧的小脸顿时充满了笑容。老师又给小冉妈妈发短信引导:“请今晚送给孩子一个礼物祝贺她的成长,同时妈妈要积极引导,让孩子开心对待,并学会照顾好自己哦!”小冉的妈妈特别感动:“老师,您对待我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伤害性事故是老师最为头疼的,肇事人责任的认定常常成为学校纠纷的根源。下面这位老师就用她的“表现出来的爱”化解了这样的事故。体育课上,小陈不小心推了小郑,小郑的脸碰到墙上划了一个口子,流了不少血,老师把小郑带到医务室简单处理后立刻通知了两位家长。两位家长到校之后,老师搂着小郑的脑袋说:“你看,我们小郑特别勇敢,划了个口子他都没掉一滴眼泪,也没有责怪小陈一句,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郑的妈妈本来一脸怒气的,看到孩子没有什么大事,又听了老师的话,顿时放下心来,心态也平和许多。老师又拉着小陈的手说:“小陈,你真够调皮的,但是小陈真的不是故意的,他也吓坏了呢!”小陈的妈妈本来以为老师会责怪自己,看到老师这么体谅孩子,就走到小郑身边说:“孩子,对不起,阿姨现在就带你去医院,好吗?”于是,两位家长 和和气气地去了医院。
以上两位老师都是用自己的爱获得了家长的信任,正是因为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才使得老师的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当然,老师“表现”出来的爱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而非虚情假意、装模作样。
策略四:多给家长“支招”,具体而不笼统
教师和家长之间是合作者的关系,同时也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要有培训家长的意识,要帮助家长们掌握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增加教育智慧。很多家长缺乏教育理念,缺少教育方法,因此,教师给家长支招要注意“可操作性”,便于家长掌握并付诸实践。
一位苦恼的家长询问老师:“为什么孩子到了高年级总是和我们相处不好?有时候顶嘴,有了心里话也不跟父母说。”如果老师这样对家长说:“你要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只有尊重他们、肯定他们,才能走进他们。”老师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这样说非常笼统,怎么尊重?怎么赏识?家长依然一头雾水。老师如果这样给家长“支招”:“首先,孩子喜欢的事情,您做家长的要尝试接受,表现出兴趣来;在家里孩子跟您说话的时候要学会倾听,请孩子把话说完,不要随意打断;其次,要给孩子贴正面标签,看到孩子好的地方就大力表扬;再次,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耍、读书、聊天;最后,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不强求孩子听自己的。”家长边听边记,这样具体的方法很具体,如果根据建议一条条实施,一定会有效果。
总之,教师和家长沟通不畅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埋怨和指责家长,而是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做法,采用恰当的策略,那样会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