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慢行为”的现状与分析

2017-03-21 18:46荆伟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红花大宝小宝

荆伟娟

小班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初级阶段,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应重视小班阶段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部分幼儿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不能集中注意力迅速完成应做的事情。基于此,教师应该针对这种“慢行为”进行必要的教育。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慢行为”现象的案例以及教师的应对措施。

案例1:早餐前,幼儿依照老师的要求去洗手后,陆续从洗手间里出来,生活老师按次序盛饭后,我发现依旧有空着的小椅子,正想看看是哪几个小朋友还没有回来,就听见君君老师在洗手间里说:“可乐,你还没洗好啊?”我往洗手间走去,只见可乐还站在那里玩水,于是我对他说:“要快些哦,别人都要吃完了。”可乐这才着急了,赶紧往外跑。在这一过程中,我与其他老师都没有批评他,而是对他说:下次洗手要快些。见老师没有批评自己,可乐露出了笑容,大声答應着好,高兴地去吃早饭了。

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它让我看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普遍特征——爱动爱玩。教师应利用孩子的特点加以引导。

案例2:在午睡时间,多数幼儿都加快脚步跑到自己的床边,可大宝和小宝还是不紧不慢的。我说,最后一名上床的小朋友,老师下午就不发小红花啦,这可是批评哟。听了这话,大宝和小宝的动作明显快多了。这两个幼儿是一对双胞胎,性格上存在差异,上床后,大宝安静地躺下了,小宝却动个不停。我对小宝说:你看大宝睡得多好,老师要给大宝奖励一朵小红花了,让爸爸妈妈看看。小宝你要是再动,老师就不发给你小红花,没法让爸爸妈妈看了。小宝听后马上不动了,并且很快就睡着了。我用表扬大宝的方法激励小宝,使她自律,看来效果还不错。

在幼儿园小班中,幼儿“慢行为”现象较多,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幼儿“慢行为”现象的关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为此,本人给出以下建议。

一、细心观察

我们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孩子本身的自我意识较为模糊,是非观念较差,对于自身所犯错误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教师应该对孩子仔细观察,对其学习和生活细节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并不断积累经验,从预防的角度对孩子进行引导。

二、培养主动性

幼儿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自我观念,因而难以产生对自身行为负责的主动观念,教师应该着重了解幼儿这一特点。事实证明,要想激发孩子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培养其责任意识。教师应注重通过实践来促使幼儿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从情感入手

教师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情感问题,如此才能够对一些反常问题进行应对。孩子在幼儿阶段情感世界较为简单,这为教师利用情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留下了可行空间。教师应该多与孩子交谈,以诚挚的态度取得孩子的信任。教师如果能够和孩子成为朋友,得到孩子认可,孩子便会对教师的教导采取配合的态度,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导任务。

四、综合教导

教师应该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深入研究,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分成相应的板块,每一个板块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在教学中兼顾各个板块的同步推进,从而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具备全面性,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综合素质打下牢固的基础。

(责 编 佳 琪)

猜你喜欢
小红花大宝小宝
送你一朵小红花
小鱼丸
鳄鱼大宝
捉迷藏
最后一名
鱼腿
和爸爸一起折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