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娅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程中,落实在校园中?不同地区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不同区域的孩子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落实,我们的方式和路径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到过我们谢家湾小学的人都能感受到我们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孩子们很阳光,孩子们很自信,他们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素养比较好。与我们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而言,通过这十年来的努力,我们让孩子能够有主见的生活,能够比较从容的生活,学习负担比较轻。我给大家分享的是,结合我们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是如何呈现核心素养,如何让孩子们学会从容快乐的生活的,以及我们在校园里的每一个环节所做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理念与追求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改良世界的中国人。具体而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中国责任、世界视野、人类情怀。这是我们所理解的和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首要关注的是孩子们对生活的态度,关注孩子们对人生方向的思考。我们的逻辑是先热爱生活再热爱学习,所以,让孩子热爱生活成为校园生活的第一要务,然后才是有情有趣、有责任担当。
十几年来,“六年影响一生”“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天天快乐、健康飞翔”这三句话伴随我和孩子们、教师们的每一天,这三句话是我们的信仰追求,也是我们具体的生活表达。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考虑让孩子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理念追求高度一致,尽可能让学校的办学思想能够和孩子们、教师们每一天的具体生活联系起来。
有一件事情我们坚持了八年多,那就是我们的教师、孩子、家长每年都要一起进行职业规划,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我们让教师和家长们关注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过程。我们2015年有一位孩子填的职业愿景是希望做国家主席,最近这一年他总是号召全家人看新闻联播。家长说没有希望但是不能打击他,我们也尽全力护持这位孩子特别的心愿。
二、路径与策略
作为学校,要实现我们的教育追求,实现我们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课程是很重要的路径。我在2006年参加亚洲教育论坛时曾提出“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四年前提出从“教材是我们的世界”走向“世界是我们的教材”。十年间,我们通过“小梅花”课程的建设,通过课程整合的方式,让国家课程校本化,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很好地整合了国家、地方、校本的资源,作用于孩子们的发展。自第八次课改提出以来,我们基于纲要的新精神,再次做了尝试,重新建构了“小梅花”课程,把原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构再进行重新建构,具體如下。
1.解构三级课程,重构学科体系
我们把原有的十几门课程减少为现有的六门课程,把小学科学、信息技术、书法、综合实践等学科全面整合进入六大主题的学科内容。这一整合很好地遏制了学科交叉现象,同时也让我们的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得到了主题化呈现。整合过程还让教师们、孩子们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实践者与参与者。整合后的六门学科体现了教育的综合性、选择性。
配合学科体系的调整,我们调整学科课时,采取长短课结合的方式。我们的课时有30分钟、50分钟、60分钟,120分钟,通过错时、错峰排课。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思考选择的课型、选择的课时搭配方式以及上课时间,这种方式让教师们和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得到了最大化的关注。这样整合以后,60%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原有课程。同时,全校两个校区取消了统一的课间铃声,取消了统一的课间操,给孩子们、给班级更多的自主空间,也给教师们更多的自主研发、整合、重构的机会。
2.遵循课程标准,重编全套教材
2004年到2007年,我们通过对话课堂研究,对国内主要版本的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在这个基础上,2007年到2009年,针对学校的课程整合,我们开始着手教材的重构。每年暑假,每天都是几百个教师到学校来研发教材,加班到很晚这一研究教材的过程其实是让教师重新理解课程、理解教育、理解教学的过程,是重新与孩子们一起对教材进行重构的过程。到2015年,我们自己的全套教材全面投入使用,成体系地实施,这时候我们很多教师看到教材都哭了,因为这个过程付出得太多。孩子们尤其兴奋,因为教材里有很多家长们、孩子们共同参与的身影和痕迹,这让他们觉得教材不再遥远。
我们编纂的教材通过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试用了快两年,在教材里有一个主张和做法现在在全国得到了最大范围的推广和借鉴,那就是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过去比较注重让孩子们在入学时就大量地学习拼音,集中学习汉字。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觉得语文就是听写拼音、听写汉字,让很多孩子一开始就惧怕语文,但是我们的教材是根据孩子们已有的识字经验,在开始的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里让孩子们随文学拼音,随文学汉字,如今全国很多的版本的教材都再推广我们随文学拼音、随文学汉字的做法。
自主编排教材也给了我们开阔视野、积累教育资源的机会。教材编排得到了全国各地同行们的支持,学校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各省市的人在学校驻校研修,这些都是我们课程研发的好资源,这让我们既立足西南、立足谢家湾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能整合全国各地对于教材、对于课程的最新动态信息。这个过程对教师而言,也是一次重构教育观、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的过程。我们甚至得到了来自芬兰的帮助和指导。我们与芬兰的合作过程中,除了研究课程,更重的对课程的研发。我们也得到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李栋老师每次来到学校里,都扎进课程。从2015年到今年,他在学校听了上百节课,有时候在学校一听课就是一整天,每节课听了以后,他都有非常系统的是与非的点评,都有专业引领性的点评。在和芬兰的深度合作过程中,我们的教材在出版的前期,只有5天的时间,李栋老师的团队几乎没有休息,用了四天五个晚上给我们提出了近10万字的修改意见。这个修改意见给我们非常大的震撼,比我们的论文还规范,所以我们更多地是借鉴了芬兰对于课程尤其是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我们的课程整合后,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选择机会,尤其是专题学习的机会。我们的专题学习从2009年开始,每天下午都是社团活动和专题活动,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关注的一些项目进行学习,尤其是专题活动的学习。这让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得到了补充,同时又能够很好地满足孩子们走出教室学习的愿望。我们看到,专题学习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对校园学习生活方式的一种拓展和融合。尤其是跨班级、跨年级的专题活动和选修活动,不光提升了孩子们的知识技能,更是孩子们与社会的深度交互,这种交互性提高了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面对问题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现状与未来
课程整合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了教师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从现在的状态来看,孩子们的状态让我们感到非常有信心,这是我们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的动力。综合性、选择性的学习方式少了过去很多简单的重复记忆,特别是交叉的学习内容,让很多孩子从过去靠老师管控型的他律,转向更多的自主自发的参与和实践,同时又有一些发呆的机会和时间。如今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使我们感觉到这是我们办校60年来最好的状态。我们多了很多贴近孩子年龄特征的课程,比如低段的课程,一、二年级每周至少有7—9小时的在校锻炼时间,除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课外,还有一下午的体育专题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动起来,这契合低段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此外还有辩论课、演讲课等,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课都在选择性的空间里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家长们曾经很不放心我们的教育质量。专题活动、实践活动让他们没有安全感。有的家长说我不放心,因为放学之后在我们小区里玩的全是谢家湾小学的孩子,高考怎么办?从2012年到现在这连续四年的时间,重庆市评估院和教委进行了密集的监控,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把我们学校的孩子和全市,包括全区的其他孩子纳入同样的评价方式,也就是以我们熟悉的考試的方式进行评价。考试的结果让我们非常欣慰,每一年都是第一名,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都遥遥领先。在重庆市评估院的数据里,我们除了语文、数学领先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数据:孩子们的疲劳度、阅读能力、教师们的职业状态,都非常可喜。举一个例子,我们学校2016年8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值得追求,有职业倦怠感的教师不到10%。我感受到,学校的课程改革不仅带给孩子们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师们收获最大的就是:他们对于教育、对于课程的有了全新的认识。谢家湾小学的传统是热爱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潜能,这是依然不变的,此外,教师们还多了一份在课程研发过程中获得的专业自信。我们学校有一位周勇老师,不到30岁,在2015年教师节的大会上发言,面对众多的来宾他说了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他说:“我觉得我很重要,我对孩子们很重要,我对教育,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很重要。”他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与孩子、与社会、与国家、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如果都有这样一种大情怀,都有这样一种社会责任,他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就不再狭隘和粗浅。教师们更多地是通过专业的合作改变专业生活状态,更多地实现了人格的对接,所以,生活样态非常从容、惬意。
2016年的教师节,我们的教师们都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一辈子都难以经历的一次教师节,花费很低,人均30元。在这个教师节里,教师们明白了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课程化。我们把全校六千个孩子的午餐全面课程化,午餐自助,通过自助餐的方式让所有的孩子理解,在就餐时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比如吃饭的时候如何排队、如何取餐、如何分类还餐具、如何关注营养学、如何与他人相处等。这些过程更好地让教师们理解了教育不仅是在三尺讲台上,课程也不仅是在课本中,我们对于孩子们核心素养的关注,更不应该局限于一节课相对固化的范畴里。
2014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关于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改革的报道,这让我们的教师们又多了一份自信。今年李克强总理听到我们的课改情况以后给予了肯定,这也让教师们感受到,通过课程整合改变孩子们和教师们的生活这条路子是对的,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走下去。我期待大家走进谢家湾小学,我想我们都不要做第一,也不要做唯一,我们共同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改良,共同改变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教师们的教育方式。
(作者系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