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阿姨
这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安定医院,用户默默在这里留下读书、看电影、听音乐的记录,在微博微信喧嚣的社会性之外,分裂出另一个私人品味的人格。
1
豆瓣用户,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上最矫情的一个群体了。
自从2005年成立以来,这个网站见识过无数次流行风潮的起起落落。10年前这里发源了“小清新”,法宝是日式胶片风格照片、陈绮贞、独自旅行、光脚穿帆布鞋。还没等用户们减肥成功投身进去,整个网站风向一变,又集体开始了对岁月静好的集体嘲讽。
最早也是在豆瓣,父母辈的“文学青年”一词演化出了“文艺青年”这个第二代变种,概念大体相似:喜欢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美好的事物,以及穷。还记得这词儿刚起来时,豆瓣满屏幕都自诩文青,觉得彼此都是春风吹过的王彩玲。
结果几年不到,“文青”这词儿就迅速贬值,新的浪潮是卯着劲儿地自我挖苦,很长一段时间内,但凡是嘲讽文青的日记就会被顶到首页,大家每天幸灾乐祸地刷新,看又有什么尖酸刻薄的文章正等着骂自己。
外界对豆瓣用户有很多污名,实际上最早的源流都来自豆瓣自己。从书影音起家的这群用户跟你生活中的很多年轻人很像:有点闷骚,喜欢自嘲,他们对文娱生活比普通人讲究,但又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这个成立了12年的网站是国内互联网界的一个奇葩,“Web2.0”概念早就过时了,豆瓣一直没找到新的突破点。用户们在消费升级概念之前,就在这里谈论Kindle 3、iPod、黑胶唱片、日本手账;谈论女权、父母皆祸害、在日记里使用表情包。但当消费主义和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席卷而来,坐拥上亿用户的豆瓣却毫无变现能力。
大批志存高远的用户早已陆续离开,在公众号上发家致富了(有的还要恨恨写篇绝笔,埋怨自己被耽误了)。这里超过3万粉丝就已经是了不得的红人,而在微博、知乎上,这个数字连个中V都算不上,再跟公众号篇篇10万+的大号相比,已然要低到尘埃里。连网络营销都很少在这里涉足,去中心化的设计太难制造病毒性传播。
如今留在这里的人乐得自称废柴,2016年春天,豆瓣第一次做了一个宣传广告,自称是“我们的精神角落”,不到一天时间,又被用户们解构,变成了“我们的精神病角落”——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安定医院,用户默默在这里留下读书、看电影、听音乐的记录,在微博微信喧嚣的社会性之外,分裂出另一个私人品味的人格。
2
然而外界早就天翻地覆了。书影音里,音乐早早衰落,图书不温不火,而电影市场正爆炸式增长。作为国内唯一一个类似IMDb评分网站的平台,在购票网站、视频平台和互联网电视上,电影介绍里大多会带上一个豆瓣评分,一旦跟销售挂上钩,上亿用户的打分突然变成了一块香饽饽,精神病人的嗫嗫私语顿时有了商业价值。
在2015年12月,豆瓣CEO阿北就发了一篇《豆瓣电影评分八问》,当时回应的还是如何处理水军,核心观点是:豆瓣评分一人一票,全靠程序计算平均数;新注册的水军评分会被程序筛掉;影视业的施压不会影响豆瓣评分。
然而商业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影响到互联网最后一块自留地。
2016年12月27、28日,《中国电影报》、人民日报客户端、CCTV6《中国电影报道》共同提出了豆瓣、猫眼等电影评分网站“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的说法,称两个网站恶意给国产电影打低分,导致观众拒绝观看国产影片。
值得玩味的是,三家发布的内容高度雷同,步调整齐划一。再往根上追,很容易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共性:《中国电影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报纸。
CCTV6电影频道,并不是由央视主管,而是由广电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机构,“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制作、运营和播出的。
人民日报客户端看起来与广电总局没什么关系,结果有一天,人民日报评论部自己发了一篇反对文章:《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并在微信评论里盖章论定:(人民日报论调)“以此为准”。
——事情至此,一场乌龙的路线就清晰了。
关心电影票房的不光有各家影视公司,还有利益相关的管理者。中国电影的总票房也是一种业绩,2015年国内电影总票房达到440亿,照前一年增幅達到了48.7%,而2016要结束时,却只达到了450亿的总票房,仅仅2%的增幅创造了近10年的新低,要知道原本的期待可是要达到660亿。
2016年12月份的《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本来是最后一套救市组合拳,光《长城》一片就带了30亿的预期。没想到傻了好几年的中国电影观众突然变聪明了,几部片子齐齐扑街,观众们的兴趣都在讨论景甜的世界第八大未解之谜,在猜测张嘉佳如何一年内喝下400瓶伏特加,为什么成龙新片宣传只字不敢提房祖名……嬉笑怒骂动静不小,就是不进电影院。
唯一出气的办法,就是找个豆瓣这样的软柿子捏一捏。
3
没想到软柿子捏爆了。
互联网舆论的环境也早就变了,官方媒体一篇有失公允的评论文章,按理说也起不来这么大风浪。从《中国电影报》、到人民日报客户端、到央视,整个链条都只是在惯性上出轨了一点点,但被舆论主动捕捉到后,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很难说大众义愤填膺的反响,到底是引爆了哪根导火索——政治干预文艺这件事,其实在一轮一轮的干预里大家早就习以为常了;官方媒体为国产票房站台,看起来也并不出人意料;电影口碑不好骂水军,这几年这种事儿还少吗?
而且豆瓣式微已经太久了,流量不占优势,热度也不够。让人不无阴暗地想,如果是微信、淘宝这种巨头社区也有打分功能,恐怕那篇评论也是不敢随便拿来举例的。而豆瓣看起来最窝囊,没钱没地位,一盘散沙的用户能有什么反击之力呢?
然而之所以豆瓣的电影评分这么值钱,就是因为没有巨头在电影业的资本影响力,又被算法死死钳制着,才留下了互联网最古老的真实评价体系。
票房去哭哭啼啼假装潘金莲,我们没有说话;票房埋怨观众不爱惜自己的艺术家,我们没有说话;票房在圣诞节要渡人渡己,一大群流量明星齐刷刷转发好像受了多大委屈,我们还是没有说话。票房最后要拿最后的精神病角落开刀,被恶心了一年的患者们终于不干了:请还给我们不辣眼睛的权利!
指鹿为马的环境待太久了,还以为正义感早丢了。集体愤怒里,豆瓣用户的呼声其实还是很小,但助拳的人却远远比想象中多。
经过了愤怒,豆瓣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用户们又开始骂阿北的改版,刷2016读书报告。一场飞越疯人院的愤怒,烟消云散,精神病人们各归其位,在工位上摸鱼。
(刘持重荐自《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