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多重时间

2017-03-21 08:16张晴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3期
关键词:流民塞尔苏州

张晴

苏州,这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鲜明中国文化传统特征的城市,如果换一个时空坐标,放在“多重时间”框架下去理解,又会有怎样的丰富性?

帝国时间与海洋时间

2009年,一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17世纪英国海洋法学者塞尔登所捐献的东西洋航海图)的中国古航海图,被遗忘了几个世纪后,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它凝聚着明代中国制图技法的精华,却因长久地流落他乡而被人忽视和遗忘。

从“大航海”的视角分析,可以发现“塞尔登地图”是当时最精确的东西洋航海图,“无论是过去,还是接下来的400年中,都没有另一幅地图能够望其项背”。而且,这幅图还早于伟大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呈现了400年前东亚地区民间海上贸易的盛况。

与塞尔登地图同样有着非凡意义,且勾画了同一时代西方不同景象的,则是1507年马丁·瓦尔德泽米勒绘制的地图。两幅图都极为重要,意义却各不相同。瓦尔德泽米勒的地图是在新大陆刚刚为人所知的时候绘制的。新大陆的发现迎合了欧洲的猎奇心理,这迫使他将现有的制图模板利用到极致。同样,塞尔登地图也是中国在地球另一端发现新大陆的激动下应运而生。它描绘了当时中国人所知的那片世界:西抵印度洋,东接香料群岛,南邻爪哇,北望日本。绘图者从历史、地理、文字、法律和科学技术的角度,以中国的绘图方式重新设计了世界的版图。

两幅地图并置,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与世界在帝国时间和海洋时间的交汇。在那个时代,数以万计的普通人离开家园去寻找工作,既是谋生也是冒险。数以万计的船只往返于欧亚各大港口之间,一个大洲的商品改变和建构了另一个大洲的经济。

郑和下西洋创造的航海奇迹,是以苏州时间为起点来刻画世界时间的叙事。从太仓刘家港进出的外交使节,开启了这一时刻。刘家港成为全国第一个享受海港待遇的内河港口,将创造和书写出时间碰撞中的交通史。可以说,在1843年上海开埠前,苏州已是“帝国与海洋”的多重时间的时针,是被遮蔽的“另一种世界史”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化的天下时间

苏州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微小的、庙堂之外的,又是宏大的、心怀天下的,兼具市民生活和世界都市史的历史纬度。中国的现代进程中,传统和现代两种社会体系的交替难免产生多层面错位、对接与抵抗,苏州这种富于历史文化底蕴、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呈现出天下时间观与民俗时间观的协调与博弈。

苏州时间的民间活化历史,上可追溯至周代、下可延至今日。苏州可能是目前中国少数坚持按“周历”过年的城市。周代的过年时间是冬至,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过年时间明确为春节,但苏州地区流传至今的一句话是“冬至大如年”。苏州的时间是如此特殊,不仅市民一年中过了“两次大年”,而且苏州社会思想与生活习俗的变迁也已适应了多种时间的并存。

在苏州市民看来,另一种时间与生活不仅不违背现代,而且是美好和谐的,是构成城市自我认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苏州的北宋時间”在苏州斜塘王墓村延续至今。

北宋末年,北方兵祸,百姓流徙。大量的官员携家眷迁入杭州地区,而杭州本来就有大量人口,无法安置,遂在交通方便而且环境较好的苏嘉杭地区安排官僚与流民。这样,许多北宋流民就落脚在苏州独墅湖斜塘王墓村。当时,归乡无期,乡愁不绝,众多流民就修建土地庙,庙门朝北,一告北方先祖游子不忘故土,二感王墓一方土地庇佑之恩。

历经800余年沧桑,当地北宋流民后裔坚守着北宋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伦理关系及语言特征。直至今日,流民后裔家中遇事、邻里纠纷不能排解者,仍有按照北宋遗律来土地庙“摆台”求公道。由村中的“香头”以说唱的方式替事主排忧解难,现编现唱的吴方言中夹杂着中原故语,村中所有老人坐镇庙内担负“陪审团”。在王墓村土地庙旁有一方石碑,虽历风雨,依稀还可显露出一些碑文:“北望中原,金戈铁马,秋风残阳怀先祖。南居斜塘, 碧水芳草,王墓土地慰流民。”

苏州还混杂着民间时间和庙堂时间。是苏州人的建筑思想铸就了明清皇朝的“天下”视觉美学:以天安门城楼为开端的故宫,由苏州香山帮的蒯祥担任总设计师,几代苏州香山帮建筑设计师和工匠的手艺营造出而苏州园林这一私家园林文化,又具有非常不同的美学特征。园林,是时间和文化中的“飞地”。一方面,它是私人属性的建筑财产,承载着文人自身的情怀与审美;另一方面,这些园林的主人多历经仕宦,园林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天下时间的表征。民间与官方、天下与个人、公与私,都在这里重合交汇……苏州人不但营造出园林美学,也营造出皇家宫廷美学,不但拥有民间时间,也怀有庙堂时间。

在中国与世界的多重维度中,在各种时间的交错和延伸中,我们将以一种新的视角重返苏州。

猜你喜欢
流民塞尔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铁器、流民、粮食农业经济学
英国16世纪圈地运动备受关注的原因
东晋初期的流民现象及其影响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流民和农民起义之关系及反思
方向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