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鲁
(扬州友好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以鼻塞、头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病因复杂、病情迁延、治愈困难[1],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等,但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高。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彻底等特点而被用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本文对鼻窦炎鼻内镜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1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所有患者均经过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扫描确诊。观察组男36例,女21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9.51±3.09)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病程(3.22±0.73)年;对照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8.83±3.1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3.41±0.6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方式行Messerklinger术。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切除息肉,清理中鼻道肉芽组织,切除钩突,清理筛泡、额隐窝、扩大颌窦开口。对下鼻甲肥大者给予中鼻甲下缘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同期矫正术。术后清除鼻腔、鼻窦内的分泌物,用生理盐水和糖皮质激素混合液冲洗上颌窦,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术后抗炎治疗。
根据症状改善、内窥镜检查情况分为治愈[2](症状消失、术腔黏膜上皮化)、显效(症状好转,内窥镜下存在轻微异样)、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发生窦腔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1/57),对照组发生感染2例、窦腔粘连3例、眶周瘀血、鼻腔流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28%(7/57);两组均随访12个月,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为 0.00%(0/57),对照组为7.02%(4/57),12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为1.75(1/57),对照组为12.28%(7/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个月、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84,4.14,4.84,P<0.05)。
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常用方式,治疗原则为彻底清除病灶,消除临床症状,并使鼻部功能恢复。由于鼻腔结构的特殊性,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操作空间小,不容易彻底清除病灶,还可能损伤周围组织,且复发率高。而鼻内镜分辨率高、视角可变换,视野清晰,可清晰地显示鼻部结构、病变部位、鼻腔堵塞程度,可彻底清除病灶,尽可能保存鼻腔结构,以利于形成良好的通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区黏膜愈合及上皮化较快,从而促进鼻窦黏膜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复发率低[3]。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经鼻内镜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的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复发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资料报道相似[4]。提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的发生。手术中注意完整切除钩突,适当处理并保留中鼻甲,以提高手术效果[5]。术后注意复查,以在鼻内镜下清除术后产生的肉芽组织、粘连,保持术腔清洁和鼻窦口的引流通畅,以防止复发。
总之,经鼻内镜方式治疗慢性鼻窦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1] 姚志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234例临床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3):422-424.
[2] 耿 琦.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评估[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9):1047-1048.
[3] 王彩霞.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38.
[4] 刘森林.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局观察[J].四川医学,2014,35(2):237-239.
[5] 唐 帅.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