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急诊救治模式与效果分析

2017-03-20 02:53仲卫东沐奉官詹古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3期
关键词:锐器急诊科入院

李 成,仲卫东,沐奉官,詹古文

(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泰州 225300)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增加,多发伤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患者多为青壮年,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给家庭带来较大的伤害。因此,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次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5例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模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5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3例,女性12例,年龄在5~80岁,平均年龄为(35.2±4.1)岁,致伤原因:42例为交通事故、24例为锐器伤、18例为高空坠落、12例为重物砸伤、6例为钝器上、3例为挤压伤。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0 min~6 h,平均时间为(46.5±10.2)min。

1.2 方法

1.2.1 评估伤情以及病因诊断

简单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重点指标的检查,然后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同时进行急诊科损伤、复苏、评估伤情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即呼吸、胸部、循环、腹部、脊柱脊髓、头部、骨盆、四肢、神经以及动脉等部位,动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体征以及伤情变化,必要时给予辅助检查,明确病因给予针对性处理。

1.2.2 急诊科治疗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进行血压、心电、脉搏等监测,建立两条外周静脉通道,留置导尿管,进行血常规和常规生化检查。若患者出血未控制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输液量为(960±210)mL,使患者MAP维持在(8.7±0.7)kPa之后可以减慢输液速度,限制输液量。若患者呼吸功能不全可进行吸氧、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辅助检查为B超、彩超、X线,各科室之间共同会诊,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05例多发伤患者入院后57例转科进行控制性手术和确定性手术,其中18例为普外科,15例为神经外科,15例为骨科,6例为泌尿外科,3例为胸外科;3例在医护人员全程陪护下进入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然后进入ICU进行循环、呼吸监护;24例锐器伤的患者在急诊科进行创面清创缝合后留在急诊科监护室观察治疗;经过急诊科救治后死亡患者有21例,其中院前死亡患者3例(3.0%),9例(8.6%)处于濒死状态的患者中有2例入院即死,同院前死亡患者一并不计入研究范围内。9例为严重多发伤(8.6%)。患者的抢救时间为40 min~6 h,平均抢救时间为(3.1±0.6)h。患者的治疗情况,见表1。

表1 105例患者治疗情况 [n(%)]

3 讨 论

多发伤指的是患者机体在同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者器官的严重性损伤,同时至少有一处损伤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或者是并发创伤性休克[1]。致伤原因较多,如颈部、头颅、胸部、复杂性骨盆骨折、泌尿生殖系统损伤、腹部、长骨骨折、脊椎骨折、四肢广泛皮肤撕脱伤、下肢骨骨折。以往数据显示受伤患者多为青壮年,因此,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多发伤急诊救治模式分为3种,即传统分科分诊模式,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以及专科治疗三个独立阶段,而其中救治的主要责任在于专科治疗。创伤病房集中救治模式常见于医疗条件较差的创伤专科医院或者是一级医院,一体化救治模式常见于综合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治、创伤ICU以及病房救治,同时进行多科会诊治疗,有效提高创伤早期的急救能力以及反应速度,抓住患者疾病治疗的最佳时间,各科之间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对患者的抢救水平。本文中105例多发伤患者入院后57例转科进行控制性手术和确定性手术,3例在医护人员全程陪护下进入手术室行手术治疗,24例锐器伤的患者在急诊科进行创面清创缝合后留在急诊科监护室观察治疗,死亡患者有21例。患者的抢救时间为40 min~6 h,平均抢救时间为(3.1±0.6)h。

综上所述,急诊科及时做好对多发伤患者的手术准备,给予准确的疾病判断后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对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管连斌.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多发伤患者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7,28(11):1045-1046.

猜你喜欢
锐器急诊科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