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静
(东北师范大学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呈现炎症的病症,也是一种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病症,通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饮食后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嗳气等[1]。有研究表明,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包含细菌、病毒及毒素,长期吸烟,刺激性食物,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药物致使胃黏膜受损,循环过程及新陈代谢功能受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及十二指肠液反流,心理因素等,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诱发慢性胃炎病症的主要因素[2]。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5年9月~2017年7月接收诊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并比较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应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23~77岁,平均年龄为(44.5±3.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24-75岁,平均年龄为(42.3±4.3)岁。
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实施救治,奥美拉唑应用剂量为20 mg,克拉霉素应用剂量为0.5 g,阿莫西林应用剂量为1.0 g。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果胶铋、阿莫西林实施救治,埃索美拉唑应用剂量为20 mg,克拉霉素应用剂量为0.5 g,果胶铋应用剂量为50 mg,阿莫西林应用剂量为1.0 g。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一周。
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患者临床相关表征彻底消退,则表明临床治疗结果为显效;患者临床相关表征呈现显著改善趋势,则表明临床治疗结果为有效;患者临床相关表征并不存在显著好转迹象,甚至恶化,则表明临床治疗结果为无效[3]。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83%,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3.33%,提升趋势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对比 [n(%)]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致使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病症患者的比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临床上通常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式实施救治,包含给予抗感染药物、对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实施调节等。奥美拉唑是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儿胃黏膜分泌性微管及壁细胞胞质内管状泡,抑制胃酸过量分泌,缓解患儿临床表征[4]。克拉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酸分泌过多情形。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对相关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而抑制胃酸分泌过程。果胶铋是一种复合物,主要成分为果胶与铋,对慢性胃炎病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83%,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3.33%,提升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果胶铋、阿莫西林实施救治,相较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方式,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1]李天望,马吕丽.胃复春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脾虚兼热型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12):65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