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017-03-20 23:50蒋振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良好赏识操作

蒋振邦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美国教育家赫尔说:“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也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

【关键词】良好;发言;操作;赏识;理解

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有过强的保护意识,使得许多孩子缺少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的机会,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迫在眉睫、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以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析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说,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创设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可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说:“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随即向学生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下节课老师再喊你,或者课后来告诉老师,老师欢迎你们.因此,老师要给不敢发言的同学多发言的机会,使他们也像你们一样,敢于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另外,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同桌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如,教学“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出示:“8+6,6+8,7+6,6+7各等于几?”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论一论,使教学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就这样,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能促使学生勇于参与,大胆发言.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过程.而现今,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败感,这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敌人.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自主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必须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课堂上要给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机会.特别是不太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让每一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学习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激励方式,成功不分大小,只要进步了就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每一名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我想学”“我能学”“能学好”.如,在教学“数20以内的数”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把准备好的小棒发放到各小组.教师问:你们能数清楚桌面上的小棒一共有几根吗?先自己数数看,之后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交流.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各小组的具体做法.有的小组说:“我们是一根一根地数.”有的小组说:“我们是两根两根地数.”有的小组说:“我们是四根四根地数.”有的小组说:“我们是五根五根地数.”这样,20以内数的教学在学生的交流展示中轻而易举就掌握了.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也只有学生“感趣”,才能真正“学好”.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5支粉笔放在两个盒里,一个盒放1支粉笔,另一个盒放4支粉笔;一个盒放2支粉笔,另一盒放3支粉笔;一个盒放3支粉笔,另一盒放2支粉笔;一个盒放4支粉笔,另一个盒放1支粉笔,这一操作的过程,使抽象的“分与合”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又如,教学几加几问题时,教师提问:“老师的前面走着6个人,后面跟着3个人,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算一算吗?”学生异同声说:“能.”“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9个,有的说是10个,于是,我就请出6名学生站在我的前面,3名学生站在我的后面,就这样答案不解而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四、相信他们能行,用赏识的眼光看问题

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幼小的生命,爱惜生命的每一项内容.把学生看圆了,学生就像打足了气的轮胎,一跃千里;把学生看扁了,学生就泄了气,无力跬步.好教师懂得赏识学生.曾有个以培养神童的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来访,某校初二的一个班主任请他在班上点几名可以培养为神童的苗子,教授略加思索就点了十名,班主任吃惊地发现这十名均为顽劣之徒,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十名学生欣喜若狂,回家告知父母,父母经过查实,改变了对学生非打即骂的态度,以神童待之,结果,这十名学生奇迹般地成了学习尖子.后来,该班主任向教授探寻个中奥秘,教授淡然一笑说:“我是随便点的,其实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说他行就行!”识学生就是尊重所有的学生,只有懂得尊重所有的学生,才能合格地参与文明薪传的教育教学活动.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名学优生每位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做得到,可对于那些学困生呢,就未必了.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能够爱那些学困生才是真正爱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精心的关爱和呵护.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同事之间,彼此都渴望得到对方的赏识.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成功的鼓励,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学生的进步、成长需要的不也是這种动力吗?因此,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

五、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思这期间的教学,我很少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体、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是很轻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还要充分利用好前半节课,教学内容不可安排的过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和课堂达标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变“苦”为“乐”、变“被动”为“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动手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时刻关注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

猜你喜欢
良好赏识操作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