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岳苹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大数据为标志的信息时代正在得到全面的发展。信息科学的发展也正在逐渐改变着现代的教育方式。这使得“微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近年来,各个学科领域都在不断把“微课程”引进课程教育当中。本文以“微课程”新型教育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微课程”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微课程;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33-02
一、引言
以大数据为标志的新型技术,其具有海量信息、多样化、灵活性等优异性能,这些新型技术不仅改变着人民的生活,也对于现今的教育资源带来了更多转变。作为新型技术对于教育改革的新型产物——“微课程”也在逐渐引入到当今的教育改革之中。“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组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把当今的信息技术资源与传统教学元素有效结合在一起,以信息、网络、媒体等手段为基础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系统性知识。
“微课程”的制作形式主要有三种:①PPT“微课程”,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再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②讲课式“微课程”,由老师按照授课内容进行模块化授课拍摄,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5分钟;③情景剧式“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演员、场地拍摄,经后期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5分钟。“微课程”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以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增强教育实效。我们这里着重探讨“微课程”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以期提高新型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
二、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堂时间有限,授课形式传统。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现场授课以及实训为主。碍于传统教学课时时间的限制,教师讲解和演示速度都较快。而多数高职高专阶段的学生理论与操作基础相对较差且接受能力较为一般。这种学情状况下势必会造成学生在极为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于大量知识信息根本无法很好的掌握,同时更加也无法进行充分的操作练习。例如,在现今的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主要是以近百人的“大课”形式进行。课程所选择的教材多以知识点的形式分电工、电子两部分组成。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按照章节,分为电工以及电子两部分进行讲解。这样的讲授方式由于人数众多、课程时间有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分散等原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尽量推进教学速度,很难顾及到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更加无法照顾基础薄弱学生。所以难免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现象产生。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主要以操作技能为主,培养的学生要能离校就上岗。现今的开课形式,教师不仅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构建理论知识基础,且效果并不良好。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开展的技能训练的效果可想而知。
2.对“微课程”利用单一,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据相关数据显示,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综合能力较为薄弱。其中最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实践操作的时间极为有限,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疲于在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中权衡取舍。教师在现今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还是以传统教学形式为主,例如在现今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仍然是分章节,先电工后电子,按部就班的讲解。讲解过程中知识点抽象、分散与操作的关联少,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具体的授课中主要还是以板书为主,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虽然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多种以项目化驱动的课程设计。然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该门课程内容的繁杂,设计知识点较多,在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时难度较大,最终会导致课程实施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而对于“微课程”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且形式单一。部分教师虽然在课程实施中使用了“微课程”,但也仅仅只是把“微课程”作为简单的应用工具,很少结合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去综合制作“微课程”,这样的“微课程”其实质与教师平时所使用的教学课件无异,质量并不高。在对“微课程”的认识上,部分教师简单的认为录制一段教学视频也就是“微课程”了。对于“微课程”概念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程”势必很难吸引到学生的眼球,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实效。
3.缺乏有效的传播平台。从现今设立过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程”的高职院校的传播平台来看,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强有力的支撑传播平台。由于传播平台的缺乏,造成信息传播阻塞,很难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各个学校各自为阵的“微课程”制作,不仅仅浪费资源,在课程建设的交流方面也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例如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微课程”而言,教师做好“微课程”之后,由于学生较为分散,很难随时随地找到传播平台下载所需视频,极其不利于“微课程”的信息传播。高职院校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程”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规划,也是造成“微课程”难以形成有效传播原因之一。
三、“微课程”在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作用
1.有效拓展教学时间。相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而言,由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抽象性等特性。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掌握海量信息,即使学生提前自主预习课程内容,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然而,“微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来说,在项目化的课程设计中,对于那些繁杂的、抽象的、操作难度大的技能,我们可以采用“微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學生。“微课程”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使用,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去分析相应的知识要点,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还可以反复观看帮助理解,很好的弥补了课堂时间的限制。从总体的教学时间来看,“微课程”的应用能有效拓展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2.丰富教学模式。在“微课程”的内容选题、制作过程中,不能完全借鉴以往的教学模式,而是创新理论,应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在制作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程”时,表现方式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以教学知识点为主的基础上,应该采用动画、视频或者极具吸引力的表现方式来吸引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例如在电工电子“微课程”的课程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广泛收集大量辅助教学素材,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要深入探讨、分析,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讲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正是通过对于“微课程”的每个细节、步骤进行深刻分析,精良制作,正是凭着“微课程”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去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微课程”所传播的“潜藏知识”。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切发挥“微课程”的真正作用,确保“微课程”能够发挥应有作用。
3.科学搭建“微课程”平台。从现今的“微课程”的推广程度而言,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搭建“微课程”传播平台,利于学生进行传阅。教师可以以院校的资源库为传播平台,把相关“微课程”视频投放到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下载阅览。另外,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把相关电工电子“微课程”资源投放其中,这样也便利于“微课程”资源的传播。同时,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教師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和学生进行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科学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资源之中。“微课程”就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衍生产物之一,随着“微课程”在高职院校的不断拓展应用,也正在不断拓展众多师生的视野,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传播较为精炼的知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实效。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2]]曹丽琴,李治江.微课程教学研究与应用探析[J].大学教育,2015,(2):163-164.
[3]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21-23.
The Role of " Micro Lecture " in the Cours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LIU Yue-p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chool,Meish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Meishan,Sichuan 62001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information age which is marked by the big data is being develope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s gradually changing the way of modern education. This makes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Micro-lecture" completely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various disciplines introduce "Micro-lec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 In this paper,the new educational model of "Micro-lectur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it focuses on the role of "Micro-lecture" in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s.
Key words: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urriculum;microlecture;information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