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学院的发展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

2017-03-20 11:34张文馨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播

张文馨

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平台,孔子学院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但,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孔子学院发展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地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的强盛常可以通过文化的兴盛反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应该引起当代中国青年的思考。因此,从孔子学院兴办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学院发展的基本现状

孔子学院( 英文:Confucius Institute ),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主要职能有: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1]

孔子学院采取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所有孔子学院的申办都由外方提出申请,在中外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孔子学院办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中国的高校和国外的高校,采取民间合作的形式,民办官助;国外的社团和我国的高校合作;国外的企业和我国的高校合作;国外政府与我国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而其中的重点还是中国的高校和国外的高校的合作。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设在125国(地区)共500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110所,非洲32国46所,欧洲40国169所,美洲18国157所,大洋洲3国18所。

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它也在发展中走过一些曲折之路。2014年9月25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宣布停止与孔子学院合作。2014年10月1日,賓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宣布将于2014年年底终止与中国孔子学院已达5年的合作,不再续约。2015年6月3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关闭。

二、孔子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欧美话语霸权的环境下,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不仅面临着以孔子学院为首的文化交流项目自身发展的困难,而且将遭遇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一)快速和无序的发展

从2004到2015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11年间建立了1500所,覆盖了六大洲,这已然超过了歌德学院60年以来的建院数。英国文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曾说,“孔子学院模式”仅用短短几年时间,走完了英法德等西方国家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堪称世界奇迹。

然而,如此快速的发展速度使得孔子学院总部在没有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情况下难以保障其质量的同步提升,也难以实现孔子学院的有序建设。由于缺少相应的规则和法律规范,在具体操作中,海外孔子学院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的界定比较困难;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双方容易产生分歧,不利于合作办学。[2]

(二)缺乏专业、稳定、持续的师资队伍

年轻的孔子学院相比于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法语联盟,办学起步晚,欠缺经验。在师资、教材方面都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

歌德学院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曼说,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现有专职人员3000人;英国文化委员会7000多人;法语联盟2万人。可是,每一年,孔子学院总部都要外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非专职人员近万人,至今仍在“抓壮丁”。现状是,中国派来的老师通常只待两年,刚刚适应环境就需回国,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持续性发展和其质量提升。

目前,在我们的对外交流中,我们较多地考虑“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而很少考虑外国人能看懂什么、喜欢看什么。尽管有些对外汉语教材适合当地需要,但仍有部分的教材是直接根据英语版本的翻译编写的,在实际教学中无法满足这些语言国家的教学习惯和接受习惯。所以我们可能无法将教材本土化与介绍中国文化很好地融合。以斯洛伐克的汉语教材为例,汉语对于“段”时间的表达和对于“点”时间的表达与斯洛伐克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如:“一小时”和“一点钟”,翻译成斯洛伐克语是同一个词。 [3]

(三)负面舆论的排挤

在孔子学院积极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软实力威胁论”、“中国威胁论”。美国学者约瑟夫·S·奈于2005年12月9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的文章,文章强调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威胁了美国利益。还有人曾撰文大胆预言,中文将在十年内取代英文,成为互联网上的最主要用语。原文作者虽无捧杀之意,但契合了西方国家的夸大中国影响力以强化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传播需求。

继美国芝加哥大学于2014年9月25日宣布停止与孔子学院合作之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于2014年10月1日宣布,将于当年年底终止与中国孔子学院已达5年的合作。2014年,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曾呼吁美国近百所大学取消与孔子学院的合作或进行重新谈判。他们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目的是宣传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有违学术自由。事实上,孔子学院主要功能是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类似机构有英国文化协会、法语联盟、歌德学院等,机构带有官方色彩,并不一定会导致它与传播意识形态有关。

三、对孔子学院发展的建议以及对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先驱机构,孔子学院得以稳定健康发展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比较与分析,针对以上三大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看法:

(一)质量化和有序化

孔子学院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阶段,其竞争力体现在质量上而非数量上。孔子学院总部应放缓速度,适当提高开办孔子学院的办学门槛,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及时清理办学资质不够的国内外机构。

每所孔子学院都应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汉诺威孔院前院长胡春春将全球孔院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文化传播型、语言教学型、注重高层对话的学术讨论型以及以商务、中医等为主题的特色型。例如:柏林自由大学孔院偏向“语言教学型”,不仅提供不同等级的中文课程,也为中文教师进修提供培训;汉诺威孔院侧重文化传播,倾向于用德国语言介绍中国文化,通过举办中德教育研讨会、文学鉴赏、来华夏令营等活动帮助德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新开办的施特拉尔松德孔子学院以中医为特色。

国家汉办应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有一个全局的规划,制定合理的海外布局,有序建设,最终树立品牌效应。

(二)师资队伍专业化、稳定化、持续化

延长外派教师在海外的外派时间,既能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了解当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也利于组成稳定的教学团队。提高外派教师的薪金和待遇,鼓励对外汉语专业等专业的毕业生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外派活动,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实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稳定化、持续化。

孔子学院总部应培养专业人员负责编写不同地区的对外汉语教材,做到教材的专业化,实用化,适应当地学生的需要;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通过外派教师和本土教师相结合的模式,做到介绍国学和教学本土化的有机统一。[4]同时, 汉办可采用反映中国现实的外文轻松读物,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实现文化交流形式的多样化,从而让汉语教学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质量也能更上一個台阶。

(三)去政治化

汉朝和唐朝时期,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包括儒家、道家思想以及各种工艺技术等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丝绸之路、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遣唐使等途径传入东亚和西亚。宋朝和明朝时期,大批西方的旅行者、商人和传教士到访中国,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到欧洲; 郑和七下西洋,再次把中国的丝绸、陶瓷、钱币、制度、艺术等带到世界各地。[5]虽然古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但是当时的开放文化交流氛围值得借鉴。我们不仅应当积极推动孔子学院在海外发展,而且应当欢迎其他国家在我国设立文化交流机构,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从而促进文化的平等交流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国家汉办的官方背景和多国政要的相继问津是西方国家关注孔子学院是否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发展孔子学院的过程中,要逐渐淡化孔子学院的政治色彩,注意发展的方式与节奏,平和地进行文化传播,避免产生把文化强加于人的误解,做到适度宣传,化解非议。[6]我们应敞开对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大门,以事实回击某些媒体的负面舆论。不仅要向孔子学院的学生讲述国学,而且要向他们介绍现代中国,扩展他们对于现代中国的认识,消除他们对于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与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过于重视文化交流项目的数量而非质量;相关人员的不专业以及招致过多的负面舆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适当放缓进行文化交流项目的步伐,注意发展的节奏;注重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新型人才的培养,组织一批专业化的队伍;适度宣传,适当地淡化文化交流项目的官方色彩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积极应对的措施,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最终定会独树一帜,走出一条辉煌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汉办官网:

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 htm.2016.8.9

[2]唐淑宏.《孔子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3]王媛媛.《海外的孔子学院的教材编写现状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4]张德瑞.《对孔子学院国际传播战略的思考》.[J].《中国战略》.2016年2月

[5]曹凤霞、李碧权.《从孔子学院看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现状及反思》.[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6]王瑜贺.《从孔子学院看中国软实力》.[J].《理论观察》.2014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播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